朱昀沁
(集美工業學校,福建 廈門 361022)
“凈洗”物聯網洗衣機系統由教師、學生和企業人員,通過改造現有洗衣機控制主板而研制。“凈洗”智能洗衣機系統運用物聯網技術,對洗衣機進行嵌入式開發,添加EDU通訊模塊,將每臺洗衣機聯入互聯網,使其變成互聯網中一個高度智能的洗衣機,從硬件上實現聯網、定位、自主故障診斷、自潔除菌等功能。“凈洗”物聯網智能洗衣機系統使用方便,通過微信掃碼識別,在平臺上可以搜索發現附近的洗衣機及狀態,可選擇、預約,并了解洗衣機衛生情況。“凈洗”物聯網洗衣機具備自潔除菌、預約殺菌后洗衣的功能,消除用戶使用顧慮,無需排隊等待,節約用戶時間、成本;與之前的投幣、刷卡式洗衣機相比,其支持在線選擇、預約以及洗衣進度實時了解,完成提醒等創新功能。
凈洗物聯網洗衣機創業團隊的成員來自數控、機電、物聯網、廣告設計等不同專業,依據專業背景承擔相應工作內容,如物聯網專業學生負責通訊模塊的研發工作,機電學生負責洗衣機機電部分的安裝調試工作,數控專業的學生負責洗衣機機械固件的改造調試工作,廣告設計專業學生負責文案與宣傳設計。該項目指導老師由校內專業教師、創業導師、企業專家組成,經驗豐富,最為重要的是,學校為支持學生創業,開放兩棟宿舍樓給創業團隊投放洗衣機,創業初期,免除其場地管理費,給予創業團隊實踐場地上的極大支持,校領導還向周圍其他兄弟院校推薦學生自主開發的物聯網洗衣機,幫助學生宣傳推廣。
視界工作室主營業務包括攝影攝像、影視后期剪輯制作包裝、VR全景資源制作等,由參加福建省創新創業大賽的學生團隊組成,賽后入駐學校雙創中心孵化落地,主創團隊約6人。工作室以學校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學生為主要力量,服務于學校各類宣傳新聞報道工作,從事學校新聞報道、H5公眾號、官方抖音、微博推送等宣傳工作。
視界工作室掛靠名師工作室,以學徒制的形式,展開專業教育。學校為工作室提供免費的辦公室場所以及相機、攝像機、無人機、電腦等專業設備,給予有償拍攝學校項目的機會。學生攝影社團與視界工作室長期交流合作,為工作室不斷輸送專業人才。2017成立至今完成學校拍攝紀錄片1部,產業系宣傳片7部,制作完成720°校園VR全景導覽圖等項目,作品廣受好評。同時多次承擔學校大型活動的拍攝和錄制任務如百年校慶系列等活動。經過三年的發展,視界工作室不斷壯大,團隊成員約30人,設立創意設計組(項目策劃及文案編寫),攝影影像組(攝影及修圖)、視頻編輯組(攝制及后期視效處理)、新媒體推廣組(團隊文化及作品宣發推廣)四個部門。
通過對數控專業教學進行分析,發現有如下問題[1]。
⑴ 學生職業認可度較差
大多數中職學生都不是自己填報的數控專業,不了解數控專業的現狀,也不了解數控行業的發展趨勢,大多數學生入學后仍不了解數控專業。不僅如此,相對缺乏數控學生的自我意識、專業認同、職業信息獲取意識和職業規劃,這導致他們缺乏職業認同,缺乏對未來的計劃,沒有學習目標,沒有生活方向。
⑵ 學生動手能力離企業要求相差較遠
數控企業需要的是高素質的技術人才,這就意味著數控專業學生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有出色的操作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學校的教學性質,數控設備很難根據數控技術發展及時更新,且設備數量有限,通常多個學生使用同一臺CNC機床,從而導致了只能少數學生實際使用機床,大多數學生只能觀察或做與教學無關的事情。這使學生人均操作時間短,缺乏足夠的實踐訓練來鍛煉實踐技能,難以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⑶ 學生的職業素養不夠
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缺乏職業素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生開始時沒有仔細閱讀零件圖,機加工導致零件與實際零件完全不同,只能報廢;其次,學生在使用工具時會粗心大意,隨意放置,從而降低工具的準確性;第三,學生在不停機的情況下檢查零件的尺寸,這會增加測量工具的磨損程度并影響其精度,而且有很大的危險存在;第四,學生們粗心大意,在操作過程中經常撞刀。
⑷ 實際教學中理論課時多于實訓課時
許多中職學校專業培養方向及特色不明確,課程設置相對落后,教學內容相對過時,教學模式相對傳統,沒有跟上數控技術的發展。同時,在大部分的數控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分離,教室與車間的分離,阻礙了“理論與實踐的融通”的實施,造成學生職業能力的缺失。
視界工作室的學生都是對攝影有著極大熱情的學生,創業之前就加入了學校的攝影社團和短視頻社團,在社團里交流拍攝技巧、比拼拍攝作品,由此孵化出來的創業項目具有投入小,人員充足,落地快的特點,經過學校兩三年的鍛煉,畢業之時已經成為成熟的工作室,可以承接婚慶、廣告、寫真等一系列商業拍攝活動。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基于學生興趣的教學項目,學習可持續性非常高。對于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生更愿意自主探究,自發學習,不斷提高;同時,形成的學習小組成員間志同道合、溝通順暢、配合默契,可不斷地共同提升專業知識。
成功的創業項目均離不開家庭、學校的資源,因此基于資源的專業建設方向,可以極大的方便后續專業建設及學生就業,是專業發展成功的有力保障,這里的資源包括潛在的人脈關系、市場、校友等方面。
“凈洗”物聯網洗衣機項目專業性強,對創業團隊的專業知識要求較高,開發過程也引入了外部企業參與,是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兩年的研發讓團隊學生在物聯網應用技術、數控加工、網絡數據平臺開發與維護等方面的專業能力有了極大的提升。
基于專業能力的教學創業項目設置,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通過完成基于專業能力的創業項目,增加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增加了學生的職業素養,老師與學生共同研究的成果又可以轉化為創業項目,較好的項目又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創建基于數控專業的創業項目,以企業的真實需求,如適合中職學生加工制造的小夾具、小裝置為數控加工對象,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需求分析,給出設計方案,列出加工工藝,學生再進行零件的加工、調試與安裝。教師考核加工成果,學生總結加工經驗,結合真實加工案例,再進行創新創業啟發教育。學生在數控實訓中面臨的為真實的零件,而且學生在后續的裝配調試中更能體會到公差、表面粗糙度、工藝的重要性,教學效果較好。
在實際教學中解決基于數控專業的創業項目,這不僅僅是教學,而是一種真正的企業生產、業務運營,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業務主管。這種教學方式解決的是企業實際案例,教學完后可以頭腦風暴,對項目進行進一步優化提升,以達到學生知識的進一步升華。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專業學習,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也為進一步深造提升打好了基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長及興趣,制定全面的職業發展計劃。
緊接著在完成基于數控專業的創業項目后,集思廣益,遴選出較優的方案作為創業項目,在創業指導下,進行創業競賽及創業。因此,這對學生的職業能力、管理能力、溝通能力要求更高,而且在分組協作中,錘煉了學生的職業素養、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
根據專業發展的要求,數控企業需要的是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傳統的學校教學達不到企業的要求,而基于數控專業的創業項目教學改革可以解決這個難題。在實施過程中,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以及職業素養得到了全面提高,既是學生,也是企業人員。他們不僅負責項目的設計、加工,裝調和創業,而且還負責從不同角度和各個方面選拔、使用和培訓各個層次的低年級學生。
從專業技術能力的角度來看,主要參與者應具有處理專業技術問題的能力,包括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能夠使用專業工具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業項目中,主要參加活動的學生負責組織其余學生從事聯合生產和商業活動,因此團隊內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并能夠根據分工進行合作,合理分配人員,安排工作任務,調整工作流程,將計劃目標轉化為每位員工的實際行動,并促進整個過程的連續、有序和穩定。
在創業實踐項目實施過程中,師生全程參與管理,不僅提升了師生的職業技能及職業素養,同時與企業保持緊密聯系,不斷更新知識,接受社會評價,并通過創業提供外部社會管理服務,擴大了專業影響范圍,大大提高了專業社會服務能力。
隨著社會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的提升,政府對創新創業教育支持力度加大,從政策、資金、場地、設備、專業等方面給予創業團隊最大支持,這些都擴大了雙創教育的影響力,進而有助于打造校園雙創文化、加強雙創導師隊伍的建設、加強校企合作。深化雙創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讓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不斷發掘并培養他們敢于創新、勇于創業的精神能力。
創業項目與數控專業教學是相輔相成的。第一,創業項目和數控專業教學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關系,數控專業教學是創業項目的基礎,而基于數控專業創業項目的教學又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3];第二,通過企業真實案例,將數控專業教學與創業項目進行聯通、融合,并整合產生新的教學方式;第三,基于創業項目進行教學,有利于將知識傳播、知識創新、知識應用無縫連接,形成知識“傳播、創新、應用”的無限循環與價值創造良性過程;第四,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創新創業精神滲透進數控專業教學,實現二者在思維、平臺、空間、內容、過程等全面與深度融合,從而滿足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