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茹
(福建省東辰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5)
成本控制是指確保成本在預算之內的工作,根據估計值檢查實際成本,標記實際或潛在偏差,準備預測并提出行動以使成本與目標保持一致[1]。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建筑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行業,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成本管控不僅影響企業的資金流動與運用,而且深刻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行和發展。面對建筑市場的激烈競爭,企業需要不斷加強成本控制,有效控制成本費用和支出,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國家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隨著企業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術已得到有效推廣和應用,企業成本管理也應有突破性和創新性。在新時代的產業結構發展模式下,只有正確認識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才能讓企業走在時代發展前沿。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⑴ 成本控制管理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率
彼得·德魯克指出“企業家要做好兩件事,一是營銷,二是削減成本”。成本控制對每個企業來說都是管理的重點之一,企業成本控制首要的是控制主要成本,從占成本比例較高的材料、人工等方面進行控制。企業應及時改進存在的問題和漏洞,運用科學方法提高資源利用率,精確管理理念,改變管理方式,保證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⑵ 成本控制管理保證實現成本管理目標
企業會根據預定的收益目標制定相應的目標成本指標,從而更加深入地進行評估。建筑企業在施工項目加強成本控制,在合同履約過程中監督成本指標浮動范圍,一旦超出受控范圍,應當及時采取措施減少成本偏差,進而保證企業成本管理指標的實現。
⑶ 成本控制管理建立了企業財產安全屏障企業進行成本控制,能夠促進內部管理制度及資金防控制度的完善,為企業財產、物資安全、完整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還能預防腐敗思想的滋生,減少盜竊和其他不良行為的產生。
⑷ 成本控制管理能為業務決策提供基礎
企業謀求長期生產和發展,制定長遠的戰略目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不僅財務管理在這個環節上,還必須具有長遠的眼光,高度重視各種因素,有效區分計算,這是成本管理的主要功能,可以促進企業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⑸ 成本控制管理能發揮控制協調作用
對于企業整個控制系統的運行和協調,成本控制起著至關重要的控制作用。成本控制采用貨幣作為統一的計量方法,記錄反映企業主體的經營情況,具有明顯的綜合協調作用,并且簡化了企業的會計程序。
因客觀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建筑業內人員雖然認識成本控制問題的嚴重性,但是仍然被一些陳舊觀念影響著,不重視成本分析控制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沒能真正認識其存在的問題及其將引起的經濟損失。企業成本控制狀況基本表現有如下四種:
⑴ 成本管理的概念落后
個別管理者缺乏強烈的成本控制意識,更未著眼于企業管理的整個過程上提出企業的戰略成本計劃。加上施工企業的經濟成本管理在項目建設成本控制中僅限于資源消耗,在施工管理環節中尚未加強成本優化,缺乏對供應鏈的綜合分析。因此,成本管理部門需要在事先和事中環節進行有效控制,并在實踐中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體系。
⑵ 成本控制僅關注賬面成本
部分企業認為加強賬面成本分析就是加強成本管理,而不是研究提升生產過程的效率。例如分析采購材料的價格、差旅支出、行政支出、商務娛樂支出等,很少有企業思考從提高運營效率來降低生產成本,例如提高職工工作效率、采取措施提高材料利用率等方面。
⑶ 缺少科學的管理系統盡管許多施工企業設立了部門進行成本管理,但他們未能與其他部門有機聯系,也未能充分發揮出作用。例如物料管理,在項目的實際中是最常見的物料盜竊、物料損壞等現象,均為未按照指令的執行而引起的。這些是在日常的工程經濟成本管理中容易被忽略積少成多的因素。
⑷ 成本分析體系不夠健全
企業很少考慮從完善內部管理入手,缺乏建立成本管理運行機制的主動性;或者沒有對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進行分析,只對經濟因素和施工環節進行分析。企業要加強成本管理,應主動把分析時間從事后分析提前到事前分析。企業想要提升成本效益,從長遠來說,要致力于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共同打造企業成本管理文化。
目標成本的管理主要體現在確定目標成本和進行成本預測,參與項目的經營決策、編制成本計劃,建立責任成本中心、實行成本歸口管理等[2]。成本預測是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即:結合施工場地的客觀環境、設備運行、施工方案、操作人員的技術等情況,使用科學系統的方法合理預測項目成本目標。此外,還應建立完善企業成本預控方案,即編制項目成本預控方案和運行程序,對分部分項工程量及費用指標進行分解考核。
成本計劃的實施過程貫穿于項目開始施工至完成施工的整個生產過程。成本計劃實施過程的管理主要包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物料消耗、過程計量和索賠等內容。另外,還應做好應對成本預控方案量價偏離的對策,虧損項目有針對性地制定扭虧措施。
4.2.1 控制人工成本
假定定額人工成本單價是80元/d,合同條款規定的人工成本補貼是35元/d,進行疊加得到人工成本的預算收入是115元/d。如果項目管理者與施工隊伍約定勞務合同條款,人工成本的單價應控制在110元以內。顯然勞動力成本并沒有以這個價格被超支,并且略有盈余,還增加了儲備金的儲備保證[3]。
4.2.2 控制材料成本
在對材料費用進行控制時,大宗材料采購采用統一集中的公開招標方式,執行集體決策、聯合會簽制度。購買材料款原則上由企業直接支付給供貨商,如項目經理部需要直接支付材料款須列清單上報企業審批。至于材料消耗數量的控制,則應建立項目材料核算程序,對使用進行嚴格把關,須定額度使用,通過“限額領料單”進行控制。材料需有專人保管、定期對材料進行清查與盤點,現場剩余材料退庫,規范處理廢舊物資等。
4.2.3 過程計量
實行形象進度與計量同步,資金收付與計量同步,項目發包方工程進度款未按約定支付時應采取應對措施,成本費用支出與計量同步,大宗材料使用與計量同步,分包結算、設備租賃支付與計量同步。
4.2.4 堅持全過程管理、過程精細化原則
成立成本控制評價項目小組,其成員由企業項目部人員、財務核算人員、合同管理人員、現場管理人員組成,職責是開展成本控制評價分析工作,在項目施工的關節點或定期對項目發生的成本進行動態分析,找出異常點。檢查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并提出具體措施和辦法,由項目部制定整改方案并執行。由企業各部門聯動監管,真實反映項目成本管理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成本分析體系。
4.2.5 索賠工作
策劃方案應隨施工進展不斷進行調整,因設計變更、工期變更、工程量變更、材料變更、技術參數以及工藝變更等索賠資料應及時上報,項目內部索賠發起、批復程序應反應靈敏、執行有效。
4.3.1 管理技術資料與竣工決算
此步驟非常重要,需要認真對待,建立備查的工程檔案。項目部應對招標預算、勞務成本、材料消耗等進行嚴格的審核分析、拾遺補漏,結算依據應完整充分,及時編制結算書,確保結算進度滿足計劃要求,及時回收工程進度款、質保金和押金,如有存在實際決算金額與合同金額差異應說明原因。
4.3.2 成本核算、分析與考核
對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進行對比分析,把分包費用、采購費用、租賃費用和現場管理費用等項目成本有效控制在標后預算之內,分析目標成本降低額采取措施實現情況。成本損益分析,主要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標后預算、采購材料、約定合同條款、生產施工方案、設計變更、不可抗力因素、施工缺陷返工、運營等影響因素。
通過分析項目成本結構和成本影響因素,企業更加明確了未來成本管理的方向,并查找降本增效的方法。結合相應的考核管理制度,項目結束后對負責部門和有關人員開展考核,獎優懲劣,提高職工成本管理的積極性,提高職工節約成本的意識。
成本控制關乎企業的生存及發展,是建筑施工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亟待完善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建筑施工企業必須堅持動態管理、持續改進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并在管理上落實到位,抓好每個控制環節,規范項目成本核算,加強項目經理和廣大職工的效益觀念和成本意識,持續提升項目成本管控水平,防范項目成本運營風險,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