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腦與學習科學系主任 兒童發展與學習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授
中國教育學會科學教育分會副理事長 教育部“國培計劃”小學科學骨干教師培訓項目東南大學首席專家
柏 毅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并為他們繼續學習、成為合格公民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OECD-PISA將科學素養定義為:運用科學知識、確定問題和做出具有證據的結論、通過人類活動對自然世界的改變進行理解和做出決定的能力。
韋鈺院士在《以大概念的理念進行科學教育》一書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不是去獲得一堆由事實和理論堆砌的知識,而是應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素養。STEM 教育堅持以綜合的視角探索研究現實問題,主張融合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多學科知識,實施跨學科、跨領域融合的教育方式,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培養?!边@與小學科學課程中的教學目標是一致的。
美國作為最早提出STEM 教育的國家,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國家研究委員會(NRC)2011年7月頒布了《K-12科學教育框架》,并基于這個框架制訂了美國“下一代科學標準”中最核心的部分。
2009年,國際評估組織調查發現,我國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相對低下,這一結論促使我國開始重視STEM教育。《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倡導跨學科學習方式??茖W、技術、工程與數學即STEM,是一種以項目學習、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課程組織方式,它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有機地融為一體,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科學教師可以嘗試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正在修訂的2021 版《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和強調技術與工程在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和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中的實踐。
我國目前在小學科學領域進行的STEM 教育,在真實問題、項目引領、學科交叉、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與國際仍有不小的差距,這與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STEM教育的發展模式及推動方式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如何才能在小學科學課程基礎上,融入STEM 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立足現實問題,注重情境真實。情境學習理論強調知識與情境之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過程,知識與活動是不可分離的??梢哉f學習者在情境中通過活動獲得了知識,學習與認知本質上是情境性的。在STEM 教育中,情境的意義在于: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指出任務要求,映射出科學家與工程師工作的意義和方式。
圍繞學生主體,引導主動實踐。教師應當承擔的任務是:兼顧所有學生,為他們提供理論及活動支持,引入、牽引、整合相關科學概念與科學原理。教師還要基于學生已有知識,合理設置活動難度,引導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主動探索,嘗試解決問題和建模,并對自己所搜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總結。
開展合作學習,參與研究過程。通過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任務來鼓勵學生合作,引導學生公開地參與交流并尊重其他同學所做出的貢獻。在實現團隊目標的過程中,由不同水平的學生組成合作小組,有助于展示不同的觀點和經驗,有利于全體學生的發展。
廣義的科學素養培養途徑或許更為寬泛,這里所論述的是指科學課堂STEM 教育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方法,真正做到讓學生在科學實踐中,得到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