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春頻
(萍鄉衛生職業學院,江西 萍鄉 337000)
引導性反饋也是護理模擬教學中的研究熱點[1],在提高護理教育中教與學的效果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研究將其應用在護理學基礎的ECS模擬教學中并探索其應用效果。
采取隨機抽簽的方式,從我院2018級護理班中抽取實驗班(56名護生)和對照班(50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兩個班授課教師相同,護理專業的相關課程已學完,成績無明顯差異(P>0.05)。
護生進入臨床實習前5周開始實施護理學基礎高仿真模擬教學,每周6學時,總計30學時。均選擇人民衛生出版社、程玉蓮和余安匯主編的《護理學基礎》第1版為主教材,輔教材為《護理實訓指南》(金瑞華)和《臨床護理情景模擬教學應用指南及典型病例薈萃》(梁濤),與臨床案例進行結合設計,包括青霉素過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腫、CO中毒等臨床案例模擬訓練。
由6名護理教師(2名負責人)和3名護理實訓教師負責實施。6名護理教師在ECS模擬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全程參與,并共同研究制定實施方案。ECS模擬教學后的引導性反饋需這6名護理教師一起參與,還需3名護理實訓教師輔助并協調6名護理教師的工作,如護生的分組與問卷的發放等工作。進行引導性反饋前對參與的6名護理教師和3名護理實訓教師進行培訓,并一起進行教學探討,明確各自的任務和職責,固定1名護理教師向護生講授ECS的特性和25個臨床模擬案例以保證實施效果。
1.2.1 傳統教學 由教師設置臨床情境,護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模擬實踐演練,再由護理教師進行口頭總結與評價。
1.2.2 引導性反饋(1)時間:在ECS模擬實踐后進行引導性反饋,時長25分鐘。
(2)地點:護理實訓室和智慧教室。
(3)形式:將實驗班護生平均分成7個小組,每組8名護生,各選一名小組長,各小組根據本組的情景模擬教學內容進行演練并錄制全過程,每組都有一名教師對該組的模擬演練進行指導。
(4)實施內容:實施引導性反饋,首先確定“5W”,Who(引導者):引導性反饋是要引導護生進行反思的,但護生的反思需要教師引導才會產生,引導護生產生反思的教師就是引導者。引導者要有一定的資歷,有豐富的模擬教學經驗,參加過相關培訓,實施全程都要參與其中,才能對護生進行具有指導性的反思和反饋。Where(環境):為護生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在引導性反饋的整個階段,教師不可以對護生的反思與反饋做出評價,只是引導護生積極參與到討論過程中,給護生一個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When(時間):在模擬演練后及時進行引導反饋,根據反饋內容決定反饋總結的時間,一般以25分鐘為宜。Why(理論依據):為經驗學習理論,它與引導性反饋和ECS模擬教學目標相同。What(問題):根據護生知識的深淺程度和引導性反饋大綱要求,設計相應的問題及布置相關任務。其次,“5W”確定之后,根據經驗學習理論而擬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如護生能熟練掌握護理知識和護理操作相關理論并應用到臨床工作中,在護理中能將人作為一個整體,熱情地為患者提供各方面的服務,特別是注重護理過程中的人文關懷,熟練各項護理操作技能,并根據不同患者給予正確的急救。
在ECS模擬教學后分6個階段來實施引導性反饋,以護生當時進行情景模擬時的錄像和護生的經歷來促使護生對情景進行回顧。①體驗問題。教師設計臨床案例,利用護理實訓室、ECS等實驗設備和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為護生營造臨床情景,使護生對臨床護理過程有切身的感受和體驗,將臨床護理過程拍攝成錄像,護生也可根據錄像回顧當時情景,引導護生進行反思,加深體會。②合理引導。在錄像回放時引導護生進行思考,如錄像中所采取的措施如何?實施的搶救過程正確與否?模擬時護生的表現如何?③體驗過程。根據錄像中各組的合作與實踐,教師可以示范實踐流程或播放類似的錄像讓護生作為反思的依據,激發護生內心的情感,悉心指導護生的實踐練習并向護生提出問題,如你們小組分工是否明確?滿意自己的表現嗎?④思維交流。教師組織護生開展交流,對護生交流討論的要點和方向進行概括,指明正確的方向,對情景中的決策、判斷和操作給予正確指導,并提出問題:如果以后你碰到類似的情景該如何處理?如護生存在疑惑給予及時回應。⑤概括總結。將以上幾個階段教學情況進行概括總結,使抽象知識更加具體化,護生更易獲得相關知識,并提出問題:在以后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如何應對不同的情況?布置相關作業。⑥實踐體驗。25個案例護生都要參與,不同案例所扮演角色不同,在角色扮演過程中不斷汲取知識,實現引導性反饋的教學目標。
(5)課后反饋:在教學實施后讓護生進行總結,總結中要包括對引導性反饋的看法及意見,教師也要對護生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表現給予客觀評價,以利于護生進步,教師也可以將護生對引導性反饋的看法及意見進行總結歸納,以便進行經驗總結及改進,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實施引導性反饋后進行ECS模擬考核。應用由加利福尼亞評判性思維傾向問卷翻譯而來、由香港理工大學及護理專家修訂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CTDICV)進行評價,經檢驗有良好的信效度[2],通過問卷調查護生對實施引導性反饋的意見及建議。
將研究所得數據錄入Excel,應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兩班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在教學實施前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實施后都得到提升,但實驗班護生提升程度更明顯(P<0.05)。
表1 兩班護生評判性思維得分比較(±s,分)
時間 班別 尋找真相 開放思想 分析能力 系統能力 自信心 求知欲 認知成熟度 總成績實施前實施后對照班實驗班P對照班實驗班P 36.25±4.72 36.17±3.91>0.05 37.51±5.48 39.09±4.47<0.05 35.83±3.81 36.01±4.65>0.05 39.48±4.88 41.22±4.55<0.05 38.94±3.54 38.52±3.86>0.05 40.05±5.14 42.15±4.41<0.05 37.27±3.63 36.84±3.12>0.05 37.98±5.62 40.74±5.43<0.05 38.34±5.93 38.52±5.43>0.05 38.93±4.49 40.89±4.78<0.05 39.57±3.54 39.25±4.36>0.05 41.84±5.24 43.35±4.76<0.05 36.68±3.51 36.49±3.89>0.05 39.16±5.52 41.54±5.24<0.05 261.66±13.20 261.61±14.13>0.05 274.95±24.97 287.97±19.55<0.05
高仿真模擬練習及應用引導性反饋后對護生進行考核,兩班護生的考核成績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教學實施后兩班護生模擬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2 教學實施后兩班護生模擬考核成績比較(±s,分)
班別n ECS考核成績實驗班對照班56 50 t P 84.32±4.11 79.93±5.52 8.115<0.05
教學實施后,在護生知情同意并了解《引導性反饋教學效果調查問卷》目的及意義的前提下現場完成,問卷發放56份并全部有效回收。見表3。

表3 實驗班護生對引導性反饋教學的評價[n(%)]
從表3可以看出,絕大部分護生認為引導性反饋可提高對護理知識的理解效果及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回顧,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有89.29%的護生覺得引導性反饋有利于提升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的信心,很大一部分護生覺得引導性反饋有利于人文素養的提升和愛傷觀念的培養;超過90%的護生覺得這種教學法可提升護理綜合技能及培養溝通能力;有98.21%的護生表示在以后的模擬教學中教師還能采用引導性反饋,說明引導性反饋教學方式被高度認可。
教學實施完成后讓護生進行總結,總結中包括對引導性反饋的看法及意見,主要有如下3個方面。
2.4.1 滿意 主要原因是在ECS的場景模擬時,由于搶救時間相對較短,護生一直處于緊張情緒中,不能很好地把握整個臨床場景,但經過教師從6個階段進行引導性反饋,對模擬場景中的要點把握得更清楚,教師還會與護生一起參與討論,讓每個護生都有機會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進行展示[3],氣氛輕松活躍,在練習過程中,對于遺忘的部分還可以觀看錄像,每一次練習與錄像觀看都能產生新的想法,促進了自我反思,比傳統模式的內容更加豐富,也有利于知識點的回顧,很大一部分護生希望經常開展引導性反饋教學模式,并希望在其他護理專業課程中也開展,這樣就能將理論與實踐更加有效地進行結合,從而加深對重難點的理解。
2.4.2 優勢 提高了護生學習主動性[4],有部分護生認為在以往的模擬實踐中存在很多問題,如角色分配出錯、搶救原理與要點混淆,但引導性反饋的實施,護生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過程中相互提出問題并一起解決和回顧錄像,可以促進知識的鞏固與消化,改變了以往課后不看書、不查資料、不深究、不討論的學習方式,護生在輕松愉快的小組討論環境中不斷收獲技能,從而提高綜合能力。
2.4.3 建議(1)對于引導性反饋開始的時間,92%以上的護生提出應在ECS模擬教學后及時進行,這樣可促進知識的吸收,5%左右的護生提出應在模擬全過程都要應用,不到3%的護生提出應在模擬開始時就應用。(2)延長引導性反饋應用的時間:90%以上的護生認為引導性反饋時間25分鐘是可行的,但也有少部分認為時間不夠,應適當延長時間,才能讓每位護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并得到長足的進步,只有不到3%的護生反而覺得要減少引導性反饋的時間,他們認為應花更多的時間在ECS的練習中。(3)希望能適當增加引導性反饋教學的學時數,以便提高自己的評判性思維能力。
由表1可以看出,評判性思維能力在模擬教學后都得到了提高,實驗班護生提高更明顯(P<0.05)。護理角度的評判性思維是護生在碰到疑難繁雜的護理問題時,能有目標地推斷護理流程和有意義的反省。教師由淺入深地開展引導性反饋,使護生思維得以發散,在思維交流的過程中也使情感得以宣泄,有利于護生學習效果的提高。引導性反饋的6個階段設置了不同的問題和任務,護生在相互討論交流過程中能全面客觀地審視問題,開展自評和互評,增強了護生的臨床評判能力,與濮麗萍等[5-7]的研究結果一致。ECS模擬教學后,護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回憶、陳述模擬場景內容,對模擬場景中的護理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探索和思考在以后護理工作中碰到類似的場景該如何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從而增強評判性思維能力[8]。
由表2可看出,實驗班的ECS考核成績比對照班高(P<0.05),護生在教學后結合錄像進行回憶和陳述模擬場景,教師及時解答護生的疑問并對護生的表現進行客觀評價。在引導性反饋的反思過程中,模擬場景所運用的知識都被護生吸收內化,提升了護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護生主動學習時思維得以發散,獨立思考及探索能力得以提升;在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護生踴躍發言、發散思維、靈感迸發,也接收到來自不同護生的多元化信息,提高了考核成績,教學效果良好。
由表3可以看出,98.21%的護生希望在之后的ECS模擬教學中繼續應用引導性反饋,它能使自己的知識、態度、技能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在ECS模擬練習后,要求護生對模擬場景中的內容進行回顧、對模擬場景中的護理措施進行探究、對模擬場景中設計的問題進行解決,在此過程中將知識內化吸收,實現學以致用。護生在學與做的不斷循環和小組討論交流中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和設計的問題,促使個人能力得以提升,因此護生十分喜愛這種教學模式。教師在ECS模擬過程中設計相關體驗問題,引導護生反思場景中的體驗,對護理知識進行概括總結,為臨床實習打好堅實的基礎,使護生更有信心進行臨床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