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穎
《語文課程新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但是,當前的作文教學狀態高耗低效。大部分學生作文態度消極,望“文”生畏,好不容易寫好的作文詞不達意,離《課程標準》的目標“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甚遠。緣由有四:一是學生生活單調,生活積累少;二是學生缺乏課外閱讀積累,語言積累少;三是學生很少在習作上獲得滿足感;四是教師指導不力:有的教師作文課堂單一,無法激發學生創作的熱情;有的教師包辦過多,導致學生怠于思考;有的教師忽視作文講評,甚至不講評,有時拿幾篇寫得較好的文章一讀了之。這樣的作文講評課對學生起不到什么效果,一節課下來,學生不知好習作精彩之處,自己的習作問題出現在哪里,又如何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如何突破作文教學之瓶頸,讓學生真正“我手寫我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創新與變革,是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重大戰略抉擇?!薄盎ヂ摼W+教育”已形成一種新的教育形式,“智慧課堂”應運而生。2018年2月,我校四年級有三個班率先使用智慧課堂。筆者開始嘗試將智慧課堂模式下的平板教學應用到寫作教學當中。平板的出現,給作文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
一、課前觀看微課,先學后教
微課是圍繞某個教學重點來錄制的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課前觀看微課主要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可根據自身情況看一遍或不斷回看,這一環節實現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1.看視頻,完成導寫卡
課前,教師上傳相關微課到學生平板,要求其在線觀看進行學習,并完成相關作業。筆者在教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百花園五習作《講述我家人的故事》時,提前發送“審題意”的視頻和《課前預習案》。這個小視頻是教師提前錄制,展現了本次習作的要求、習作思路、習作注意點等。學生平板接收后,自主學習視頻內容,完成表格,進行“前置性學習”。理解寫作要求后,學生開始自主進行作文構思,結合生活經驗和以往學習經驗,完成《預習案》,再結合關鍵物件,開始思考寫作思路。
2.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完成后,學生即時發送,教師即時接收他們對作文題意的基本掌握情況和困惑,這個過程方便教師了解學生所思所想。
二、回歸課堂,以評導寫
課前看“微課”,學生對于寫作的內容、要求等有所了解。尋找關鍵物件的過程,讓學生積蓄了表達的欲望。表達的欲望是學生寫作有效的動力。在課堂中,教師激疑解惑,學生積極發言,激發其寫作的熱情。
1.共看反饋,點撥啟悟
上課伊始,筆者在“作業講評”中展示學生作業,學生再次回憶在家預寫的內容,在交流中拓展和補充?!吨v述我家人的故事》習作的重點在寫出感人之處。那這件事與所拍的關鍵物件有何關聯?為什么讓其感動?筆者一邊滾動學生上傳的照片,一邊導入:“還記得那個感人瞬間嗎?那桌可口的飯菜,那個鼓勵的微笑,那根刺眼的白頭發……讓我們一起聆聽內心深處最動聽的聲音吧!”這照片,這話,必定會觸動他們的心弦。班里的小茗說:“最讓我感動的是媽媽的腳步聲。我做作業、睡覺時,媽媽走得很輕很輕;我生病時,她的腳步又那么急促。”小冰動情地說:“我最喜歡喝奶奶煲的湯了。每次我回到家,都能喝到奶奶晾得剛好的湯”……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币哉f促寫,能有效提高學生“說”的能力,也為后面的表達做好鋪墊。
2.方法引導,展示匯報
課前,筆者將學生在《預寫案》中產生的困惑整理;課上,師生共同探討習作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惑。交流中,學生得出結論:要將感人的事情寫得具體生動,就一定要詳細抓住人物的細節,如語言、動作等進行具體描寫。如何具體描寫呢?此時,教師發送微課《讓人物動起來》到學生平板,讓其學習。這個視頻將寫好人物動作描寫的方法濃縮至短短的六、七分鐘,生動趣味地展現給學生。學生觀看視頻,完成相應的練習后,通過平板拍照上傳。教師隨機選取4個文段和學生交流。學生點贊或提出建議,并在互評中明白文段的精彩之處和不足之處,這樣能快速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3.習作練筆,互動評價
學會方法后,學生進入安靜寫作狀態。寫完后用平板拍照上傳。平板互相閱覽學習、互相點評的強大功能,真正營造了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活躍氣氛。學生就是課堂的主人??吹胶玫牧曌?,他們點贊和借鑒,看到不足的,在評價欄里寫下自己的意見。筆者隨機抽取四篇習作出來,共看評價。評價不到位,可以進行二次點評,主要點評學生的細節描寫,讓學生在評論中鞏固寫作方法。最后來一輪“人氣投票”,讓學生投票選出“人氣王”。經過這樣的評價、對比、交流與補充,切實凸顯了學生在平板電腦新工具的輔助下,提升寫作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
三、二次寫作,逐漸豐盈
修改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學會修改、學會潤色,是提高作文質量和寫作能力的保障。經過課堂上教師點評和學生互評、互改,學生課后的修改,有了更明確的方向。二次寫作的習作有了質量的保證,教師批改起來就相對容易了。對習作中依然存在的問題,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樣的批改能夠讓教師找出學生寫作過程中存在的癥結,并對癥下藥。
四、提供平臺,享受喜悅
《語文課程新標準》中指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教師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平臺,讓他們能夠展示才華、體驗成功,他們才會有寫的欲望。筆者在智慧課堂的班級空間開拓了三大板塊:“靈感閃現”——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我的世界我做主”——學生個人習作專集;“花兒朵朵開”——課堂作文發表區。各人生活各有不同,“靈感閃現”的小片段越來越多,學生通過瀏覽,習作素材也越積越多;“我的世界我做主”平臺雖小,但這樣的專集對學生來說,卻是一件大事。教師多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能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花兒朵朵開”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化“要我寫”為“我要寫”。教師適時點撥,學生討論交流,能讓他們學會欣賞習作,吸收精華,同時,好文的共享,身邊的“榜樣”,會使更多的學生愿意寫,向“優秀”靠攏。
課堂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教育信息化將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谄桨宓淖魑慕虒W課堂,突破時空的限制,凸顯個性化的學習,促使教師“以學定教”“以生為本”,有效地提高了作文的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提高了師生的信息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