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普新
眾所周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一直受到“高考指揮棒”的深刻影響,課堂上教師“重灌輸式講授,輕探究式教學”仍普遍存在。另一方面,高中學生現狀:一是長期受傳統教學習慣的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單一,以機械的操作為主,會的題目反復演練,中等難度偏上的題總是放棄,害怕思考;二是目前高中學生的生源質量不斷下降。凡此種種,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益每況愈下,嚴重影響著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顯得愈加重要。下面我就從教學策略、課前教學準備、課中教學過程、課后教學反思、四個方面談談我的一點思考。
一、教學策略
新教材“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參與、樂探究、勤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了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新教材從以往單純規定和建議教學方法,發展到引導教師形成開放的、創新的教學方式、教學思想。以此為指導,教師應適當運用新的教學策略。具有代表性的教學策略有以下四種:
(1)主動參與教學策略。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激勵引導下,主動積極地置身于教學活動中以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策略。
(2)“探究——發現”教學策略。這種教學策略是關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事物現象的探素研究,獲得該事物現象的本質及關于現象間規律性聯系的知識,發展智力能力,特別是抽象邏輯思維的教學策略。
(3)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是以小組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通過小組內成員分工協作去達成小組共同目標,并以小組活動的整體效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指標的教學策略。
(4)聯系生活教學策略。聯系生活教學策略是通過教學活動直接或間接地反映生活或通過對生活的模擬以實現學生知識技能的有效掌握、智力能力的培養以及個性發展的策略。
二、課前教學準備
(1)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充分考慮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的準備情況、思維特點、認知水平、以便確定雙基目標;二是要充分考慮學生在情感態度方面的適應性,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出發,去審視制定教學目標;三是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差異、個性特點和達標差距,以便按照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為不同狀態和水平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最佳發展的教學條件.同時,教師要經常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認真聽取他們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從心靈上讀懂學生,貼近學生,以使教學目標制定的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學情,才能靈活使用教學方法,才能進行有效教學。
(2)了解教學的內容。教學內容是指:為實現教學目標,要求學習者系統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的總和。新課改也明確規定教學內容的范圍和深度。教學內容的范圍是指:學習者必須達到的知識和能力的廣度,深度規定了學習者必須達到的知識深淺程度和能力的質量水平。另外分析教學內容的基本方法有歸類分析法、圖解分析法、層級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使用卡片法等。
三、課中教學過程
興趣才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才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數學教學應該怎樣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下面就我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1)巧設導入,激發興趣:一節課的好與不好,與導入有直接關系。一個好的開始,等于向成功邁進了一步。如何在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我經常用以下幾種方法:①設疑導入法。思考和質疑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質疑是動腦思考的結果,也是學生創造的起點。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中學生的問題比較多,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激發他們的興趣。比如在上課前,向他們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這樣可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②生活情景導入法。貼近生活的教學引入,自然很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③溫故知新導入法。就是在講新知識之前,先簡要復習學過的相關知識,然后提出新問題。這種導入法,讓學生從熟悉的環境中引入新知識,使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形成鏈接,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而且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提供了必要的鋪墊。
(2)游戲激趣。在教學中,可設計一些游戲形式來保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節中,我就設計了一個游戲《購物街》。學中有玩,玩中有學。
(3)多媒體輔助教學。合理運用電教媒體(Smart電子白板、計算器、幾何畫板、投影儀)演示,有助于將學生引入教學氛圍中,以“看一一想一一說”培養學生的多種素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枯燥的文本變的容易接受。
總之,只要我們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達到事半功倍提高有效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課后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學反思的內涵是 :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思考對象,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活動以及這些教學活動背后的理論、假設,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其目的是使教學進入更優化的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使教師成長得更快、更專業。
反思的內容:①對教育觀念的反思。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指導著行動,教育觀念對教學行為起著指導和統帥的作用。②對日常教學行為的反思。惟有對日常教學行為的質疑和追問,新課改理念才能在實踐中體現,教學活動才能在實踐中革故鼎新。③掌握反思的操作方式和步驟。
教學反思的幾種操作方式:①寫教學后記。②加強理論學習。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教學質量,而且要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即:培養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創造思維的能力等。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數學教育的發展步伐是與社會需求相一致的,愿我們在不斷追求中,提高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推動數學向前發展,實現新大綱所確定的數學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