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西縣第三中學 宋維維
高中學生正處于思想成熟的關鍵時期,對其正確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能夠幫助學生塑造人格,使學生的品格更加高尚,形成良好的社會價值觀念,從而在未來的發(fā)展中能夠充分實現個人價值。就語文教學而言,其中的人文元素為人文精神培養(yǎng)提供了更加有力且有效的途徑,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有著非常實用的教育價值。然而在當前我國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人文精神的滲透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導致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難以展開,很容易錯過學生思想與精神培養(yǎng)的關鍵期。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當前我國高中教育教學的必然趨勢,因此高中語文教學人文精神滲透已經成為當前高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主要目標。
人文精神是人們在生活與工作中不斷追求人生目標,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精神文化,是人們在溝通交流、為人處世的重要精神支柱。而人文精神是需要通過載體來進行培養(yǎng)的。語文教學當中的文章內容富含人文元素,因此通過語文教學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徑。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建立健康性格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對多年來受傳統教育影響的學生而言,其在精神與思想層面是需要不斷充實與豐富的。受傳統教育影響,家長過度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在思想層面的教育,導致學生不知為誰而學。那么通過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溝通能力,同時還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使學生能夠得到綜合發(fā)展,這也是當前我國教書育人的主要目的。
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是當前教育發(fā)展的需求,也是學生發(fā)展的需求。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代代傳承是體現學生素質與思想的重要內涵,而語文教學恰恰能夠將其巧妙融合到其中。這也是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滲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當中,高中的語文與學生未來高考直接掛鉤,而高考作為學生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語文成績的提高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家長,都非常重視學生的成績,經常會以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判學生個人,并沒有對學生的思想與精神層面進行考慮。因此許多教師常常以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過度重視課本內容的講解,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雖然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但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并沒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通常都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將考試答案刻入腦海,沒有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而人文精神的滲透能夠從學生的思想層面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內涵進行充分理解,從而使學生將語文知識活學活用。然而受到應試教育的約束,教師與學生都忽略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從而導致高中語文教學與其教育本質脫離。
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是需要教師從語文教學內容中發(fā)掘出人文元素,然后通過充分融合,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就高中語文教學內容而言,其中不僅涉獵了中國傳統歷史文化,還在藝術與生活層面有著豐富的內容,能夠充分表現出人文精神以及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然而在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忽略了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重要性,并沒有將人文精神充分與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融合,導致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過度重視知識的記憶,而缺乏對知識的理解。另外,雖然有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能夠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但其將人文精神與語文教學內容分為兩個部分進行,這讓課堂教學顯得較為混亂,“天上一腳,地下一腳”,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不僅會導致學生在知識積累上受到影響,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也沒有起到作用。
教師作為學生的風向標,是學生成長過程的指揮官,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學生。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是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精神,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發(fā)揮言傳身教的作用,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那么教師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授課,都要能夠重視自身的修養(yǎng),給予學生充分的關心,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上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在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師要能夠突出自身的責任感與義務,以更加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參與到教學當中。
例如當學生犯錯誤,教師首先要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內心所想,這樣才能夠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育。其次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進行換位思考,明確學生在教學當中的需求,從而確定教學目的,使學生更好掌握課堂知識。教師要能夠明確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從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能夠了解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理念。
高中語文教學所涉獵的范圍是非常廣的,無論是現代文學還是文言文都富含著人文元素。只有通過對語文教學內容的人文元素發(fā)掘,才能更好地將人文精神滲透到教學當中。因此教師就需要針對語文教學的教材內容,去發(fā)現其中所富含的人文元素,從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既能掌握語文教學內容與知識,從而對其進行不斷深化理解,又能掌握其中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例如教師在講解魯迅的《拿來主義》時,就要充分發(fā)掘文章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從而對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理解“拿來主義”對我國青年發(fā)展的重要性,明確其中的含義。對廣大青年而言,拿來主義就是對知識的不斷積累,以更加開闊的眼界,采他人之長補自身之短,不斷豐富自身,這樣才能夠發(fā)展得越來越好,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發(fā)展觀念。
學習環(huán)境對于學生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影響。雖然長此以往語文教學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但要想能夠滲透人文精神,教師就需要拓展更加廣闊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而無論是在學生的日常生活,還是在課堂上,都需要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人文教育環(huán)境,讓學生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人文素養(yǎng)。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如多媒體、計算機等,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拓展,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真正融入學習當中,這樣才能夠便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不斷發(fā)掘其中的人文精神來充實自身。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學校可以利用廣播等形式塑造良好的校園人文環(huán)境,學生在課余時間,從廣播中傳來的課文內容與解析,使學生受到影響,從而豐富學生的精神思想,使人文精神在學生成長中不斷深化。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是人文精神滲透的重要途徑,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不斷發(fā)掘語文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將人文精神巧妙與教學內容進行融合,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