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西川中學 陳學萍
所謂數學核心素養,主要指的是學生在數學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一種思想與方法,也是學生處理數學問題時必須具備的一種邏輯思維能力和方法性的能力。通常數學核心素養主要涉及數學符號理解、幾何認知、數學抽象感知、數學空間意識和數學推理能力,然而,部分數學教師在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策略陳舊,讓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并未對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深入探究,這樣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更難以將所學的知識點合理地應用到實際生活。因此,通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優化數學教學過程,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水平,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正所謂: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為了培養初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可以緊密結合數學內容設計問題,并在提問的過程中巧妙地內藏著數學課程的教學重難點,以此來鍛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只有當學生的邏輯能力得到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才能夠切實增強。
例如,在講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直線解析式”這個內容的時候,教師可設置(0,2)和(-2,0)兩點的直線解析式,引導學生進行求解。在學生計算之前,教師可將自己計算的結果先提前告知學生,讓學生比較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這時,大部分學生肯定會產生了疑問,“數學老師為什么能夠算得這么快呢?”“老師的答案是否正確呢?”在驗證了教師的答案正確后,學生肯定又會進一步提出疑問“老師在計算過程中用的什么方法呢?是不是有什么沒有教的秘密捷徑可走?”教師通過這樣巧妙的設置懸念讓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引導學生以這個問題為指引進行分析,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初中生要想學好數學這門學科,必然要對數學概念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且正確理解數學概念也是學生提高數學成績與數學能力的關鍵手段。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數學思維與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合理滲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學概念,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如針對“認知幾何圖形”的相關內容教學,教師便可在講解結合圖形的概念同時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中常見的幾何圖形,繼而通過對生活中常見幾何圖形的回想,將生活中常見的幾何圖形與教材中的幾何圖形相對比,并找出兩者之間存在的聯系與區別。基于此,教師再適當地將“線與線相交成點”“面與面相交成線”等數學幾何概念引進教學,以此既能讓學生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又能拓寬學生的學習知識面。除此之外,基于時下這種信息化時代,教師亦可積極運用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播放諸如“絢麗的煙花”“粉刷墻壁以及開關門過程”的動態圖片,以此引導學生理解“點動成線”“線動成面”等一系列與之相關的集合概念。這樣通過將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巧妙地結合到一起,不僅真正做到了數學思維于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滲透,且學生的思維及應變能力亦能得到良好的培養,繼而可切實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良好發展。
在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這時教師不能夠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應該進行解疑導撥,積極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規律,再及時補充和修正對相關問題的理解。一是實施學生間合作探究,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得到啟發;二是采取小組探究方法,指導學生嚴格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探究;三是采取全班集體探究,指導學生就一些關鍵性的問題進行探究,堅持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探究,讓學生的數學水平在得到提升的同時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便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
例如,在學習“坐標平面內的圖形變換”的知識點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先讓學生在直角坐標系內任選一點,并積極探究點移動的基本規律:(1)表示出該點的坐標;(2)分別將點向上、向下平移5個單位長度,并將移動后的坐標表示出來;(3)分別將點向左、向右平移2個單位長度,再將移動后的點的坐標表示出來。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準確把握時機進行解疑導撥,讓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引下深入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在解疑導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思維鍛煉,切實增強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直觀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強調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培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識圖和繪圖能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將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轉變。其中,在培養學生直觀想象能力的時候,教師應先指導學生進行實踐,以便學生的感官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獲得體驗,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空間感,以此達到強化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三視圖”的內容時,教師應先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能夠深入理解三視圖的概念。其中,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前,教師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先準備好一個長方體的盒子,再讓學生隨機進行擺放,并將這個盒子的主視圖、俯視圖和側視圖畫出來。然后,教師再靈活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直觀地將盒子的主視圖、俯視圖和側視圖的形態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認真觀察之后將擺放的形態繪制出來。當學生將圖繪制完成之后,便可讓學生與實際擺放的形態一一進行對比。一旦在對比的過程中發現差異,教師則可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分析和探究,這樣學生對三視圖能夠有更加清晰的認知,以此可以培養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初中數學課程涉及一系列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內容,所以教師在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時,應指導學生充分認識實踐操作的重要性,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水平。
例如,在“認識三角形”這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其教學重難點是“三角形內角和”。因此,教師可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理解將三角形畫出來,再指導學生動手進行裁剪和拼接,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行“三角形的內角和”計算,并積極地思考為什么每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其中,學生在動手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緊密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設問:如何才能夠證明四邊形的內角和呢?部分學生在不斷探究的過程中逐步總結出n邊形的內角和求和方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部分教師逐步認識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創新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在數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應堅持以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為目標,積極創新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掌握數學課程基礎知識點的同時能夠切實增強自己的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使學生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