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靖遠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金祎婷
所謂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主要是指隨父母進城上學,但戶籍不在暫居地的孩子。新時代,我國尤為注重教育,而隨遷子女健康發展問題已然成為當前各界關注的重點社會問題。其中家庭教育作為隨遷子女受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升家庭教育成效,是提升我國整體教育水平的關鍵。
隨遷子女習慣問題,主要包含了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作業習慣。其中生活習慣,主要是受到了父母以及居住環境影響,外出務工所居住的環境較差,大部分父母并沒有意識到自身壞習慣對子女的影響,這讓隨遷子女習以為常,長此以往容易形成不良習慣;而在衛生方面,一些務工人員忙于工作,沒時間甚至不注重對孩子衛生教育與管理,導致隨遷子女缺乏衛生意識;而隨遷子女的作業習慣,主要是因為務工人員將精力放在工作上,幾乎很少檢查隨遷子女家庭作業情況,當中還有部分家長根本不注重子女的學習,此種思想會嚴重影響這些孩子的學習觀念與自主學習意識。
從我所在的靖遠縣多數進城務工人員實際工作情況看,他們并沒有過多時間照顧隨遷子女,其中部分低年級隨遷子女都是互相結伴或獨自上學放學,此種情況,對這些孩子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不利。當中還有部分隨遷子女由于父母工作原因沒有早飯吃,經常餓肚子上課,甚至一些隨遷子女在放學后還需要幫家長做家務,造成做家庭作業、復習鞏固的時間非常不足。對于經濟條件一般的父母,會選擇給孩子報一些價格較低的輔導班,將孩子送去托管,讓托管教師看護孩子并輔導孩子寫作業。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明顯不足,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心理等情況并不了解,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也無法及時解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不足,這對隨遷子女的健康成長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務工人員忙于日常生計,很多父母無暇關注孩子在校表現,幾乎不會主動與教師溝通交流自家孩子學習情況。還有部分進城務工人員缺乏正確的教育思想,認為學校收了學費,理應全權負責孩子的教育,片面地認為孩子的教育主要由教師和學校負責,這種錯誤思想導致這些父母并不關注孩子學校學習情況,并不會客觀地分析自己孩子情況。這種情況會對學校以及教師造成很大壓力,對學生學習造成直接影響。此外,當教師主動聯系家長溝通孩子問題時,有些家長因工作忙或者找其他借口,拒絕到校做進一步溝通。
為改善隨遷子女家庭教育情況,需要從務工人員自身入手,只有父母本身認識到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才可以更好地改善當前情況。但務工人員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正確的教育思想,因此,有必要創辦家長學校,將進城務工人員家庭教育納入社會教育體系、社區管理中,構建出相應的教育培訓機構,有計劃地開展隨遷子女家庭教育指導,提高家長家庭教育素養,提升家長的教育能力,幫助這些父母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意識,進而有效改善親子關系,充分發揮出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長學校能改變父母的“棍棒式”教育思維,提升進城務工人員自身責任意識,強化進城務工人員為父為母應盡的職責,同時,進一步提升這些父母自身的文化、品行、素養,為實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做好基礎準備。
學校作為知行合一的實踐教育基地,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各方面的資源優勢,給予這些務工父母良好的指導,建立家校合作機制。首先,學校需要積極與隨遷子女家庭的溝通,調動務工父母積極性,主動關注、參與孩子的學習教育,促進這些父母可以更多地與孩子溝通,進而有效改善家庭教育中缺失溝通的難點。對此,學??梢酝ㄟ^召開家長會、家庭教育講座等方式,為這些進城務工父母提供機會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學校需要充分利用好現代多種社交軟件、平臺等,如QQ、微信、電話等,與學生家庭建立緊密的聯系,增加與學生、與家長的交流,主動將隨遷子女的在校情況告知家長,并詢問隨遷子女在家情況,引導家長更多地關注孩子學習、心理變化。此外,學校應當提高家訪效果與質量,對學生不同的家庭情況“因材施教”,比如,甘肅省靖遠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結合每學期全校教師參與的“溫暖心靈”家訪活動,針對不同學生家庭情況,進行了對應的指導。如果在條件允許下,學校也可以請專家預約輔導,或者建立“家教輔導室”、開通“家教咨詢熱線”、開展家庭治療等。
1.建立進城務工人員社區服務中心
充分發揮社區作用,建立進城務工人員社區服務中心,全面調動進城務工人員積極性,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幫助,使得這些務工人員家庭生活水平可以提高,更好地融入社會、城市。社區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定期為隨遷子女舉辦城市生活常識、安全、衛生保健知識講座等,有效彌補務工父母專業知識的不足。在條件允許情況下,還可以為社區中的隨遷子女、家長提供有關兒童益智圖書、家長育兒圖書、雜志等,增加子女和父母的知識。
2.為隨遷子女家庭提供社會服務
(1)家庭層面??梢猿闪€案小組,開展個案輔導、家庭治療等方面的工作,幫助隨遷子女家長可以形成正確的家庭教育認識,及時糾正隨遷子女家長心理、行為上的誤區,給予隨遷子女及其家長更多的城市歸屬感,借助外界作用幫助隨遷子女家庭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為隨遷子女營造良好家庭生活環境。
(2)社區層面。針對隨遷子女所在社區,需要加強管理,嚴抓黃賭毒等不良社會行為,為隨遷子女家庭提供安全、衛生、健康的社區環境;也可以積極邀請隨遷子女家長參與社區管理,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居民的相互了解,同時,也可以增加務工人員歸屬感;社區建設需要進行投入,比如居住、教育、醫療等,創建健全的生活環境;可以為隨遷子女數量較多的學校舉辦教師培訓班和校長培訓班,提升學校教育管理能力,強化家庭教育指導水平。
總之,對于隨遷子女而言,家庭教育對其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也是促進學校教育成效的重要影響因素,關乎青少年未來的發展。因此,社會、政府、學校以及務工家長需要提高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度,在各方力量下,積極改善進城務工家長的教育觀念,學校要主動與這些進城務工家庭建立緊密聯系,發揮學校指導作用。在政府的職能引導下,加強社會服務,改善隨遷子女家庭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