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論文為“中小學生閱讀素養、人文素養及影視戲劇教育研究課題項目”“小學閱讀推廣活動策略及路徑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 RE202100455)。
摘要:閱讀是開闊小學生文化視野的重要方式,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意識到閱讀推廣的重要性,切實以課堂為載體打造閱讀課程體系,并構建多元化的閱讀體系,促使學生能夠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實現閱讀推廣。文章主要基于對小學閱讀推廣的現狀對其推廣策略以及有效途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推廣;閱讀活動;活動外延
一、 引言
在全民閱讀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群體參與到閱讀中,促使自身在汲取文化涵養的過程中提升文化感知能力,尤其在價值觀尚未全面構建的基礎上,更加需要以閱讀活動為基礎,切實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風格和品位,進而為促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奠定良好基礎。在閱讀推廣的過程中將需要實施全方位、多層次以及立體式的影響和干預,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多元化的組織方式以及交流方式中掌握閱讀方法,為增強自身文化內涵提供保障。
二、 小學閱讀推廣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推廣現狀
在國家宏觀政策和基礎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下,小學閱讀推廣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愈來愈多小學開始提倡閱讀,并且基于區域學習的實際情況建立起以閱讀為特色的辦學理念,同時也將使得小學生的閱讀組織方式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進而促使學生能夠在參與閱讀活動的過程中,促使自身的文化才華得到提升,進而為滿足“書香滿校園”的閱讀推廣目標奠定良好基礎。
(二)存在的問題
1. 閱讀資源獲取缺乏便利性
小學開展閱讀推廣的資源主要來源于學校圖書館,由此使得學生難以在眾多的文化資源中獲取相應的信息內容。而在教育部發布的“學校在圖書館中”的建設目標中,需要在學校走廊、班級、學校公共區域等建立圖書角。但在許多小學的圖書館建設中普遍將圖書資源安排在距離教學樓較遠的教技樓中,進而使得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圖書館閱讀的時間以及空間受到限制。而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2015年至今,大部分的小學在班級,以及走廊等區域都設置了相應的圖書角,進而使得學生獲取閱讀資源的便利性,以及閱讀推廣效果得到提升。
2. 閱讀活動影響缺乏深遠性
開展閱讀推廣活動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進而為促使其培養良好的閱讀意識、習慣以及素養能力。但在許多閱讀活動設置的過程中,大部分學校依然是依據上級的閱讀指導方案,組織相關的讀書活動,在形式上缺乏相應的創新性,進而使得大多數的閱讀活動流于形式,同時也使得整體的閱讀活動缺乏深遠性。在活動開展過后,許多學校缺乏對閱讀成果的反思和總結,進而使得閱讀推廣的效果難以得到長遠的延伸發展。
3. 閱讀教學缺乏系統性
以課堂為載體組織閱讀活動能夠更好地促使學校形成良好的閱讀文化氛圍,并且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習得相應的閱讀方法。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學課堂設置了閱讀課,但從整體上看,閱讀課程的開展依然缺乏師資、教材、課程標準和評價指標的系統化規范,進而使得教學內容缺乏相應的專業性。同時基于調查結果可知,許多小學的閱讀教學主要是以語文教師為主,期間更加注重對考試范圍內的閱讀技巧訓練,而忽略課堂教材內容與課外資源的有效銜接。
三、 小學閱讀推廣的主要途徑
(一)以環境為依托,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
小學圖書館不僅是學校信息資源中心,同時也是小學閱讀推廣活動的主陣地。在閱讀推廣的過程中需要積極改擴建圖書館的規模以及硬件換件,促使圖書館能夠更好地凸顯藝術感,進而使得小學圖書館能夠在色彩的搭配、藝術造型的設計、設施設備的擺放、報刊書籍的陳列等方面契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更好地激發閱讀的積極性,為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奠定良好基礎。另外,小學圖書館中還需要配備專業的指導教師,能夠幫助小學生發掘圖書館中的資源信息,進而為閱讀推廣提供良好的空間和環境。除此之外,還可以以圖書館為輻射發散中心,在學校墻體、樓梯、宣傳欄上張貼讀書名言、古詩詞佳句,使得學生能夠在濃厚的閱讀氛圍中增強閱讀的積極性,進而為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奠定良好基礎。
(二)以課堂為載體,打造閱讀課程體系
課堂是實現閱讀推廣的主陣地,因此在小學閱讀推廣的過程中將需要將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融入其中,進而為打造健全的閱讀課程體系奠定良好基礎。群文閱讀作為課堂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在開展群文教學前,應根據同一主題,做出優質文章的選擇,從而使學生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文章中的關鍵內容,為優化整體教學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群文閱讀閱讀教學模式從理論上分析,就是在語文教學中以一個獨立的議題為中心,開展多篇閱讀教學活動。群文閱讀教學流程主要分為三步:第一步,根據語文教材內容的確定中心議題;第二步,根據確定的議題選擇多篇文本,在選擇文本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文本和中心議題之間的聯系;第三步,確定中心議題,選擇文本之后,根據中心議題設置相關的問題,從多文本的角度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中心議題。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黃河頌》的閱讀教學中,確定一個中心議題——家國情懷,通過《詹天佑》《狼牙山五壯士》多文本教學,讓學生在同一個中心議題下閱讀學習,掌握理解所有課文。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同樣可以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掌握群文閱讀思想,在學生閱讀其他文章之時聯想以往所學的內容,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群文閱讀在一個核心思想指導下將多篇具有相同性質的文章集合起來,從而使得小學生能夠對其進行歸類總結,進而為深化對主題內容的感知奠定良好基礎。
(三)以合作探究為抓手,豐富閱讀的內涵和外延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將閱讀內容中的修辭手法以及表達方式充分記錄下來,并通過組間的交流討論實現內容的整合,進而為完善知識學習效率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小學語文四年級的課本中,更有《飛向藍天的恐龍》《琥珀》等這樣具有濃郁奇幻和歷史色彩的課文。而在這一單元的課后習作中,也有著“我的奇思妙想”這樣一個題目,圍繞這一題目開展的課堂,將學生分組顯然能夠達到更好的課堂效率。比如將全班學生分為三人一組,在這樣一個課題中,小組里一個人收集小組成員中每個人對這個課題所提出的設想,第二個人將這些收集到的東西整合起來,把相似的內容組合,再分點描述出大家的想法,而另外一個人就可以負責在班級里分享自己小組的最終成果,所以說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習不僅能提高他們的溝通與交流能力,更能讓他們在這之中學習到他人身上自己所沒有的精神品質和學習方法。再例如,在學習統編版四年級上冊《觀潮》這篇文章時,語文教師可以用集中提問的方式設計出一系列的教學問題,期間要求學生認真朗讀全文,并針對問題有重點地認真朗讀相關段落。在文章閱讀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由參與討論,并將最終的結果表達出來。透過題目的環環相扣,使得學生能夠在理清文章脈絡的情況下,歸納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而提升語文課堂設問的有效性。例如,可以向學生提問:你們能結合課文中“白浪形成的白色城墻”對錢塘江大潮的場面進行想象嗎?課文中“齊頭并進、浩浩蕩蕩以及山崩地裂”等詞語,你們能用自己的話表達一下具體的感知嗎?通過不同層次的設問,使得學生能夠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對文中的閱讀信息內容進行理解感悟,進而更好地優化提升小學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
(四)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增強閱讀效果
1. 課前預習中的課外延伸
目前,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建立網絡交流平臺,在課余時間在網上向學生提問,以及向學生提供問題解答,來提高問題解決的效果。同時,教師也可以將有參考價值的教學錄像上傳到學生網絡系統,讓學生進行學習和模仿,從而提高課外學習能力。首先,教師需要發揮“授人以漁”的作用,引導學生在課外利用互聯網進行語文資料的查找,引導學生能夠在豐富語文資源的情況下自主閱讀和學習,進而為優化其對語文的感知奠定良好基礎。其次,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錄制一些具有學習價值的語文學習小視頻,以此為學生課后復習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料,進而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奠定良好基礎。
2. 課上教學中的課外延伸
以統編版版教材二年級下冊《大象的耳朵》為例,由于許多小學生對大象認知并沒有得到具體化,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平臺為學生展示網絡上關于大象的視頻,同時引導學生在閱讀完語文課文中,自主講述自身養小動物的故事,由此更好地促使學生在自主思考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除此之外,還需要借助良好的多媒體平臺為優化學生的直觀感知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鄉下人家》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平臺先給學生展示一些關于鄉下風景的圖片,讓學生自主地感受鄉下人家中的美麗意境,然后再對文章進行閱讀,以此將自身對鄉下景色的感知與文中作者的感受進行對比,以更好地增強學生對“意境”的認識,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五)以評價為引擎,解答閱讀疑惑
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力量來評價學習,并充分利用評估的數據來提升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而小學生在閱讀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座談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趁機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在解答學生提問的同時,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養成記錄讀書隨筆的習慣,隨時摘抄書籍中精彩的描寫和生動的語句,將這些摘抄及時歸類,內化成為自己的語言知識儲備。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循循誘導的方式解答學生的疑惑,在問題提出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進而為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奠定良好基礎。總的來說,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基于由淺入深的原則展開內容教學,并且通過層層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思考和質疑的過程中培養批判性思維,進而為深化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奠定良好基礎。
四、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提升小學閱讀推廣的實際性效果,學校需要切實設置圖書館的區域位置以及優化內部結構設計,進而促使其能夠為優化整體的閱讀效果奠定良好基礎。通過營造良好閱讀氛圍的方式促使專業化的閱讀指導能夠與豐富的課堂閱讀教學充分結合起來,將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需求,同時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技巧奠定良好基礎。在當前全民閱讀的氛圍下,更加需要注重對小學閱讀的推廣,進而使得小學生能夠在知識瀏覽的過程中深化對知識體系的構建,進而為實現提升自我涵養的能力目標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本課題組.“我國閱讀推廣人才培養機制研究”課題調研簡報二[J].新閱讀,2019(11):53-55.
[2]駱青云.農村小學推廣課外閱讀的策略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9,21(23):191.
[3]陳曉靜.小學生閱讀現狀與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廣思考[J].福建圖書館學刊,2019,2(4):68-70.
[4]彭嗣禹,陳潤好.中小學生數字閱讀推廣的困境與突破[J].圖書館論壇,2020,40(3):139-146.
作者簡介:
曾紅琴,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遠安縣鳴鳳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