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國 王光明
山東省肥城市安臨站鎮農業綜合服務中中心
摘要:羔羊癱痢病綜合癥是一種嚴重危害出生羔羊的綜合性疾病,一年四季均有不程度時有發生,冬春季節尤為明顯,死亡率很高。主要侵害出生2一15日齡的羔羊,起初站立不穩,吮乳困難,四肢無力,有的并伴有脹肚拉痢,最后臥地不起,全身癱軟,昏迷,衰竭而死。對養羊戶經濟收入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巨大損失,本文著重分析闡述了該病的發病原因,診斷與防治。
關鍵詞:流行病學、發病原因、臨床癥狀、剖檢變化、治療方案、預防
專輯:農業科技
專題:畜牧與動物醫學
我國是一農業大國,地大物博,有廣闊的荒山面積,飼草資源極為豐富,具有雄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有利條件,為養羊業更快更好的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近段時間以來,有部分養羊戶反映和接診遇見羔羊出生后一周左右突然站立不穩,行走時四處跌撞,像喝醉酒一樣,個別脹肚拉痢,全身哆嗦癱軟,最后臥地不起,衰竭而死。給養羊場、養羊戶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根據臨床癥狀特點,起名“羔羊癱痢病綜合癥”。
一、流行病學
本病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程度時有發生,主要多發生在每年的冬春季節出生的羔羊,山羊比綿羊高發。多侵害出生2一15天的羔羊,發病率較高,嚴重時死亡率高達50-90%不等,無傳染性。
二、發病原因
羔羊此病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是羔羊消化不良、白肌病、痢疾、大腸桿菌及低血糖癥這幾方面的疾病引起,或是其中某一種疾病引起。大體有以下幾種原因引起。
1、由于大部分養羊場、養殖戶按傳統老式的飼養管理模式,建場選址設計布局不合理,不科學,羊圈舍簡陋,通風不暢,光照不足,昏暗潮濕,羊群擁擠,密度較大。
2、飼養者忽視對羊圈舍定期消毒,不按免疫程序防疫,驅蟲健胃不到位。
3.在青綠飼草嚴重缺乏的寒冬季節,妊娠母羊管理粗放,多是干草料,青綠飼草少,消化吸收能力差,飼糧單一,營養不足,活動少,飼糧中缺乏所需要的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維生素AD、碘、銅、硒、能量、蛋白質、磷等,日糧比例搭配不均,比例失調,造成妊娠母羊營養缺乏,影響胚胎正常發育,乳汁內缺乏營養,是冬春季節羔羊發病率高的重要原因。
4、由于引進優良品種(波爾山羊、杜波等)進行雜交改良,出生羔羊體重增大,代謝加快,所需要營養越來越高,營養缺乏嚴重。
5、由于羔羊產房溫度過低,羔羊本身體溫調節中樞及胃功能消化能力還未健全,容易受涼,引起脹肚拉稀。活動少,腸蠕動慢,乳汁在胃內停留時間長,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排便緩慢,胃腸道內長時間稽留未消化的食物發酵造成酸中毒。
三、臨床癥狀
羔羊在出生后2-15日齡內發病居多,少數羔羊40日齡也有發生此病,但很少見。羔羊出生后當天吮乳行走一切都很正常,無異樣,但在2日齡突然發病,體溫早期正常或偏高,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郁,前期呼吸心率加快,后期心跳遲緩,反應遲鈍,眼黏膜蒼白或發紺,發病時不斷發出尖叫聲,手摸耳、鼻冰涼,四肢無力,兩前腿跪地或者后兩腿拖地行走,吃奶無力困難,多數病羔羊消化不良,腹脹并伴有拉痢,排出灰白色或黃色帶粘液性稀便,大便失禁,肛門粘有稀糞,個別排便努嘖困難,強行驅趕步態不穩,來回搖晃,似喝醉酒樣,四處亂撞,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表現臥地不起,全身癱軟,腹部發脹,不能吮乳,病羊有空口咀嚼磨牙現象,口鼻流出少量粘液,眼球、肌肉震顫,頭向后一側彎曲,全身哆嗦,四肢攣縮,有的呈陣發性痙攣或前肢無目的劃動似游泳狀,不能站立,病程長短不等。最急性型,大多1天內死亡。急性型,1-2天后,體溫下降至36度以下或者無體溫,最后在昏迷中死亡。慢性型,病程15天左右,營養不良,脫水消瘦,衰竭而死。應及早發現,及時治療,一般大多數能康復,否則,預后不良。
四、剖檢病變
解剖病死羔羊可見肺腫大有出血斑點,肺部尖葉壞死,心肌松弛有壞死灶,左右心室擴張,嚴重的心肌壞死,顏色呈灰白色,肝脾微腫大,色深有出血壞死斑點,腎臟腫大,死亡羔羊脫水嚴重。突然死亡羔羊可見胃內有大量未消化的乳凝塊和渾濁液體,并伴有濃烈酸臭刺鼻味,胃粘膜脫落,胃壁變薄有出血點,嚴重者后期胃內容物水樣液體或空虛有氣體呈氣球狀。
五、治療方案
在治療方面首先弄清發病原因,才能對癥治療。如果是多種病癥引起的發病,要綜合施治。經多年臨床治療經驗,總結了治療羔羊癱痢綜合癥的幾套方案,以供大家參考。
1、羔羊不能站立或站立不穩,想吃奶則不能自行吮乳者,應考慮羔羊白肌病. 用亞硒酸鈉1毫升+維生素B12注射液1毫升皮下注射或口服右旋糖酐鐵口服液5毫升+25%葡萄糖液5毫升,一日2次,提高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
2、羔羊肚脹不吃奶或能摸到奶塊,后期拉稀,考慮消化不良,積食。用兩手輕柔腹部,同時口服喂健胃消食片、大黃蘇打片和乳酶生各1片。健胃促消化,防止酸中毒。
3、羔羊拉稀或排便努嘖,糞便惡臭,顏色呈灰、黑或黃色,嚴重者直至成為血便。可考慮羔羊痢疾 或大腸桿菌疾病。慶大霉素注射液一次肌注1-2ml,口服羔羊瀉痢停5毫升,一日 2次 腹瀉嚴重者,及時補液,防止脫水。
4、羔羊長時間食欲不振或人工喂奶吃得太少,容易造成營養不足引起的癱軟,考慮低血糖癥。靜注20%葡萄糖注射液50毫升左右或口服紅糖水15毫升左右。
5、由多種病癥引起的可口服羔羊痢癱膠囊進行治療,預防一次1粒,一日1次。治療一次1粒,一日早晚各一粒,連服三天,治療效果特別好。
六、預防
1、在建場選址方面,要科學合理布局。選擇遠離村莊、河流、機井等禁養區域,地勢稍高。圈舍座北朝南,通風向陽,冬暖夏涼,干凈衛生。每個圈舍的具體規格為長度不少于2.5米,寬度不少于2米,圍欄高度0.8一1米,母羊圈舍1平方米1只,妊娠母羊2平方米1只,公羊1.5一2平方米1只。
2、加強飼養管理,預防疾病發生。加強妊娠母羊的飼養管理,夏秋季節應以飼喂新鮮的青綠飼料為主,配合飼喂一定量的精飼料,在冬春青飼料短缺時則可以飼喂青貯飼料,氨化飼料或者微貯飼料等。嚴禁飼喂發霉、變質、摻有雜質的飼料。在營養的供應上要注意保證飼料優質,且營養全面,日糧配比均衡,營養豐富,氨基酸、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等微量元素充足。在母羊懷孕前期,這一階段胎兒的生長發育速度較為緩慢,營養的供應能夠維持母羊基本需求即可,不宜過肥,也不宜過瘦,在6、7成膘左右。母羊懷孕后期,胎兒的生長發育速度迅速,出生重80%左右是在這一階段生長的,這時對營養有較大的需求量,妊娠母羊在滿足維持自身需要外,還要考慮到胎兒的生長發育及泌乳的需求,否則,會導致胎兒的生長發育不良、胚胎早期死亡、母羊產后無乳或少乳、羔羊的成活率低等不良后果。這一階段要飼喂足量營養豐富質量高的草料,增加飼喂量。在產前1周左右要減少精料的飼喂用量,以防胎兒過大,出現難產。對缺硒嚴重地區應進行及時補硒,妊娠母羊產前一個月,肌肉注射亞硒酸鈉溶液每次0.1-0.2毫升,同時肌肉注射維生素E200-300毫克,能有效防治羔羊白肌病。在妊娠母羊臨產前35天、20天分別注射三聯四防或者羔羊痢疾疫苗,使出生羔羊獲得母源抗體,防止羔羊痢疾病的發生。防止驅打、滑到、擁擠、打斗、驚嚇和機械性流產。適當增加母羊的戶外運動量和陽光照射,在妊娠母羊分娩前1個月左右應單圈飼養,產前1周對圈舍進行全面消毒,使圈舍內干躁、干凈、衛生。切實做好保溫保暖工作,羔羊圈舍內適宜溫度應在20度左右,圈舍地面需要鋪墊上一層稻殼之類保暖墊料,避免羔羊直接爬到地面上受涼,導致消化不良,引起積奶肚脹腹瀉。產后及時讓出生羔羊吃上初乳以達到增強抵抗力的目的,并口服磺胺咪每次1片或羔羊瀉痢停2毫升,一日1次,連服3天,能有效預防羔羊痢疾、大腸桿菌等疾病的發生。
總之,羔羊癱痢病綜合癥雖然發病廣、死亡率高、危害性大,但是它并不是難以攻克的疑難雜癥,經過應用正確的預防方法和有效的臨床治療,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技術創新,該病預防和治療取得了很好效果,臨床治愈率達到了90%以上,大大降低了羔羊發病率和死亡率,使養羊場、養殖戶減少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提高了經濟效益,增加了群眾收入,為畜牧業健康發展做出了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360養羊網《羊病診斷與防治圖譜》2015年6月創作,作者是任性羊倌.
[2]中國圖書網《中國養羊學》2013年12月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作者是 趙有璋.
[3]中國圖書網《畜禽營養與飼料》2006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是邱 ?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