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艷,張云佐
(1.山東省五蓮縣第一中學,山東 日照 262300;2.石家莊鐵道大學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43)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全國幾乎所有學校都開設了信息技術課,并且教學設施和教師團隊都取得了相應的發展,為信息技術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僅僅有硬件設施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好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讓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因此,在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基于學生個性化需求,把微課與信息技術課程結合起來,以更好地實現教學效果。
由于信息技術并不會出現在高考中,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于信息技術的教學并不會引起教師的重視,學生也不會投入精力去學習它。這就使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地位較為尷尬。此外,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和技術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但是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得教學趨于形式化,還不利于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操作技巧,進而影響教學效果[1]。另外,在教學中,幾乎沒有一門學科可以與信息技術這門學科能產生關聯,使它處于孤立的狀態,這就使得信息技術無法融入到整個教學中,也就不能為其他學科提供更好的服務。
1.1.1 要科學選題
信息技術教材會有很多內容,但并不是所有內容都能作為微課的選題,那些通過學生閱讀或者教師講解就可以掌握的知識就不必作為微課的選題。因此,在進行微課選題時,要注意選擇的科學性,盡量選擇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大部分學生感興趣和容易混淆的知識點[2]。例如,在進行計算機的操作過程中,視頻播放軟件可以正常使用,但是卻無法搜索別的影視,這種問題就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可以通過微課了解搜索的方式,解決在計算機使用中遇到的問題。
1.1.2 注意制作時間
微課的播放時間一般較短,大概在5~10 min,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將一節課的內容播放出來,就需要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結合知識點間的聯系,合理分配時間,盡量做到既要展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又能讓學生清楚地明白微課視頻中所講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打下基礎,進而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率[3]。
1.1.3 內容要豐富
信息技術不同于其他學科,課堂上教師講授的內容大多是關于計算機的,很多內容學生并沒有接觸過,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興趣可能并不高。為此,教師在進行微課視頻制作時,要注重內容的豐富性,盡可能地加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激起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信息技術的神奇之處,體會信息技術的學習樂趣。這樣的教學方式才會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更多的知識。
1.1.4 結構要完善
盡管微課的時間很短,但是在微課視頻的制作中小結不能省略,它的存在不僅是對前面所講內容的一個總結,還能使整個內容結構趨于完整,更是對重難點知識的再次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加深學生的印象。因此,在微課中小結不能被“遺忘”,在有的時候它甚至會對課程的講解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
微課具有針對性強的特點,所以教師在進行微課視頻制作的過程中,要將這一特點貫穿其中,以便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微課由于具有時間短、內容精煉、播放次數不受限制等優勢,所以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于不明白的知識點可以通過反復觀看微課視頻進行學習,以加深理解。此外,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的過程中,可以將學生普遍不懂的知識點作為微課視頻中的重點講解內容,然后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興趣愛好進行分層設計,合理分配時間,這樣不僅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能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而提高學習效率[4]。
例如,在教學“文檔Word的理論和基本操作”時,教師可以先將自己認為的重點和難點整合在一起,放在微課中,然后根據學生理解能力的差異性,將教材內容進行調整,并合理分配時間,將教材中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就可以對文檔Word的基礎理論有個明確的了解,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理解的理論知識進行基礎的操作,這樣學生就可以清楚地檢驗出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文檔 Word的基礎理論知識,如若有不懂的地方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微課視頻進行學習。通過利用微課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進而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一直提倡在課堂上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將課堂交還學生,但是由于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對專業技能的要求較高,而學生并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探究信息技術,這就需要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自己專業性強的優勢,制作出精美的微課視頻,以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動力,還可以讓學生正確認識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引導作用,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5]。
例如,在拍攝一些圖片和視頻的時候,信息技術教師對于角度的把握就比較好,拍出來的畫面更好看,這是部分學生和其他教師很難做到的。此外,其他學科的教師在進行課堂的教學中也會運用微課教學模式,而這些微課視頻要被這些學科的教師重復利用,在運用過程中還要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特點進行內容的調整。這時其他學科的教師就可以讓信息技術教師幫忙將自己最優的微課傳到學校網頁中,供學生觀看和學習。通過讓學生正確認識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不僅可以通過微課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彌補課堂教學中的漏洞,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增進師生彼此的了解,進而為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奠定基礎。
微課的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PPT、視頻、動畫等,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微課制作形式,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信息技術教材中有理論知識,也有操作板塊,針對理論知識,教師可以用 PPT的方式進行教學,對于操作模塊的教學,教師可以運用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操作過程,并讓學生在學習過后自己操作練習,以加深印象[6]。通過有針對性的制作微課,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能更好地發揮微課的教學效果,進而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例如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的時候,這些純理論的知識,教師就可以選擇 PPT,將理論知識用不同的顏色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了解重點和非重點,以便盡量選擇教學理論內容,而在學習 Excel表格的制作時,教師就可以選擇視頻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視頻學生可以播放軟件 Excel表格的制作流程,并讓學生在看完后,進行模仿制作表格,以加深印象。通過有選擇性地制作微課,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使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其時間短、容量小、內容突出的原則,這樣在教學中才會最大化地發揮微課的作用。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為了不影響整堂課的教學進度,微課的時間必須被控制在5~10 min,在這幾分鐘內將所有的知識融入進去是不可能的,所以微課中的內容必須是難點和重點。遵循微課制作原則,不僅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處于最集中的狀態,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讓學生明確重點知識,理解難點內容,進而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Excel表格中數學運算”時,教師可以將比較簡單的加減運算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將比較復雜的利潤運算融入微課中,這樣對于復雜的運算,就算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掌握,也可在課后反復觀看學習。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還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讓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作用發揮到最大。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適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增加,所以在教學中,信息技術應該引起學生和教師的重視。為了引起學生的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微課教學模式引入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利用它內容精簡、重難點突出、短小、針對性強等優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