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覃 劍
(作者單位:佛山市人大常委會)
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弄清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道路為什么“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什么“成”,對進一步堅定制度自信,更好地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人民經歷了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為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制度模式,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西方政治制度在中國輪番上演,但都以失敗告終。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從此發生了改變。為建立新型人民政權,我們黨從罷工工人代表大會、農民協會到工農兵代表蘇維埃,從以“三三制”為原則的參議會到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從1949年9月具有臨時憲法地位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莊嚴宣告:新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到1954年9月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正式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人民通過這一制度把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60多年崢嶸歲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神州大地不斷鞏固和發展壯大。截至2021年3月4日,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共275部,行政法規600多件、地方性法規12 000多件……這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可磨滅的貢獻。
其次,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本質要求和最大優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從全面貫徹實施憲法、設立國家憲法日、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到與時俱進通過憲法修正案,明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從提出建設法治中國的宏偉目標,到召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重大部署,再到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從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制定修改監察法、英雄烈士保護法、個人所得稅法、外商投資法、疫苗管理法、民法典等重要法律,到以立法保障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從賦予所有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到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創新人大立法、監督、代表等工作機制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鞏固和完善發展,形成了“中國之治”蘊含的重要制度密碼。
第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保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道路為什么“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什么“成”,所有的答案就在“人民”二字。1953年制定的第一部選舉法明確規定,凡年滿18周歲的中國公民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以截至2018年1月底十三屆全國人大2 980名代表為例,一線工人、農民代表468名,占代表總數15.70%;婦女代表742名,占代表總數的24.90%;專業技術人員代表613名,占代表總數的20.57%。這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具體體現。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系下,我們見證了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反映人民意愿的立法過程,深切體會到什么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價值追求。我們參與執法檢查、聽取審議有關國家機關工作報告,見證了人民監督政府、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的具體實踐,深切體會到什么是“任何權力都要受到制約和監督”的制度安排。我們在人大工作實踐中,行使民主權力,發揮代表作用,見證了代表機關“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履職盡責,深切體會到什么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
第四,維護好宣傳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宣傳工作者應有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我們能干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能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工作不動搖,牢牢掌握宣傳思想工作的主動權,在大變局中守住“正道”,在大發展中開創“新局”。要堅持從“思想上重視、政治上把關、隊伍上加強、機制上健全、陣地上拓展、手段上創新、形式上多樣、方法上靈活、效果上體現”的工作目標,奮力做好立法、監督等工作的宣傳報道,創新打造“廣電節目、報紙期刊、網站平臺、融合媒體”的“四大品牌”,形成“多渠道融通、多元化滿足、多方面引導、多領域拓展”的“四多”宣傳思想新格局,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加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要用“夢想”凝聚時代共識、用“腳力”丈量時代大地、用“眼力”觀察時代發展、用“腦力”把握時代脈搏、用“筆力”書寫時代精神,為新時代人大工作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撐,以優異成績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