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紅
近年來,社會經濟的不斷轉型與升級,逐步擴展了機關事業單位的業務量,隨著機關事業單位業務的不斷增多,職能逐步增強的背景下,凸顯出編內職工和目前工作要求之間具有的矛盾,然而聘用臨時人員可以更好的緩解當前的矛盾。臨時聘用人員具備多樣化的優點,如:作用顯著、成本費用低、用工方式靈活等,機關事業單位中普遍存在聘用臨時人員的情況。從臨時聘用人員管理方面缺少健全的管理制度,導致臨時聘用人員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當前,機關事業單位中需要進一步加大臨時聘用人員的管理力度,從本質上處理待遇公平這個問題,不僅要求機關事業單位付出更多精力,而且還需要臨時聘用人員自身的努力。雙方不僅需要踐行自己的職責,而且還需要創新原有的封建理念,從而可以更好地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其一,聘用臨時人員具有較強的隨意性。從機關事業單位方面來看,在聘用的臨時人員當中,有些是部門自行聘用的人員,而且還可以根據有關程序與規定進行聘用;不僅擁有短時間聘用的人員,還包括長期借用、聘用及混用的人員。另外,臨時聘用人員具有很多的不穩定性因素。由于臨時聘用人員的福利、基本工資不能保持工作人員平時生活的基本開銷,所以在臨時聘用人員中有些沒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將其當作臨時工作,如果發現合適工作,就會辭職。這樣就能夠看出,臨時聘用人員具有較強的流動性與不穩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對機關事業單位的形象造成直接影響。
其二,從薪資政策方面來看,多補貼、多福利等是機關事業單位的薪資結構,同時和基本工資有機整合,雖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比較低,但是事業單位為這些人員提供了很多福利政策,如:保險、醫療等,整體收益非常高,但是臨時聘用人員不能享受這些福利政策。換言之,臨時聘用人員只有固定工資,這是其和編內人員存在的明顯差異。事實上,很多事業單位想通過這種方式劃分二者之間的待遇差異。相同崗位員工不能得到相同的福利待遇,再加上工資較低,勢必會讓臨時聘用人員心里感覺不公平,從而會降低臨時聘用人員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1.超標準聘用,用人數量失去控制。目前,我國很多事業單位臨時聘用人員數量失去控制,人員數量較多的達到幾百人至上千人,少則一兩個人。大部分臨時聘用人員屬于機關單位自發行為,沒有將相關政策法規作為基本根據。因為事業單位長時間的“只進不出,多進少出”的情況,導致臨時聘用人員的數量保持較高的水平。一些事業單位臨時聘用工作人員乃至高于編內人員幾倍,遠遠超過了機關單位編內部門設置的臨時聘用人員數量。與此同時,他們的工作量不能科學合理地分配,普遍存在人員閑置的現象。
2.臨時人員聘用制度有待健全。就目前來看,我國臨時聘用人員制度與法律政策還未健全,臨時聘用還不能完全使用新制定的《勞務合同法》。當前,因為健全的臨時聘用人員管理制度還未構建,所以針對機關事業單位臨時聘用人員缺乏標準化管理,這樣不僅忽略了臨時聘用人員的基本權利,而且對機關事業單位的保密信息管理與保護等合法利益產生直接影響。
3.管理不標準,廉政勤政風險較高。大部分臨時聘用人員都是由機關事業單位進行管理,還未加入標準化的編制管理中,這樣就會普遍存在管理不嚴、管理混亂等現象。然而長時間在固定不變的崗位工作,若沒有采取嚴格的監管考核制度,就會降低臨時聘用人員工作的責任心,發生破壞部門形象的情況。尤其是在一些執法部門,本身臨時聘用人員沒有執法資格,然而臨時聘用人員可以加入執法工作中,這樣就會存在高傲、方式粗暴等情況。更有一些臨時聘用人員借助自己的權力收受賄賂,違法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從某個方面來看嚴重影響了機關事業單位的長遠發展。
4.臨時人員用工體制的不標準。當前,雖然我國針對用人單位制定了很多的法律規定,但是依然沒有解決臨時聘用人員管理制度、用工制度不完善等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通常情況下,機關事業單位的后勤服務部門都聘用臨時工作人員,由于他們自身文化程度、個人素質等存在很大不同,這樣就會為機關事業單位的管理增加難度。其次,機關事業單位臨時聘用工作人員缺少嚴格的管理,這樣不能更好的保障工作人員自身的合法權益。另外,大部分機關事業單位雖然和工作人員簽訂用工合同,由于合同簽訂不標準,存在合同義務權利含糊、福利保障標準不一致等情況。
1.控制臨時聘用人員數量,發揮部門協同作用。首先,嚴格按照機構編制指標,加強對臨時聘用人員數量的控制。將編制內管理規范、人員穩定、約束有效等優點進行全面發揮,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根據編制指標,縮減臨時聘用人員的數量;其次,深入調查機關事業單位臨時聘用人員的用工要求與現狀,確定各個事業單位臨時聘用人員的用工數量,實施臨時聘用人員總量計劃管理。機關事業單位編制管理部門還需要按照人員分配與編制等狀況,遵照“高效、節約”的要求,加強對臨時人員數量的控制,并且還需要嚴格監督事業單位臨時聘用人員的具體數量。另外,每個機關事業單位還需要開展勞動報酬支付、聘用合同簽署、規避風險、繳納社會保險等工作。
2.構建完善的臨時聘用人員用工和管理體制制度。當機關事業單位決定、修改及制定涉及到勞動人員利益的規章制度時,需要把勞動安全、工作報酬、名額管理、勞動紀律、職工培訓、工作時間、休假休息及保險福利等內容作為基本條件,同時還需要通過所有工作人員表態,或組織職工代表大會商討后,明確規章制度。另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有關機構需要大力貫徹有關法律規定,使臨時聘用人員合法勞動權利得到維護,監督有關用人單位踐行臨時聘用工作人員的法律義務。
3.采用工作輪崗方式,規避廉政風險。機關事業單位需要科學合理的錘煉長時間從事于相同崗位的臨時聘用人員,加強制度方面管理,從根源上避免各種不良行為的出現。經過對不同崗位上的臨時聘用人員進行鍛煉,不僅可以調動人員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將其具有的作用進行全面發揮,多層面增強臨時聘用人員的能力,而且還可以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現收受賄賂等不良行為的發生。
4.規范臨時人員聘用的審批程序。機關事業單位需要嚴選臨時聘用人員,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準許,機關事業單位不能自己聘用臨時人員,如果有人員需求,需要向有關行政部門上傳書面申請,經過允許后就可以招聘臨時人員,同時在招聘過程中,機關事業單位需要按照“公平、公正、擇優”的原則,面向社會招聘工作人員。機關單位還需要按照“必要、高效”的原則,針對臨時聘用人員構建健全的工資待遇制度;臨時聘用人員從職稱評審、技能考核等方面,能夠享有編內工作人員具有的福利待遇。另外,還可以參考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派遣工作人員的成功經驗,針對部分能夠通過購買處理的崗位,可以采用人力資源外包的方式,聘用更多的工作人員。
機關事業單位在聘用臨時工作人員時存在很多問題,是當前普遍存在的問題。通過營造具有活力、規范有序的臨時員工用工環境,能夠加大臨時聘用人員管理的力度,實現崗位職責的合理化分配,使機關事業單位與臨時聘用人員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提升行政效率,同時還能夠減少行政投入成本。但是這些成果要求有關機關單位與機構在實際工作中進行歸納與整理,逐步健全與完善規章制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事業單位臨時聘用人員管理制度更具有針對性、遠瞻性及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