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星明
(上海東方網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長期以來,公允價值計量的企業資產一直受到順周期因素影響,在經濟繁榮時期,價格水漲船高,在經濟衰退期,價格一落千丈,進一步惡化企業經營狀況。針對這一情況,國際會計準則在2008年進行修訂,引入預期損失法,允許在特定時期對企業流動性不強的資產進行價值重估。我國原會計制度對大部分企業資產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導致大量資產不公允無法真實反映企業價值。針對這些問題,我國對金融工具準則進行修訂,制定新的分類增加公允價值資產比重,引入預期損失法對資產價值進行期末重估等,同時這些舉措,使報表列示資產計價更加合理。
本次新金融工具準則的修訂主要為以下三個方面:金融資產的分類、減值測試預計損失和套期工具會計的修改三個方面。
新準則由原來的“四分類”變為“三分類”,即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新的分類充分考慮了資產的業務模式和合同現金流特征,將不能明確劃入前兩類的金融資產全部歸入第三類,分類標準更加清晰明確。
原準則計提模式為已發生損失模型,即有客觀證據表明資產已發生減值時,才可以按照攤余成本和未來現金流現值之間的差額計提減值準備。新準則引入了預計損失模型,即當發生不利于預期信用損失的情況時,對不利影響進行預計,并按賬面價值與不利影響之間的差額計提減值。新準則下,資產管理更注重資產公允價值或可變現價值,較舊準則更加注重資產實質,財務報告披露資產更能真實反映資產狀況。
新準則對于套期工具的描述更加明確清楚、要求套期工具必須能夠可靠計量,拓展了套期工具的范圍和可以被指定為“被套期項目”的范圍,改進了對套期有效性的評估要求,引入套期關系“再平衡”機制,確保企業持續性滿足套期會計條件,提升了企業運用套期會計的積極性。
新金融工具準則對企業的影響主要在公允價值計價資產比例增加和提前披露預計損失兩方面。
新的準則分類,從業務模式出發,明確企業持有資產的目的,有利于通過企業財務報表,清晰判斷企業業績或資產管理水平。原來的“四分類”變為“三分類”,即: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新準則分類大幅提升企業公允價值資產比重。在原準則下債權投資和權益投資如果劃分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將按成本法核算。由于近兩年,金融業務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自有資金用于投資業務,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占資產比重大幅增加,如果按歷史成本核算,無法真實反映資產價值。按新的分類法,無論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還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都將按公允價值進行資產計價,減少分類錯配的可能。
對企業資產管理的改變主要有兩點:第一,資產從一開始就要根據業務模式理清關系,經營資產影響利潤表,非經營資產不再影響利潤表,僅影響企業估值。第二,權益類資產一開始就按公允價值變動計價,減少一次性調整資產價值引起的報表數據波動。以往企業對外投資采用的對新的投資項目將持股比例控制在20%以下以賬面成本計價,等有利潤或者估值增長了,通過增持股份或者出售部分股份釋放利潤。虧損了也不調整的投資孵化模式將無法使用。新分類從一開始就按公允價值計價后,可以真實反映企業資產價值,提升對外披露財務信息的質量。同時,企業在投資時出價更加謹慎,投后管理要加強對被投企業真實情況的掌握,否則極有可能報表數據因資產公允價格計價產生巨大波動。
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存款、應收賬款等以賬面計價的金融資產采用賬面成本計價,往往受到順周期因素影響,存在繁榮周期時壞賬計提率不足、衰退周期壞賬計提率過高的情況,無法分攤未來企業風險。預期損失基于業務的整體周期性,期末重新評估回款預期情況和預期信用損失,從而使預期信用的不利變化提前反映到報表中,資產計價更加合理,相當于對攤余成本計量資產的價值重估。例如:2018年FX事件,FX公司因資金鏈斷裂無法按承諾到期退還消費者購買路由器的價款,引發消費糾紛。為平息事件,電商平臺先行退貨退款,并退還商品給供應商。由于結算周期漫長,導致供應商應收款賬期長期掛賬,此時,賬齡壞賬計提已經無法應收賬款價值。引入預計損失法后,可以按比例預估損失,提前揭示資產風險。
同時一些未決事項也可以采用預計損失模型估算可能損失,比如未決訴訟,預計承擔的義務等等,估算預計損失。
無論是提升公允價值資產比重還是預計損失重估資產價值,都是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同時也對會計信息采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會計信息采集需要關注投資資產市場價格,如果沒有公開報價,只能獲取被投資企業財務報表的,則需注意報表是否經第三方機構鑒證,來保證采信數據盡可能接近公允價值。非公允價值計量資產,則需關注被投項目業務本身,及潛在風險,為預計損失測試提供依據,這無疑對被投項目的投后信息采集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業資產價值或將因市場環境等外部因素產生巨大波動,也可能因為不合理的經營投資決策出現潛在損失。這對企業資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對資產未來趨勢有準確的判斷,制定前瞻性策略,同時保持穩健性原則,對潛在風險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如果沒有經過充分的調研合理的股價論證,沒有制定相應的前瞻性投資策略,盲目做出投資,引起的資產價格波動將影響企業經營業績和估值,妨礙企業長期戰略規劃的實施。
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對于每個公司來說是巨大的挑戰。針對新金融工具準則的變化,應當認真學習新準則,合理運用新準則,采取積極措施,有效提高財務信息質量。
新金融工具準則分類規則下,以企業經營目標為核心設計業務架構、業務模式,直接影響金融資產的分類。類似的金融資產在不同業務模式下分類不盡相同。業務模式明確后,不能隨意改變,明確業務模式后,資產分類根據業務模式清晰分類,并保持延續性,避免出現會計錯配的情況。
新準則下,以合同現金流量特征為分類判斷的依據。金融資產核心現金流量(SPPI)測試無法通過的業務,均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當前金融工具應用廣泛,各類債權、股權投資合同設計結構較為復雜,在分類時應認清金融資產實質,充分考慮公允價值變動的財務影響,保證資產分類正確、合理。
企業在投資前應充分獲取被投資項目信息,了解清楚業務運作模式,充分考慮好投資進入、退出途徑。對于債權類投資,需要注意合理做好資金規劃,防止因投資出現營運資金緊張的情況;同時,謹慎審核被投資項目情況,包括投資標的及其風險、還款及收益方式、風控及保障措施等。對于權益類項目則需要專業人員調研被投資企業,包括業務情況、資產狀況、行業背景等,也可以聘請第三方機構參與制定投資方案,投資決策需要考慮被投企業發展趨勢,關注行業、市場未來的前景,投資價格應結合市場價格與企業未來發展,避免出現不合理高溢價收購的情形。
企業在日常投后管理中,應加強被投項目的跟蹤和管理。權益類投資通過定期獲取報表等數據資料了解被投業務的運行情況。對于影響較大的投資項目,應該派出董事參與董事會決策,必要時派駐核心管理人員參與日常經營活動,以便在第一時間獲取被投資項目信息。債權投資需關注債務人信用狀況和償債能力變動,是否按期還款付息,提前預判潛在風險,追加抵押擔保等保全措施,以保證債權投資安全。
報表中大量公允價值資產價格波動對企業報表數據產生重大影響。資產管理中,企業可以合理利用套期工具,對沖風險。套期工具會計的修改擴大了套期工具的適用范圍和限制條件,為企業套期工具的應用提供便利。企業在積極利用套期工具進行資產保值活動的同時,應加快制定套期工具相關管理辦法,嚴格規范套期工具的運用,防范違規操作,嚴控套利風險活動,避免因套期工具對經營活動產生負面影響。
本次新金融工具準則的修訂,是我國企業會計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重要步驟,也對企業的資產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非金融類公司對于金融工具還比較陌生,如何平穩過渡,還需要不斷摸索。這需要整個公司上下引起重視,除了自身的不斷學習之外,也可以積極尋求專業機構意見,迅速完成新舊準則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