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升堂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水務局,甘肅定西743000)
定西市安定區十年九旱,同時局地性暴雨多發,防汛抗洪基礎設施薄弱,抗洪能力較差,防汛工作任務繁重。由于干旱少雨是安定區氣候的總特征,因此部分干部群眾對防汛工作不夠重視,存有僥幸心理,認為無汛可防。
干旱是安定區發生最頻繁、危害最嚴重、受災面積最廣的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危害較大,常影響春播作物下種、出苗及正常生長,輕則減產,重則顆粒無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工農業用水、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大幅度增加,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銳,工業與農業之間、上下游之間爭水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受水資源的限制,安定區沒有一家耗水量大的工業企業。
安定區城區所在地的主要水系有東河、西河及兩河匯合后的關川河。東河流域、西河流域在安定區南部,地處隴西黃土高原,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根據地貌的成因和形態,主要有構造剝蝕低中山、黃土丘陵、侵蝕堆積河谷谷地等地貌類型。東河、西河及關川河河道,河床河漫灘在地貌上已形成了“牛軛”河道,均為土質岸坡,多數河段河床直接與Ⅱ級階地接觸,洪水季節河水淹沒土地,河岸坍塌頻繁發生,河道50 年一遇以上的洪水嚴重威協市區安全。
城區洪澇災害類型以山洪溝道災害為主,內澇次之,主要致災暴雨、洪水來自于東河、西河因暴雨而產生的河道洪水、城區周圍山坡溝道因暴雨而產生的坡面洪水、城區內因暴雨而產生的地面徑流積水等。城區3 面環山,山洪入城匯入東河和西河,東河、西河環繞城區,交匯于城區西北側氣象橋下游約60 m 處,形成106°的大匯角,發生洪水時兩河洪水相互頂托,排洪相互受阻,造成壅水現象,行洪不暢。全區有8 座水庫,其中城區上游的7 座水庫淤積嚴重,不能正常蓄水。城區上游有始建于1992—2002年的15 座水保骨干壩和淤地壩。
安定區屬黃河流域祖歷河水系,主要河流有祖歷河一級支流關川河、西鞏河及二級支流東河、西河、稱鉤河。全區地貌類型以黃土高原丘陵為主,屬黃土高原山區,丘陵起伏,黃土地支離破碎、溝壑縱橫、山多川少、地形復雜。降水絕大部分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總量的70%左右,降水集中、強度大,洪水來勢猛,危害嚴重。暴雨洪水特征為季節性、突發性、區域性。
2012 年以來,按照國家、省市的安排部署,實施了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建成了76 個自動雨量站、142個簡易雨量站、120 個預警廣播站、2 個視頻站、5 個圖像站,給各鄉(鎮)配備了120 個手搖報警器、165面銅鑼,制作安裝了134 個宣傳欄和148 個警示牌,給內官、香泉、團結等13 個鄉(鎮)配備了鄉(鎮)應急救援包(手持喊話器5 個、移動升降照明設備1臺、搶險移動照明燈5 套、手提式照明燈10 只、手持式救援拋繩器2 套、鋼絲復合安全繩10 條、救生衣20 件),并印發了《山洪災害防御常識宣傳手冊》和明白卡,組織各鄉(鎮)進行了應急演練,舉辦了多期培訓班。通過項目的實施不僅提高了廣大干部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鄉(鎮)、村社的防災減災能力,還可實時了解掌握降雨實況、降雨范圍和量級,從而為科學、高效指揮抗洪救災提供了依據,為主動防災減災提供了有力保障。
安定區現有小型水庫8 座,其中小(一)型水庫4 座、小(二)型水庫4 座,大都建成于20 世紀六七十年代,受當時技術水平、資金等因素的限制,工程質量普遍較差,沒有觀測設備,加之歷年水毀、淤積嚴重,更新改造滯后,工程普遍存在老化失修、帶病運行等問題,防汛形勢嚴峻。受地質、工程質量的限制,水庫(除石門水庫)、骨干壩每年汛期均空庫度汛,不能正常攔蓄發揮效益,起不到控制洪水、利用洪水的作用。
安定區境內有關川河、東河、西河、稱鉤河及西鞏河5 條河流,均屬天然季節性河流,河道防洪標準不夠,抗洪能力不強。河道歷年被洪水沖刷,淤積嚴重,險段多,加之群眾防汛意識淡漠,河道內亂采、亂挖、亂倒、設障等人為破壞現象嚴重,致使河床逐年升高,抗洪能力下降。內官“四峽”(李家峽、丁家峽、陽陰峽、柴家峽)屬防洪重點部位,“四峽”將內官鎮環抱,鎮區內有0.267 萬多hm2良田、人口3 萬多人、40 多個企事業單位。“四峽”河道縱坡平緩,遇大暴雨時兩岸坍塌,山體滑坡,形成較大泥石流,致使大量砂、礫、卵石沉積河床,導致河床逐年增高,主流左右擺動,河堤多處決口,影響了當地人民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為了確保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四峽”防洪工程,從1953 年7 月開始多次投資,并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進行除險加固、開挖河槽,但由于工程量大、資金短缺,至今沒有徹底修復,防洪標準低,加之歷年水毀嚴重,汛期安全隱患大。
一是防御山洪災害知識的宣傳力度不夠,廣大干部群眾缺乏防御山洪災害的知識,防災減災、群防群治意識不強,自我防范能力差。二是個別鄉(鎮)對山洪災害監測預警設備運行管理的重視不夠,區級、村級操作管理人員業務不熟,且部分觀測站點因村址建設拆除或挪移。三是天氣形勢異常多變,暴雨天氣局地性強。四是部分干部群眾水患意識淡薄,存在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對防御山洪災害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
3.1.1 加大宣傳力度,克服麻痹思想,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抗旱防洪減災意識 由于近幾年汛期未發生過特大洪水,人們的防洪意識淡薄,干部群眾思想麻痹,存在僥幸心理。因此,要加大防汛工作的宣傳力度,大力宣傳《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等法律法規,提高干部群眾對防汛工作重要性、責任性的認識,讓廣大干部群眾真正了解暴雨災害的突發性、危害性、嚴重性,真正樹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寧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的思想,增強廣大干部群眾防洪減災的意識。
3.1.2 加強部門協作,共同做好防汛抗洪工作 防汛抗洪工作涉及面廣、任務重、責任大,單靠水利部門是無法完成的,必須依靠各部門及廣大干部群眾的協作才能完成,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團結協作、緊密配合,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洪工作。
3.1.3 加強水文、氣象預報工作 水文、氣象預測預報是防汛決策的重要依據,水文氣象部門要針對全區暴雨局地性強、突發性強、沖刷力強、破壞性強的特點,提高水情、雨情預測的準確性、及時性,為全面及時掌握水情、雨情信息和科學合理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力爭將災害帶來的損失減少至最低程度。
3.1.4 樹立以防為主的意識 安定區防洪工程薄弱,病險工程多,防洪標準低,病險工程更新、除險加固資金短缺,防汛工作要以“防”為主、以“防”為重。重視汛前各項防洪工程查險、排險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搶險方案,真正做到防好、防死、防到位,使防汛工作“防”字當頭,有備無患。
3.1.5 建立健全各級防汛指揮機構,全面貫徹落實防汛工作行政首長負責制 防汛工作事關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要高度重視,牢固樹立“防大汛、減大災”的思想,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工作方針,切實履行行政首長職責,最大限度地調動各級各部門及全社會的積極性,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做到任務明、責任清。
3.1.6 制定防洪預案,落實搶險物資 根據安定區各類防洪工程現狀,相關部門要制定防洪預案、搶險方案,山洪災害易發區要制定山洪災害防治預案。按照防汛工作“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分級儲備”的原則,各級各部門要逐級落實素質過硬的防汛搶險隊伍,儲備防汛搶險物資。
一是加強人飲工程和灌溉工程的管護力度,確保灌溉工作正常進行,保障廣大群眾的安全飲水。二是加快病險水庫和水保骨干壩工程除險加固步伐,水務部門要制定水庫和骨干壩除險加固、更新方案,爭取資金,對所有病險水庫和骨干壩進行除險加固、更新,使其發揮工程效益。
為確保河道安全,必須加強河道保護和管理,加強執法力度,堅決禁止亂采、亂挖、亂倒等人為破壞河床的行為。相關部門要制定河道險段護岸建設規劃,爭取資金進行建設和除險加固。
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制定科學合理的城市防洪規劃,并予以落實。此外,為了強化對防汛抗旱工作的領導,建議盡快理順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任務,確保防汛抗旱工作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