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敏
(甘肅省莊浪縣果業服務中心,甘肅莊浪744600)
導致綠化苗木葉部發生局部病變的病原種類較多,如真菌、病毒、細菌、類菌質體等,其中真菌引起的葉部病害種類最多,細菌、病毒等引起的病害多發生于闊葉樹種,而針葉類樹種(如油松)很少發生。
一般情況下,蟲害最初會導致綠化苗木葉部出現很小的蠶絲網狀黑色斑,隨著蟲害的加重整個葉片因蠶絲網狀黑色斑而枯黃、脫落。發現葉部顏色變化是由蟲害所致時,應立即噴灑農藥進行殺蟲。
遺傳所致的苗木失綠,是指苗木葉面不能合成葉綠素,通常發生在綠化區域的單一苗木上,苗木從幼苗期開始就出現失綠癥狀,且整株苗木的全部部位均呈現出失綠癥狀,但不向其他苗木發展蔓延。
由于部分苗木或整個綠化區域施肥過多而引起的苗木失綠,其最明顯的特征是新葉肥厚、凸凹不平,老葉顏色發生了變化。但施肥灼傷導致的失綠,會隨降雨或灌溉而慢慢恢復正常。
干旱不但會影響葉綠素的合成,還會加速樹木體內原有葉綠素的分解,導致綠化區域內的苗木呈萎蔫狀態,葉片顏色先變為淺綠色,后由淺綠色變為淺黃色或深黃色。
苗木根部聚集的水分會導致土壤缺氧,苗木根系無法通過土壤毛細管層進行有氧呼吸而腐爛,導致葉部顏色變黃。如不及時進行排水處理,苗木將失去生命力。水澇所致的失綠最明顯的特征是不會擴散蔓延。
營養元素的缺乏會影響葉面葉綠素的合成,苗木因營養元素不足而引起的失綠不會蔓延擴散。苗木缺乏生長必須的營養元素時就會表現在其外部形態上,且表現出癥狀的時間段和部位并不相同。營養元素氮、磷、鉀等在苗木體內以可移動的離子狀態存在,土壤中缺乏這些營養元素時,苗木體內的這些營養元素向新梢移動,失綠癥狀先發生于老葉,然后逐漸向新梢發展。鈣、錳、鐵、硼等金屬元素在苗木體內以不易溶狀態存在,苗木失綠先發生于幼嫩的葉片,然后逐漸向苗木老的組織發展。
苗木缺氮時葉片呈黃褐色或濃黃色,根系生長不良,側根生長較少,影響養分吸收,苗木細弱矮小、光合作用弱,施加硝酸鹽肥料葉片可轉變為綠色。
綠化苗木缺磷時生長遲緩,頂芽發育不良,矮小,葉面呈暗綠色或古銅色,甚至有時呈紫紅色或紫色。嚴重缺磷的苗木側根退化,下部葉片枯落。如油松樹缺磷時下部的針葉尖端先呈暗紫色,后呈赤褐色,速生期又呈褐色。
苗木缺鉀時生長緩慢,幼苗期下部葉尖呈赤褐色,1~14 d 后變成黃色。如柳杉缺乏鉀元素時出苗后77~91 d,葉片呈赤褐色,生長緩慢。
苗木缺鐵時葉片出現黃化現象,最明顯的特征是上部的新葉逐漸變成黃白色。如刺槐缺鐵時,先在苗梢部位出現黃白色,并逐漸向下發展蔓延;柳杉缺鐵時,梢部呈淡黃白色,苗木出現塊狀黃化現象。苗木缺鐵多由土壤鹽堿化造成,土壤鹽堿化會影響苗木對鐵元素的有效吸收。如中性土壤施加石灰后會使土壤變成堿性,妨礙苗木合成葉綠素,易導致苗木發生黃化現象。
鎂元素在植物體內易運轉移動,苗木幼葉和幼根系均需要大量的鎂元素,鎂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向幼葉和幼根系運轉。這樣就會導致綠化苗木的老組織缺乏鎂元素,下部枝葉的頂部出現黃色、紫紅色或深黃色,隨著苗木缺鎂程度的增加,病態逐漸向整株苗木發展蔓延。但鎂元素過多會對苗木造成藥害,此時要施加適量的石灰。
苗木缺少錳元素時會出現黃化現象,嚴重時苗木會枯死。長期育苗的苗圃,會出現土壤中錳元素缺少的情況。中性土壤施用石灰會導致錳元素流失。苗木缺錳時葉片呈黃白色,發現苗木缺錳時立即施用含有錳元素的肥料,葉片可恢復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