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汪心國 寧召臣 李明麗 高文勝
黃桃也稱黃肉桃,是兼有加工和鮮食兩種功能的優良桃類型。近年來,黃桃加工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需求量不斷增長,黃桃罐頭是我國主要出口罐頭產品之一,遠銷日本、美國、歐盟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鮮食黃桃以其外觀鮮艷、果肉橙黃,營養豐富、香氣濃郁、甜多酸少的特點在中高端市場嶄露頭角,售價普遍高于同期成熟的蜜桃品種2~3倍。黃桃顯著的經濟效益,伴隨土地流轉、種植業結構調整、鄉村振興的機遇,促進了栽培面積的快速發展。現將其種植技術介紹如下。
①園地選擇與準備。選擇生態環境良好、遠離污染源、水源充足的農業生產區域。土壤肥沃,土層深度40 厘米以上,土質以沙壤土為宜,有機質含量1%以上,pH值5.5~7.5,地下水位1 米以下,不宜重茬。行向宜采用南北行向;6度以上坡地,行向沿等高線延長。配備必要的排灌設施和建筑物,果園設計及道路規劃要適應機械化作業的要求。建園前結合施入有機肥進行全園耕翻,或以設計好的樹行為中心線開溝深翻,開溝深度50 厘米左右,寬度不低于1米,每畝施入優質腐熟農家肥4000~5000公斤。耕翻以后,平地桃園可以樹行為中心線起壟,壟高20~30 厘米,壟寬1~2 米。
②品種苗木選擇。根據立地條件、市場供求狀況、栽培習慣等,選擇優良黃桃品種。注意早、中、晚熟合理搭配。授粉樹宜選擇花期基本相同可以互為授粉的黃桃品種,無花粉的品種必需配置授粉樹,栽植比例5~8∶1。選用苗高80厘米以上,苗木直徑大于1 厘米的嫁接苗,砧木以毛桃為宜。
③栽植。秋季落葉或次年春季黃桃發芽前栽植。按確定好的株行距挖深、寬各30厘米的定植穴。栽植時邊覆土邊輕輕向上提苗、踏實,灌透水。栽植深度以澆透水沉實后嫁接口部位露出土面3~5厘米為宜。
①Y字形。定干高度50~70厘米,萌芽后選左右延伸、角度適中的2個健壯分枝立桿綁縛培養為主枝。主枝生長到50厘米時摘心,促使抽生二次副梢。冬季修剪時注意選好延長枝,疏除競爭枝、密生枝。整形過程中注意扶強扶壯兩大主枝,主枝上的側枝或結果枝組基部的粗度不得超過其著生處主枝粗度的1/4。
②紡錘形。定干后,當側生新梢長到30~40厘米,按每20~30厘米間距螺旋狀選留側枝,其余枝條過密的疏除。
③開心形。定植后在距地面約60~70厘米處定干,剪口下20~30厘米約7~10個飽滿的葉芽作為整形帶,在整形帶內萌發出的新梢中選出3個距離適宜、方位合適的作為主枝,調整好主枝的方位角和開張角。
①土壤管理。行間自然生草或人工種草,自然生草需對根系過深、競爭性強的惡性草進行滅除,人工種草可選用毛葉苕子、苜蓿、鼠尾草等,7~8月份播種最為適宜,在草生長到20~30厘米時留10厘米左右刈割,割下的草均勻覆蓋于樹盤,一年刈割2~4次。用園藝地布或作物秸稈、綠肥、雜草等覆蓋樹盤,厚度10~15厘米。覆蓋前,先淺翻樹盤,撒施少許尿素等氮肥;覆蓋后用土零星壓住。6~9月份覆蓋最為適宜。樹干基部20 厘米范圍內不覆蓋。土質黏重、地勢低洼、易積水的果園不宜覆蓋。果園生長季降雨或灌水后,及時中耕松土;中耕深度5~10厘米。
②施肥。黃桃落葉后或萌芽前均可施入基肥。主要施用有機肥,包括農家肥、生物有機肥、豆餅等,必要時輔以少量化肥。每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4000公斤。施肥時,在樹冠投影外緣內側沿行向挖深、寬各30~40厘米的條狀溝,或在樹冠下挖2~4個施肥穴,將肥料和土充分拌勻后施入并灌水。每年更換施肥位置。在開花前、花芽分化期及果實膨大期,根據土壤肥力情況及樹勢酌量追肥。幼樹及結果樹果實發育前期以氮肥、磷肥為主;果實發育后期以磷肥、鉀肥為主。追肥方法可采用溝施(溝深10~20厘米)、穴施(在樹冠內挖4~6個穴,深度在20~30厘米)或全樹盤撒施后淺刨覆蓋法。結合病蟲害防治進行葉面追肥。一般盛花期噴施1次0.2%的硼砂溶液,果實迅速膨大期噴施2~3次0.3%~0.5%磷酸二氫鉀溶液,9月份以后噴施2~3次0.5%的尿素液。
③水分管理。在萌芽前、果實迅速膨大期和土壤封凍前灌水。提倡采用小溝灌溉及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有條件的可配套水肥一體化設施。注意在降雨比較頻繁的季節,及時排水。
①輔助授粉。對花粉量少,坐果率不高的品種,花期要根據氣候條件,進行人工授粉或利用壁蜂、蜜蜂進行輔助授粉。
②疏蕾疏花。對花芽多而坐果率高的品種進行疏蕾疏花,在花蕾至盛花初期進行。留花量要比計劃多出20%~30%,先疏果枝基部花,保留中上部花,中上部則疏雙花,留單花,預備枝上的全疏掉。
③疏果。后2周至果實硬核期前進行。一般先里后外、先上后下,首先疏除小果、雙果、畸形果、病蟲果,其次是朝天果、無葉果枝上的果,選留果枝兩側、向下生長的個大、形狀端正的果。同一結果枝上果間距為4~5厘米,長果枝留果3~4個,中果枝留果2~3個,短果枝、花束狀結果枝留1個果或不留,副梢果枝留1~2個果,延長枝上的不留或少留,預備枝上的不留。
④套袋。對中晚熟、大果型、易裂果品種進行套袋。套袋在定果后進行。套袋前,全園噴灑一遍殺蟲殺菌劑。套袋時注意將幼果置于果袋中間,勿使紙袋與幼果產生摩擦。果實采收前10~15天摘袋或不摘袋。摘袋以后,將貼近果實、影響著色的葉片摘去,在樹冠下順行向鋪設反光膜。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輔之化學防治。
根據果實成熟度、加工要求、市場需求和運輸條件,綜合確定采收期,應分期、分批采收。按照由外向內、由下向上的順序采摘,注意輕摘、輕放,防止機械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