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偉偉 綜述,趙麗靜,鄧媛媛,張高升,岑 梅 審校
(1.云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2.兵團第一師醫院胸腔外科,新疆 阿克蘇843000;3.昆明市延安醫院老年病科,云南 昆明 650051)
隨著移動醫療技術在現代社會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研究和試驗證明了移動健康應用程序、設備和技術在慢性疾病患者的管理和改善患者的參與度方面發揮了作用[1]。慢性疾病的全稱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指不構成傳染,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治療難度大的疾病。常見的慢性疾病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且已成為危害我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2]。延續護理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護理學院率先提出的,是醫院進行護理服務的延伸,是指患者變更醫療場地后依舊能獲得協調、連續的護理服務,現已被廣泛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中,傳統的延續護理并不能滿足我國患者的基本需求,如門診服務的不便利性、家庭訪視的限制性及電話隨訪的不可視性[3]。因此亟須利用互聯網技術為開展延續護理提供高效、便捷的新途徑。移動互聯網技術是將互聯網與移動健康技術相互融合的產物,可以通過硬件與軟件的結合提高綜合臨床護理工作的效率、速度和互聯性[4]。本研究就移動互聯網技術在慢性疾病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進展進行綜述,旨在為移動互聯網技術與慢性疾病的延續護理進一步結合提供參考依據。
1.1移動互聯網技術在慢性疾病患者延續護理中應用的研究現狀 我國慢病管理的形勢十分嚴峻,目前我國超過2.6億人患有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所致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6.6%,所致疾病負擔超過疾病總負擔的70%[5],而在全球范圍內,60歲以上的人預計在未來20年增加2倍,這將使更多的人失去照顧老人的勞動力。移動健康創造了一個在不擴大現有勞動力的情況下擴大服務的機會。通過移動健康技術的普及,利用通信系統和社會環境來監測、記錄和傳遞各種與患者相關的數據、教育和培訓[6],一般的延續護理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7],慢性疾病患者的基數大且病程長,大部分患者需要終身服藥并定期入院復查,慢性疾病對患者的服藥情況及日常生活方式的要求較高,因此,治療慢性疾病,需要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慢性疾病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活動的基礎是進行生活方式的管理,這就需要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結合飲食、運動等方面進行全面治療。這種患者進行長期自我管理的模式更適合患者進行院外延續護理。目前,我國慢性疾病管理的情況并不樂觀,大多數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病情管理等護理并未得到充分的滿足。據統計,2015年底中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用戶規模已增長至1.38億人,相比2014年增長了6 600萬余人,同比增長率高達91.7%[8],而2015年我國移動醫療應用程序(APP)已達2 000多種[9],主要分為健康管理與疾病管理兩大類。但我國大多數移動醫療APP發展程度較低,大多數慢性疾病管理的APP均功能簡單,例如利用APP記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情況時主要集中于血壓與血糖等數據的記錄與分析[10]。很多APP的成熟度和實用性還比較欠缺,仍然處于整理收集患者個人信息的初步階段,缺乏對患者數據的綜合利用與深度挖掘,因此下載量不大,移動醫療互聯網技術仍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與潛能。
1.2國外移動社交平臺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多種形式的延續護理 延續護理要求患者知道如何進行自我監測、控制癥狀,以及執行日常治療計劃。HAMINE等[11]利用系統性回顧方法以評估移動健康在支持患者堅持慢性疾病管理方面的有效性,以及慢性疾病管理中移動健康工具和平臺的可用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研究表明,通過APP監測功能與自我管理等部分,患者可以克服慢性疾病管理的障礙,從而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結果,LEE 等[12]通過對72例HF患者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和36例遠程健康項目與語音識別技術的方法來評估HF患者生活方式改變的障礙及對策,利用短期應用提示得出該項目可以更好地控制HF患者鈉的攝入量和提高生活質量。GARRIDO等[13]主要通過智能手機來研究病情,采用隨機對照試驗選取 29 例確診為哮喘的患者,鼓勵其參加某哮喘網站患者體驗,研究慢性腎病患兒的健康教育情況,鑒于互聯網的廣泛使用,其不僅可以成為健康教育的重要工具,而且有助于為父母和患者提供應對疾病所需的支持。移動互聯網技術可以更好地探索通過醫生和其他衛生專業人員為患者及家屬提供健康信息,拓寬他們對疾病的理解,以及他們的角色在自我管理中的重要性與醫護人員護理的協作性。SLATER等[14]利用系統性回顧得出移動醫療技術的功能特征幫助慢性疾病患者提高自我管理的依從性,包括自我追蹤、自我監控和藥物治療,提供早期預警的條件時并進行反省,提高慢性疾病患者對自身情況的了解,并通過與衛生專業人員的聯系來提供安慰。從醫療衛生人員的角度來看,技術能力被視為支持其提供臨床護理的推動者,在保護患者隱私的同時,通過促進雙邊交流來支持以人為本的護理并幫助患者更好地進行院外延續護理。以上研究均表明,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干預手段為患者提供了更直觀安全便捷的自我護理知識及技能,提高了患者院外延續護理的信心,使其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管理;同時,網絡平臺為患者與醫務人員搭建了可隨時隨地溝通與交流的平臺,也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的依從性[15]。
2.1微信平臺作為國內社交媒體的主體在慢性疾病患者的延續護理中發揮了一定作用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國外許多國家將移動互聯網技術通過移動護理、體征監測、臨床服務、智能提醒等手段實現從治療為主模式向預防為主的轉變[16]。目前,我國移動互聯網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衛生政策正在大力推動移動健康解決方案的實施,特別是應對日益加重的慢性疾病負擔和人口老齡化問題[17],目前,移動互聯網技術利用電腦及手機等方式通過好大夫、丁香醫生、春雨醫生等APP為患者提供線上的問診咨詢等服務[18],國內推送主要以微信平臺推送為主,微信群的建立及微信公眾平臺健康信息的推送為出院患者進行延續護理。微信作為社交媒體在我國擁有龐大的用戶群,越來越多的醫院及科室將其作為為患者進行延續護理的媒介,獲得良好的應用效果[19]。云南省老年護理學會緊跟國家及省委省政府的步伐,推出了互聯網“優護+”2.0技術服務,利用互聯網手段將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與社區醫養服務相結合,讓服務多上門,讓患者少跑路,降低了成本,為患者提高了診療的效率和質量,實現護理服務的延續性,將護理服務從醫療機構延續到社區家庭,通過“互聯網+護理服務”平臺加護理團隊的實際運作,為廣大老年人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同時也為慢性疾病的護理提供方向。
2.2APP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延續護理 移動健康是提供醫療保健的一種相對較新的方式,其增強了現有的模式,并提供實時數據,有效提高了患者和提供者之間的溝通水平[20]。APP是時下流行的移動通信設備中的第三方平臺,移動醫療APP能夠動態地監測患者的健康指標,采用信息大數據、互聯網信息等進行追蹤、監測與記錄的醫療數據,能夠生成電子日歷,便于患者將自身疾病發生、發展的情況認真地記錄在APP上,方便患者對其相關疾病提出應對經驗、措施進行查詢,有助于醫生更好地管理疾病[21],現代科技的發展為患者出院后的護理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有效且更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移動醫療APP不僅為患者提供健康推送知識,而且為相同疾病的患者提供了交流平臺,使患者更好地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3.1移動醫療領域監管力度不夠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APP技術呈現了既豐富又多元化的發展狀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手機應用市場各種與醫療相關的APP也越來越多,然而,絕大多數應用平臺并未進行專業的可用性與有效性報告。研究認為,目前移動醫療互聯網技術應用服務中僅有極少數應用程序是由醫療機構開發的,并且超過50%的開發商未明確表明是否與醫療機構具有合作關系,這些APP的個人隱私保護、可實用性及專業性均無法保障,因此需要謹慎使用未經嚴格論證的APP[22],目前,移動醫療APP商業化嚴重,專業的醫療機構較為缺乏,患者對醫療護理需求存在脫節和不對稱等情況,導致用戶黏性不高[23],對于患者來說,移動醫療技術對患者的精準化管理效果并不明顯。
3.2移動醫療APP內容缺乏專業性 移動互聯網技術應用于慢性疾病中,是醫療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相互結合的產物,目前我國使用的移動醫療技術主要是由醫護人員自行設定而成的,并未形成專業的研究團隊進行干預,因此缺乏專業性及科學性[24]。目前,市場上的醫療健康APP數量很多,但是質量卻參差不齊,我國并沒有專門的資格審核機制對APP上醫生及專家的資質進行審核,因此不能保證專家的權威性,這就給不法分子提供了投機取巧的機會,并且人們無法區分這些軟件的好壞,因此移動醫療APP只能提供健康咨詢服務,并不具有在線診療的資格。我國慢性疾病管理領域中使用較多的是統一推送疾病病因、生活護理、運動及服藥指導等內容,缺乏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因此造成其干預效果具有局限性,遠期效果無法得到保障[25-26]。近年來,我國正逐步加大對互聯網的監管力度,加速填補各項法律監管的空白,互聯網法治化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由于新的技術漏洞和新的違法手段不斷出現,給有關部門的監管造成了一定難度[27]。
3.3人員受限 目前,利用移動醫療互聯網技術的模式趨于年輕化,而慢性疾病的多發人群大多數為老年患者,但老年患者對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接受程度普遍較弱,能夠熟練地運用移動醫療APP的人數較少[28],在國內一項針對45歲以上人群的調查中發現:6.51%的人在過去1個月使用過互聯網,83.00%擁有手機[29],大多數老年人對智能手機和網絡技術比較陌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弱,操作相對復雜的應用軟件降低了他們的使用熱情,中老年患者使用的新媒體應用通常僅使用一兩種功能,例如對微信平臺的應用通常進行通訊及收看新聞等,在使用過程中,易對軟件的功能提出困惑,需要進行有效的解答,否則將不會對不熟悉的功能進行操作??傊唵蔚慕缑?、簡易的功能和其易操作性,更加能使老年患者接受移動互聯網技術[30]。
移動互聯網技術對慢性疾病患者的延續護理是一個新的嘗試,同時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傳統的慢性疾病管理模式難以滿足我國慢性疾病患者進行自我管理的需要,移動互聯網技術不僅可以彌補傳統醫療模式的不足,而且對患者的服藥、飲食、運動情況等也進行了全方位的管理,其能夠有效地降低慢性疾病患者的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解決目前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均勻的現狀[31-32]。在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對慢性疾病患者管理中會遇見許多問題,但其優勢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并且在長期的實踐中才能顯現出來。到目前為止,調節移動醫療互聯網技術的標準尚未實現,這些潛在問題對移動醫療互聯網技術的監管者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移動健康干預似乎是一種可行的健康行為改變干預方式。隨著移動電話的普及,移動衛生干預措施為改善公共衛生提供了希望[33]。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移動互聯網技術在慢性疾病患者管理中的應用和發展能更加完善,其不僅是將來進行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的發展趨勢,更是未來人們生活模式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