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丹,馬 娟,楊煒博,張婭琴,母開洪,王 楠
(重慶北部寬仁醫院兒科,重慶 404100)
新生兒紅斑狼瘡(NLE)是一種發生于胎兒和新生兒期的疾病,因母體內存在抗SSA、抗SSB和(或)抗UIRNP等抗體可通過胎盤傳遞給胎兒,誘導患兒發生紅斑狼瘡樣皮疹和(或)先天性心臟傳導阻滯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獲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該病最嚴重的損傷在心臟,其組織學特征為傳導系統纖維化和鈣化,表現為不可逆的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若出現Ⅲ度房室傳導阻滯,病變則不可逆,病死率為20%~30%[2]。本研究總結1例NLE合并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患兒經精心治療和護理后救治成功的案例。
患兒,男,其母親系G2P2,孕35+6周。患兒因“唇周及鼻翼發紺1 h”,以“早產兒,新生兒肺炎?”收入院。查體:體溫36.3 ℃,呼吸50次/分,心率121次/分,體重2.7 kg,血壓77/44 mm Hg(1 mm Hg=0.133 kPa),未吸氧狀態下鼻翼及唇周青紫,經皮血氧飽和度95%左右,無氣促、呻吟等,面色無發紺,全身皮膚紅潤,一般情況較好,吃奶每次15~20 mL,患兒入院后第3天突然出現心率下降,最低65次/分,伴血氧飽和度下降,查體:全身皮膚輕度黃染,唇周可見青紫,瘀斑瘀點,前胸可見紅色皮疹,心音強弱不等,律不齊,繼而出現呼吸困難癥狀等,心電圖提示: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心肌損傷標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34.52 μg/L,肌紅蛋白135.2 μg/L,超敏肌鈣蛋白4.480 μg/L,自身抗體:抗核抗體(+),抗SS-A抗體(+++),抗OR-52抗體(+++),抗SS-B抗體(+++),滴度1∶320。B型鈉尿肽(BNP)>5 000 pg/mL,當天轉入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監測心電圖及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彩超),心率65~87次/分,異位心律,全心增大,結合患兒母親銀屑病史及自身抗體為強陽性,臨床診斷為:NLE合并Ⅲ度房室傳導阻滯。給予異丙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等作用下心率仍低于80次/分,予安置臨時體表起搏器。行血漿置換治療3次,氫化可的松治療,呼吸機支持呼吸,美平(美羅培南)抗感染治療,免疫球蛋白等治療。患兒心率轉竇性,生命體征平穩,奶量每次100 mL,病情好轉出院。
2.1血漿置換(PE)的護理與觀察 PE是將患者血液抽出后,經分離出血漿與細胞成分,棄去患者血漿,補充血漿或人血白蛋白的一種治療方式,是重癥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的重要且快捷的手段。PE治療可有效去除自身抗體,并將循環中缺失的或不足的補體調節因子置換入血液循環中[3]。
2.1.1血管通路建立 血管通路是血液凈化的生命線,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證血液凈化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根據該患兒的年齡及生理特點來選擇通路的置管位置,避免選用鎖骨下靜脈穿刺,此位置鎖骨下靜脈狹窄和栓塞形成發生率較高[4]。本研究采用右側頸外靜脈置管;ABLE5.0單針雙腔導管,置管過程嚴格無菌操作,妥善固定導管,管路床頭病歷做好標識,置管24 h內更換敷貼,有滲血滲液膠布松脫及時更換敷貼,無菌操作,定時維護,充分預充管路,保持管路通暢,防止堵管,固定患兒右手(放于尿不濕內),防止患兒抓脫管道。血透管路嚴禁用于靜脈抽血及靜脈滴注[5]。
2.1.2PE的治療參數 根據患兒體重、血細胞比容、病情等數據資料,準確計算PE量,以保證出入量平衡,選擇合適的血漿分離器,膜材料采用高分子聚合空心纖維型分離器,膜孔徑0.2~0.6 μm,分子量小于3 000 000 D,掌握好血流量及置換速度。由于經濟原因本研究采用單重PE治療,一級OP-20W肝素鈉抗凝治療,首劑2 mg,追加每小時1 mg,血流量5~10 mL/min,分離血漿200 mL,輸入血漿200 mL。連續PE 3 d,每天1次。輻射臺做好保暖,過程中密切監測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準確記錄患兒出入量及各項數據,觀察患兒面色、血壓、意識,及時調整分離速度,保持血容量穩定。置換結束后整理好各項記錄及數據,留取置換后血液標本,暖箱保暖,觀察患兒生命體征,監測是否發生皮膚黏膜出血、鼻衄、視網膜出血等,如出血明顯可用魚精蛋白對抗治療,置管處加壓并密切觀察[6]。
2.2皮膚管理 NLE患兒皮膚表現可在出生時即存在,但大多在出生后12周出現,到6個月左右消失[7]。本例患兒出生出現唇周及鼻翼可見青紫、瘀斑瘀點,前胸可見紅色皮疹,應是早期皮膚表現。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動作輕柔,合理粘貼膠布;安置體表起搏器前清潔皮膚,在電極片上均勻涂上導電糊,最好是用生理鹽水紗布隔開患兒皮膚,防止電擊傷;心電監測安裝電極片前用酒精棉球去除油脂,1~2 d更換電極片,觀察有無皮膚發紅、發白等過敏情況;做好口腔護理,保持臀部清潔干燥;患兒暖箱遠離門窗,遮光布遮蓋暖箱,降低病房亮度,避免日曬和紫外線的照射;溫水清理皮膚,避免使用帶刺激浴液。
2.3病情觀察 心臟損害是NLE患兒死亡的主要原因[8]。 本例患兒存在嚴重心律失常及心肌病,除重點觀察患兒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變化外,還必須心電監測患兒心率、心律的改變,Q-T間期等變化,還需床旁監測心電圖、心臟彩超、心肌酶譜等情況,備好急救用物;準確記錄出入量并控制靜脈滴注速度,防止心臟負荷過重;監測血氣生化指標,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防止高血鉀對心臟的損害;保證患兒充分休息減少心臟負擔;護理操作集中,哭鬧時予以安撫奶嘴,給患兒非營養性吸吮可減少醫源刺激對患兒影響。必要時可遵醫囑予以鎮靜。
2.4機械通氣及氧療護理 機械通氣時抬高床頭30°,及時翻身拍背、吸痰,保持管道通暢、監測血氣等。隨時調節指標呼吸機參數,防止呼吸機相關性感染,落實管道和呼吸機消毒;嚴格控制氧療指針,低流量吸氧,防止新生兒視網膜病變。多次PE可導致免疫球蛋白丟失,并且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導致抵抗力下降,需加強基礎護理,做好手衛生,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注意觀察肚臍、眼睛、各導管、靜脈滴注部位等感染征象,監測血象等指標,遵醫囑合理應用抗生素及補充免疫球蛋白。
2.5營養支持 采用腸內與腸外相結合加強營養,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腸外營養保證熱卡:100~130 Kcal/(kg·d),20~24 h均勻輸入;當胃腸道攝入達到所需總熱量的70%,改為全腸內營養,根據患兒體重、日齡決定喂養次數和濃度,少量多餐、循序漸進地喂養,每天熱量504~630 J/kg,進水量150~200 mL/kg,同時觀察患兒胃排空情況及有無嘔吐、腹瀉等。因母乳中催乳素及雌激素水平高而使NLE病情加重,故主張人工喂養[9]。研究表明,從低濃度、小劑量開始,奶量根據喂養耐受程度逐步增加至正常所需,經密切觀察未發現胃腸道出血癥狀[10]。
2.6家屬心理護理 在住院過程中,給予患兒各種治療和護理,常忽略對家長的心理護理,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學科學的發展,心理護理已占據護理工作的重要位置,越來越被重視[11]。根據家屬的年齡、受教育程度、心理承受能力,由主管上級醫生及主管醫生和護理責任組長及責任護士4人組成心理護理小組,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及措施:組員要用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樹立良好的形象,取得家屬信任;向家屬詳細講解NLE的相關知識,包括病情介紹、發病原因、治療方案、護理措施、治療費用及疾病的嚴重性和預后,使家屬正確面對已經發生的疾病,正確認識,消除緊張焦慮情緒;病情危重患兒家屬情緒易激惹,對診治挑剔,干擾正常治療護理,易與醫務人員發生矛盾,應選擇高年資、溝通能力強、技術過硬的醫護人員完成動靜脈穿刺等操作,減少患兒痛苦。
NLE是一種由母體自身抗體通過胎盤而引起的疾病,隨著患兒年齡增大,抗體逐漸轉陰,癥狀與體征也會消失,多數預后良好,但主要累及皮膚或心臟,心臟表現通常在妊娠 18~24 周出現,其最嚴重的并發癥是完全性心臟傳導阻滯[12]。在美國,NLE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心臟損害,主要是房室傳導阻滯,約占60%,我國報道的心臟損害率為8.9%[13]。國內外兒童SLE性腎炎診療循證指南中均有提及PE是治療重癥SLE的治療手段[14]。心臟表現通常在妊娠 18~24 周出現極其最嚴重的并發癥是完全性心臟傳導阻滯,但新生兒NLE合并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早期搶救成活率不高,報道較少。本研究患兒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雖病情好轉,總結出在PE治療護理過程中除了置換液量及頻率選擇,置換方式也可考慮雙重PE模式,將有益小分子物質輸入體內,節約血漿用量,也要做好管路預充和維護,以及并發癥的預防與處理,但PE只能快速清除致病物質,患兒體內抗體仍然存在,隨時可能再次出現重度房室傳導阻滯危及生命,還需做好病情觀察。據報道,NLE兒童免疫性疾病風險增加,其無癥狀母親也可能發展為自身免疫性疾病[15]。需對母子進行長期隨訪,故可開展延續護理,定期通過電話、網絡等途徑掌握患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建立微信群、微信平臺等措施,利用網絡技術定期推送系統性紅斑狼瘡相關知識,提高患兒及家屬對疾病認知度,家屬可通過網絡途徑實時提出家中用藥相關疑問并得到及時解答,同時給予母子針對性的生活指導,除告知日常飲食原則外,還需根據口味與家屬共同制定健康食譜,有利于增強機體抵抗力[16]。以上措施全程監控疾病,可為后期治療與護理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