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俊財,姜瞻梅,錢珊珊,韓翠萍,李 良,崔立雪
(1.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2.東北農業大學國有資產管理處,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
民以食為天。近年來,國家對食品行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我國食品工業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仍存在一系列問題,如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專業人才不足、企業規模受限、食品安全問題等,對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非常不利。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學位研究生是一類具有理論研究基礎,能夠具備解決食品行業實際問題能力的專業人才,對食品工業的發展有積極推動作用。而現有的研究生培養管理方式存在著培養計劃不合理、培養目標不明確、研究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不足等問題,已不能完全適應當前研究生教育實際發展需求[1]。因此,高校需根據新形勢下實踐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積極探索如何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為現代食品行業培養出大量有專業基礎知識,同時有較強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提供借鑒[2]。
(1)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不夠合理。目前,設有的專業課程比較籠統,所學知識內容范圍較大,課程規劃不規范,導致學生專業知識不夠細致、不夠專業,不知道如何解決在真正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材的選擇與教學大綱也存在一定問題,沒有考慮到課程知識結構各領域的相互聯系性,系統性較差。當前的教學方式也相對傳統,大部分教師采取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的模式,缺乏課堂互動與交流,不能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興趣,期末考核也多為撰寫課程論文,缺乏創新性,這樣會固定化學生的思維[3]。因此,應根據當今社會具體發展和需要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計劃、教學大綱及授課模式進一步更新和改善。
(2)培養目標脫離行業實際發展需要。現代食品工業廣泛需要具備扎實理論基礎、較強實踐能力、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而高校的培養目標卻沒有及時根據當今社會發展需求而進行調整和改變,也極少對不同研究生不同需求進行分類與分層培養,從而導致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這兩類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雷同,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過程中也缺乏組織學生進行團隊學習、實踐教學、模擬社會訓練,導致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的與當今社會發展需要不一致[4]。學校需要積極調整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以適應新時代人才需求。
(3)缺乏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現有的實踐平臺多為學院或導師個人平臺,實踐平臺過于單一,沒有合理優化資源配置,信息化程度較低,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一些大型儀器設備沒有對學生開放使用,甚至還停留在虛擬平臺階段,學生自主上機操作的機會較少,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創新能力,限制了學生對未來職業的選擇。研究生參加企業或社會實踐也多是為了達到學科畢業要求,實習內容過于形式化,實踐目的性不強,實踐時間較短,有的甚至沒有實踐環節,真正學到的東西較少,且與自己研究課題關聯性不大[5]。此外,學生選擇校外導師時也面臨困難。學生不能自由選擇校外導師和實踐基地,校外導師也對學生基本情況不太了解,屬于雙向盲選模式,造成導師與學生之間配合度與積極性不高,對學生的實踐環節沒有嚴格的評價標準,導致專業學位研究生整體培養質量下降[6]。
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課程建設應與培養目標緊密相連,以專業特點和職業需求為出發點。而培養計劃是完成培養目標最重要的參照文件,針對不同專業研究生計劃培養期間的專業課程、培養方式及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對研究生畢業后個人發展與行業選擇有重要參考價值與意義[7]。食品加工與安全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因此課程設置應貫穿以實際應用為導向,更新和完善研究生課程內容和教學大綱,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著重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滿足食品行業不同產業工程技術和管理需要。積極構建由學科學位課、專業必修課、公共學位課、公共選修課等多種模塊組成的課程體系,側重于多學科交叉培養,既有對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專業基礎知識的完善,又有交叉學科知識的補充與拓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獲取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適應當代食品行業職業發展需求[8]。教學方式上以引導為主,加入新的授課模式,如建立討論小組、學生自主講課、課程報告等,這種自主學習和資源共享模式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而且有利于學生提高文獻檢索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激發學生思考與創新的能力,挖掘學生的更多可能性。
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出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研究生。構建研究生專業實踐管理體系,加強對研究生實踐環節的管理,可有效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體系質量。學校應具有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與良好的實踐平臺,把研究和開發過程作為碩士研究生學習的主要途徑,學校應立足學生學位培養需求,為研究生搭建創新平臺,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要求和創新性想法,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9]。學校大型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是一個非常好的實踐創新平臺,在現有大型儀器設備虛擬共享平臺的基礎上,建設實體共享平臺,建立統一的運行和管理機制,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與共享范圍,形成“布局合理、裝備優良、隊伍專業、管理規范、運行高效”的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服務體系。該平臺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實現實時、動態化管理大型儀器設備,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和開放共享服務水平。研究生可以網上預約儀器和設備,提高專業碩士研究生工作效率和動手操作能力。為保障研究生進行實踐環節有效進行,經費來源除了導師科研項目外,學校應為研究生設立實踐專項經費、相關創新創業項目基金及校企合作創業項目資助等[10]。
雙導師制度是一種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有效方式。校內導師主要負責制定研究生培養方案、督促理論課程學習、指導課題研究與思路、培養實驗技能等,校外導師主要負責實踐內容的規劃,著重培養學生工程技術與技能、行業操作規范、實踐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并經嚴格考核標準方可獲得學分,盡可能做到讓學生與導師之間自由選擇[11]。通過校企聯合協同培養,學生對企業技術需求、人才需求、發展狀況等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與認識,有利于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側重點,更加明確學習目標與方向,做到學以致用。同時,企業對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便合理調整用人標準。這種校企聯合協同培養無疑是一種雙贏的人才培養模式[12]。
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宗旨是為食品行業不同產業工程技術和管理部門培養出大批量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促進現代農業和食品產業的發展。通過對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學位碩士的設置合理專業課程、創建創新性實踐體系、強化聯合培養模式的分析,希望能完善現有的研究生培養體系,提高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為現代食品產業發展所需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