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帆
(河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在我國,農村貧困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貧困也是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一種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農村脫貧攻堅擺到了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中國社會邁入新時代,農村貧困問題又有了新特征,為此,黨中央審時度勢提出精準扶貧方略,這不僅是推進農村扶貧工作的新策略,也是我國扶貧方式和扶貧理念的重大轉變,為了實現精準扶貧,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扶貧長效機制,提高扶貧效率,使貧困地區的人口在短時間內擺脫貧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條件。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經濟整體進步的同時,城鄉發展的不均衡性逐漸顯現,一些偏遠山區、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的貧困問題成了當前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已成為當前扶貧工作中的阻礙因素。在我國農村扶貧工作中,從最初的政府主導的扶貧模式,到現在精準扶貧模式,這種轉變意味著扶貧工作具有更強的針對性,也是符合當前農村建設的現實需要。
1.1 扶貧模式的局限性。農村扶貧工程應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從經濟建設到思想建設齊頭并進,而在發展過程中一說到扶貧工作,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經濟,這樣就把經濟建設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出現偏重經濟建設輕思想建設的狀況。另外,在農村產業扶貧工作中也出現了以“戴帽項目”和“亮點工程”為名義的形式主義,給農村的扶貧工作帶來很多的問題,扶貧工作與農村實際不相適應,使扶貧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問題,這樣,也影響了扶貧工作的進程。
1.2 扶貧目標偏離問題。在農村扶貧工作中,出現了國家扶貧資源配置和利用中的目標偏離問題,即扶貧資源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被一些無關人員所俘獲,而不是有效地用于扶貧對象身上。在扶貧工作中,有一部分人可能并不是貧困主體,甚至還是扶貧項目的主要參與者,但卻將扶貧資源占為已有,這樣就會使扶貧開發項目出現高成本與低效率的問題,也影響著扶貧工作的效果。
1.3 扶貧主體單一。一般情況下,農村扶貧工作是由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產業介入的模式,此外還有社會力量的加入,是一種主體多元化的態勢。不過,貧困群體的脫貧關鍵還是要依賴于政府,這就造成政府單兵作戰的被動局面,甚至使扶貧工作流于形式,嚴重的影響了扶貧脫貧效率。
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這個過程需要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推進精準扶貧,實現鄉村全面脫貧;第二個階段就是要發揮鄉村的社會經濟功能,實現鄉村重建;第三個階段就是實現鄉村社會現代化。在這個過程中精準扶貧是前提,也是現階段我們要解決的主要矛盾。精準扶貧戰略的實施,使扶貧模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精準扶貧將成為未來中國農村扶貧的主要方式。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是“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這是農村扶貧工作的一種新趨勢,這種宏觀政策由政府主導和由政府推進的農村扶貧脫貧工作的進行,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
2.1 精準扶貧的必要性。由于受生產力水平的限制,農村的扶貧開發工作是階段性的。當前,在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時代,農村扶貧工作有了新的特點,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要全面消除農村貧困。為此,在農村扶貧政策上,精準扶貧就成為必然,因為精準扶貧能夠更加精準、更加有效地消除和預防貧困,這也是鄉村振興的前提。
2.2 精準扶貧的意義。在我國農村扶貧工作進入攻堅期,精準扶貧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因為隨著絕對貧困的消除,相對貧困的問題更加突出。我們要清醒認識和把握扶貧對象和脫貧目標,改變扶貧模式,提高扶貧工作的效率,也要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性,為全面消除農村貧困問題打下基礎。
精準扶貧既能提高扶貧的效率,也能提高扶貧的精確性,是更符合現實的科學的扶貧策略。在國家農村發展戰略的指引下,在鄉村振興的總體目標規劃下,精準扶貧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為鞏固扶貧脫貧成果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精準扶貧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為完成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目標服務的。鄉村社會的全面脫貧,不僅能夠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帶動鄉村產業的興旺,也能夠讓廣大農民擺脫貧困,為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為全社會實現全面小康奠定基礎。
精準扶貧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證,不過,就目前我國形勢來看,精準扶貧的任務艱巨,為此,在農村精準扶貧戰略下,必須要建立起必要的精準扶貧長效機制,通過制度的引導和約束作用,使扶貧過程中的各種行動達成統一,以保障扶貧政策的長期性和穩定性。
3.1 精準識別扶貧主體。由于在農村扶貧工作過程中曾經出現過對于貧困對象難以區別的問題,由此導致了扶貧工作流于形式,產生一些村民上訪事件,嚴重地影響了扶貧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最基礎性的工作就是要正確識別扶貧主體。只有在精準識別農村貧困人群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精準發力。精準扶貧的首要任務是政府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貧困識別機制,使黨的政策能夠真正的惠及貧困者。同時,也要考慮到貧困問題并非處于絕對靜止的狀態,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要強化貧困主體識別的精準性,發揮相應的評估機制和監督機制,以體現扶貧工作的公平公正性。
3.2 精準統籌扶貧資源。在扶貧過程中,扶貧資源是保證扶貧工作順利進行的物質基礎,為此,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建立起多元化的扶貧資源籌集渠道,主動建立扶貧物資管理機制,對扶貧物資的使用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使扶貧物資得到高效的利用。同時,還要制定相應的制度法規來進行必要的激勵,激發一些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積極性,多渠道進行扶貧資源的籌集,共同參與扶貧工作。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農村扶貧工作依然任重道遠。精準扶貧作為新時代的扶貧模式在扶貧工作中發揮了很大的優勢,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而要保證精準扶貧工作的推進,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保障農村扶貧工作持續、穩定和高效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