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燕
(同心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 寧夏 同心 751300)
露地栽培需在無霜期內進行,設施栽培主要有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栽培。如日光溫室冬春茬黃瓜栽培,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播種,10 月中旬至11 月中旬定植;塑料大棚春茬黃瓜栽培,2 月上旬至3 月上旬播種,3 月上旬至4 月上旬定植。
2.1 品種選擇。選擇耐低溫、耐弱光、抗病、瓜碼密、單性結實能力強、瓜條生長速度快、品質佳、商品性好的品種,如津優3 號、津春3 號等。
2.2 嫁接育苗。嫁接砧木多選用黑籽南瓜。播種前用100 mg/L 的赤霉素浸種2 ~3 h,提高發芽率。黃瓜嫁接苗的苗齡不宜過長,以嫁接苗充分成活,第三片真葉完全展開后定植為宜。
2.3 施肥作畦。結合深耕每畝施入優質廄肥10 m3左右或純雞糞5 m3左右、餅肥100 ~200 kg、復合肥100 kg,整地前撒施2/3,1/3 集中施于定植溝內。采用南北向壟,大小行栽培,大行距70 ~80 cm,小行距40 ~50 cm,壟高15 cm 左右。
2.4 定植。在11 月上旬選擇晴天定植。按壟距開溝,在定植溝內施肥并與土混勻。選擇整齊一致的的秧苗,按25 ~28 cm 株距擺入溝中,南密北稀,然后把苗坨埋上一部分土,在定植溝內澆足水,水滲下后培壟,小行中間形成暗灌水溝,定植后地膜進行全地面覆蓋。每667 m2栽植3 000 ~3 500 株。
2.5 田間管理
2.5.1 溫度管理。定植后密閉保溫,白天溫度控制在30 ℃~32 ℃,夜間20 ℃以上;緩苗后加強通風,白天保持在28 ℃~32 ℃,夜間15 ℃以上。結瓜期上午溫度25 ℃~32 ℃,超過32℃放風,下午溫度20 ℃~22 ℃,降到20 ℃時蓋苫,前半夜溫度維持在18 ℃~15 ℃,后半夜15 ℃~12 ℃,早晨揭苫前不低于8 ℃~10 ℃。深冬要做好保溫防寒工作,進入春季以后,外界氣溫漸高,應加強通風降溫,防止植株早衰。
2.5.2 肥水管理。在定植水澆透的前提下,一般根瓜坐住前不再澆水。結瓜后開始澆水,嚴冬季節氣溫較低,澆水次數和澆水量應少,一般每15 d 左右澆水1次,選在晴暖的上午進行,采用膜下暗灌、滴灌或溫水澆灌。春季氣溫逐漸回升,植株生長速度加快,應增加澆水量,大小行均澆,一般每7 ~10 d 澆1 次。澆水后最好能使溫度升到32 ℃~35 ℃再放風,有利于降低空氣濕度,預防病害。結瓜中、后期,放風量和水分蒸發量加大,一般5 ~7 d 澆1 次水。施足底肥時,結瓜前不追肥。結瓜后結合澆水進行追肥。冬季15 d 追一次肥,春季每10 d 左右追一次肥,化肥主要用硝酸鉀、尿素等,每畝用量20 ~25 kg。有機肥主要用餅肥、雞糞的漚制液。
2.5.3 光照管理。晴天應早揭苫見光,陰天可適當晚揭早蓋。同時采用地膜覆蓋、張掛反光幕、人工補光等措施,增加室內的有效光照。
2.5.4 植株調整。主蔓坐瓜前,基部長出的側枝應及時摘掉,坐瓜后長出的側枝,在第一雌花前留一葉摘心。抹杈應在晴天上午進行。當植株開始蔓生時及時吊繩引蔓,以后每3 ~5 d 引蔓1 次。吊蔓同時及時摘除雄花、卷須、側枝及植株基部的老葉、病葉。當瓜蔓長到繩頂后落蔓。選晴天下午進行,落蔓前先將瓜蔓基部的老葉摘除,落蔓高度以功能葉不落地為宜。
3.1 品種選擇。選用早熟、適應性強的品種,如津優1 號、津春2 號、津雜4 號等。
3.2 育苗。在溫室內進行常規育苗,用口徑和高12 ~15 cm 的大育苗缽培育5 ~6 片的大苗。
3.3 定植。大棚春茬黃瓜定植密度大,定植前應重施底肥,一般每667 m2施腐熟圈糞5 ~6 m3或腐熟雞糞3 ~4 m3、磷酸二銨100 kg 或腐熟餅肥200 kg。宜采用小高畦或壟栽培。定植前15 ~20 d 扣棚,當棚內10 cm 地溫穩定在10 ℃~12 ℃以上時定植。每畝定植4 500 ~5 000 株,行距50 ~60 cm,株距20 ~25 cm,定植后地膜覆蓋。
3.4 溫度與通風管理。定植后1 周左右不放風。緩苗后外界氣溫尚低,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一般不超過32℃不放風,當溫度降至25℃時關閉風口,使夜間溫度保持在15℃以上。隨著外界氣溫的逐漸回升,應逐漸加大通風量,白天溫度25℃~32℃,夜間14℃~16℃。
3.5 肥水管理。定植時澆透水后,一般坐瓜前不再澆水。結瓜期逐漸加大澆水量,結瓜盛期經常保持地面濕潤。進入結瓜期開始追肥,一般每7 ~10 d 追肥1次,每次每667 m2沖施尿素15 ~20 kg、磷酸二氫鉀10 kg 或硝酸鉀20 kg,或腐熟糞稀500 ~1 000 kg。
3.6 吊蔓和植株調整。大棚春茬黃瓜定植密度大,應及時吊蔓、引蔓,使植株空間均勻分布。隨時摘除卷須、病葉及下部老葉、黃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