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鳳虎
(饒陽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饒陽 053900)
目前,饒陽縣麻山藥年均種植面積350 hm2,近年來,滴灌技術的應用在饒陽縣麻山藥生產中悄然興起,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歡迎,成為饒陽節水種植模式的重要典范。
1.1 可以實現均衡供水。滴灌是小水勤澆可使土壤處于麻山藥生長的最佳狀態,不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
1.2 有利于減少畸形塊莖的產生。由于灌溉水以水滴方式滴入土壤,水量小,下滲慢,不會造成土壤的過度板結,這樣有利于麻山藥塊莖的發育。
1.3 施肥均衡且肥效高。滴灌采取小水勤澆的方式,隨水多次施肥,實現肥料的均衡、精準供應。由于植物根的向水性、向肥性,形成肥水吸收的互促效應,增加肥料的吸收率,從而提高肥料的施用效果。
1.4 節省人工。傳統的澆灌方式有時需要鋪設管道,另外還需巡查、修整畦壟,費工費力。而滴灌管道一直鋪設在地里,只要合上電閘即可開始澆水,不需要一直盯守,可以騰出手來干其他的田間管理工作。
1.5 減病省藥。使用滴灌較好的保持了土壤的通透性,減少了漚根發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減少了地表徑流,從而減少了根莖腐病等病菌的隨水傳播。
1.6 減少淋溶污染。滴灌減少了肥料隨大水的淋溶,降低了對地下水的污染,從而保護了環境。
1.7 增產增效。滴灌技術的應用,實現了“水肥一體化”,同時也減少了農藥使用,從而可以生產出品質更好、產量更高的麻山藥,實現增產增效。
2.1 結構。滴灌系統由過濾器、施肥器、主管、支管和田間滴灌帶組成。首部過濾器一般采用疊片式過濾器;施肥器采用水桶加直流水泵的方式動力加注;主管道一般采用直徑125 mm(5 寸)的黑色PE 軟管;支管一般采用直徑75 mm(3 寸)的黑色PE 軟管;田間滴灌帶一般采用迷宮式滴灌帶或者質量更好一些的貼片式滴灌帶,每667 m2用量1 100 ~1 200 m。該技術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每667 m2投資約200 元。
2.2 鋪設時間。在麻山藥播種后搭架前鋪設。
2.3 鋪設方法。一般來說,在支管兩側設30 m 滴灌帶是比較理想的長度,田間鋪設一般盡量采用多級“豐”字結構,灌溉均勻度比較好。比如南北180 m長條地塊,南北鋪設1 條150 m 主管道,遠離機井的一頭留30 m 不用鋪設主管道,在離機井近的一頭30 m處東西向接2 根支管,然后再每隔60 m 接2 根支管,主管與支管形成一個“豐”結構,支管上也是朝2 個方向接滴灌帶,形成小一級的“豐”字結構。滴灌帶要在每個種植行鋪設1 根。如果使用貼片式滴灌帶在鋪設時要注意滴水孔向上。當然如果地塊較小可采用一級“豐”字結構或梳狀結構。一級“豐”字結構是將主管道鋪設在地塊中央,然后在主管上順種植行鋪設滴灌帶。梳狀結構一般將主管道鋪設到地頭后直接接滴灌帶,滴灌帶從種植行的一頭拉到另一頭,1 行鋪設1 條,同一種植溝內的2 條滴灌帶末端打結并用木棍一同固定。鋪設滴灌帶時要注意每隔一段覆一些土或用U 形鐵絲壓住,防止風刮移動。一般以7 ~8畝作為一個澆灌單元比較合適,如果小于或大于這個面積,需要在主管道鄰近機井位置加1 個回流管,回流管要加一個閥門,必要時要打開閥門使部分水流倒灌回井內以降低水壓。
2.4 肥料選擇與用量。一般前期選擇平衡型水溶肥,后期選用高氮高鉀的水溶肥。也可以根據麻山藥需肥規律,選用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尿素、碳酸氫銨、硫酸鉀、硝酸鉀、硝酸鈣、硫酸鎂等肥料進行配肥,配肥時要注意相互之間不要產生反應,形成不溶性沉淀。不能選用顆粒狀復合肥。為便于掌握施肥用量,一般是每次隨水追施10 kg/667 m2。
2.5 澆水量。平均10 d 左右灌水1 次,前期和后期灌水間隔時間長一些,可15 d 左右灌水1 次,而高溫干旱季節要7 ~8 d 灌1 次,10 月上旬停止灌水,每次灌水量控制在20 m3/667 m2,全生育期控制在350m3/667m2以內。
2.6 注意事項
2.6.1 施肥時要先灌水一段時間,再加注肥料,最后再灌一段時間水,將管內肥料沖刷干凈,防止形成鹽性結垢而堵塞滴灌帶。
2.6.2 注意巡查,如有鳥啄蟲咬導致的破損,要及時處理,一般是剪斷,重新用專用接頭連接。為防鳥啄,可用機械將滴灌帶覆蓋薄薄的一層土。巡查時也要注意檢查滴灌帶堵塞是否嚴重。
2.6.3 為節省人工,滴灌帶一般是一次性使用。
2.6.4 施肥直流水泵要注意選擇可用自家電瓶車電源的型號,這樣便于直流水泵取電。
2.6.5 選擇地塊前注意考察機井出沙情況,如出沙嚴重,則盡量避免選用此地塊,或提前建設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