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欣
(河北無極中學 河北 無極 052460)
高中階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這為學生的主動探究打下基礎。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這是迎合新課程標準中要求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體現,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數學知識的特點,掌握探究式教學的原則,設置相應的探究情境,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進去,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1.1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這是針對原來的“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來說的,課堂學習過程主要是學生的活動,教師要發揮指導的作用,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把學生看做是學習的參與者,師生之間是一種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1.2 為學生創造探究的情境。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不外乎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對知識的探索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進行擴展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1.3 對學生多進行激勵式評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總結有評價才能有提高,不能看著熱熱鬧鬧一節課,實際沒有效果。所以,探究式課堂教學要看效果,而課堂教學效果要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進行體現。在對課堂進行評價過程中既要看到本節課的成功之處,也要看到課程的不足,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要從多角度來看待學生的表現,在對學生的評價上要以表揚和鼓勵為主,以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2.1 自由開放。在一般情況下,探究應該是自由開放式的,不能人為設定障礙,為此,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學生的任何想法都可以表達,只有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的思維才能不受約束,才能更好的培養數學發散思維,為進一步解決問題創造條件。
2.2 地位平等。探究活動是師生在一種地位平等的前提下進行的,在這個前提下,學生可以自由大膽地提出數學問題,并發表意見、闡述觀點;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和時間,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尤其是對于學生的一些創造性想法,更要予以重視。
2.3 鼓勵表揚。好孩子都是鼓勵出來的,這句話對于高中學生也同樣受用。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鼓勵。因此,教師在探究活動中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尤其對能夠提出問題、發表自己見解的學生更要及時表揚,以激勵其積極性,促使他們更加積極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3.1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中教師的啟發和引導非常重要,教師要在對課堂內容透徹掌握的基礎上才能自然而然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素養,以增強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
3.2 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關注。一個好老師不僅要有高的學識水平,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實際上,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的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教師要本著對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指出學生學習上的不足之處,給予學生學法的指導,尤其是在探究式教學中,有些學生摸不著門路,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使其能夠更快地適應探究式教學方法。當學生有疑問時教師也要給予其必要的幫助,為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創造條件。
3.3 重視課堂總結。在課堂探究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要及時對這些問題進行整理,對其中的探究成果予以肯定,通過匯總加工使探究成果能夠上升為一種理論,在以后的探究活動中能夠起到指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