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艷
(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高級中學 河北 滄州 061108)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高中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將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依據,以考點為根本進行授課。在這種教育觀念以及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學生更多的只是了解化學考試的重點,而并非從根本上掌握化學知識的本質。其實,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要培養能力。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多的是培養動手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1.1 教師以考點為根據進行授課。在 《 考試大綱》的影響下,高中教師大部分以高考考點為重點進行授課,以節省時間為主選擇性跳過非考點。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死記硬背知識點,成為了一個應試教育下的考試機器,對學習沒有興趣可言。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可能是一個能得高分的“做題天才”,但卻沒有動手能力。
1.2 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差。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成為了試卷的奴隸,大部分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較差。其原因除了受學校實驗條件的影響外,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學校不重視,有的教師為了多講授知識點、多做題目而縮短實驗的課時,甚至取消一些實驗而改為學生自學實驗原理及實驗步驟。在這種情況下,也導致學生不重視實驗,進而導致實驗操作能力越來越弱。
2.1 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更加依賴教材、依賴老師,導致學生自學能力差。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在充分講解教材知識點的基礎上,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給學生播放一些有趣的化學實驗小動畫,使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教材中的實驗,更好的記住實驗步驟,提高動手能力。
2.2 充分運用生活材料進行實驗。化學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一味的傳授實驗原理,可以在課堂中插入一些趣味性實驗,利用一些常見生活物品來進行實驗,讓學生在理解實驗原理的同時也可以鍛煉動手能力。比如探究乙酸與碳酸的反應時,我們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醋與雞蛋殼為材料進行實驗,在觀察現象的同時也學習了二者的反應原理。在講述電池反應的時候,我們可以制作水果電池,學習電池反應的特點與條件。這樣的實驗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使學生學到了知識,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
2.3 留心觀察生活實驗現象。將化學教學與生活實例相結合,促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試著用化學知識解釋問題,這種方式不僅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比如,在學習氧氣與二氧化碳時,可以讓學生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來了解其特點,比如熄滅的火柴如果加大氧氣流通就會復燃,相反二氧化碳則會使其徹底熄滅。通過觀察生活的化學現象能推動學生主動融入課堂,使學習氛圍高漲。結合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進行教學,打破了一直以來學生坐著聽課的固有模式,使學生能夠主動發現,善于發現,領略了化學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2.4 及時更新化學實驗設備。影響學生化學實驗的最大因素便是實驗設備。許多學校因為經濟原因無法更新引進新設備,進而使實驗教學無法順利開展。針對這一問題,學校應該重視。實驗設備是保證實驗能有效進行的前提條件,充足的實驗設備能使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教學質量也會得到保證。
2.5 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化學作為一門嚴謹的基礎學科,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必須要有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才能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時要時刻提醒學生,在開展化學實驗之前要做出合理的預測,設計嚴謹的實驗步驟,并在過程中認真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為下一次的實驗打好基礎。
實驗探究模式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打破了以往的應試教育模式,不再單純地傳授課本教材內容,更多的是讓學生主動通過實驗實踐和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了解并學習化學知識,同時也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素養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