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敏
(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朱胡莊小學 河北 滄州 061100)
小學數學比較簡單,但是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無法真正理解領會抽象復雜的數學問題,從而造成其數學學習困難。此時,運用畫圖策略能夠將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幫助學生更輕松的去解決小學數學問題。
畫圖法,就是教師運用自己的思考、理解在黑板上進行作圖,以較為直觀、形象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解答問題的方法,畫圖的特點就是把文字轉變成小學生都能夠理解的圖形。通過畫圖,可以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各種能力的培養,如審美觀念、藝術能力的訓練。把數學問題與畫圖結合在一起,讓數學問題變得更簡單、更有趣,還能鍛煉學生的畫畫能力,讓學生體會在解答數學問題過程中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學習樂趣,從而實現教學的目的。
2.1 利用畫圖法指導學生直觀有效審題。小學生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在解決邏輯性較強的數學問題時,或者在學習新知識時都比較困難。例如,小學五年級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絕大多數學生都對“分數”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如果老師單純的用理論知識去解釋分數的概念時,學生就會很難理解分數到底是什么,它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此時,我們可以巧妙地運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畫一個圓,把其分成面積相等的3 份,如果把這個圓當作整數“1”,那么其中的一份就是1/3,這就讓小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更加簡單、直觀。
在審題過程中我們同樣可以運用作圖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題目。比如:小明和哥哥小華同時從家里出發,小明向南走了150 米之后停下,此時哥哥小華向北走了200 米也同時停下,問這時候小明和哥哥小華相距多遠。在讀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在紙上用線段畫出來,由“小明向南走150 米”畫向右的一條直線,“哥哥小華向北走200 米”畫向左的一條直線,這時很明顯地看到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就是小明和哥哥之間的距離。畫圖法可以讓學生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能輕松達到教學目的。
2.2 利用畫圖法指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計算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重中之重,要想數學學得好,計算能力一定要好。如果能將數與數之間的關系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來,對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將會很有幫助。
在剛接觸10 以內的加減法時,有些學生可能對這些不是很了解,就會無從下手。這時老師可以先將數字比作火柴,通過畫圖策略將“2”用兩根火柴表示,“4”用四根火柴表示,“2+4”就表示在原有的兩根火柴上加上四根火柴得到6 根火柴,從而就能得出“2+4=6”這一數量關系。待學生理解后,便可以舉一反三進行減法計算,如“6-4”就是原有的六根火柴減去四根火柴還剩下兩根火柴,得到減式“6-4=2”。
通過畫圖的方法,學生很快就學會了10 以內的加減法,并理解了加減運算的內涵,對于學生后續在學一百以內、一千以內的加減法,就會變得更加簡單。
2.3 利用畫圖法指導學生梳理解題思路。在一道數學問題中,題目審視和數量分析都完成后,下一步就是梳理解題思路。同樣,運用畫圖法也能夠幫助小學生簡單的完成這一步驟。比如:有一個小杯子和一個大杯子,把900 毫升的牛奶倒入其中。大杯子的容量是小杯子的2 倍,問大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小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針對這一道題,我們可以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去幫助學生梳理、解決問題。首先將大小兩個杯子用單位線段表示出來,然后再根據題中所給條件畫出線段圖,這時就不難看出大杯子與小杯子的數量關系,即小杯子×2=大杯子;再讓學生依據大杯子與小杯子的數量關系來解決問題。如果小杯子的容量為a毫升,大杯子的容量就是2a 毫升,可以得出一個等式a+2a=900,這樣也就求出了這道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