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柏合
(呼和浩特市氣象局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努力提升氣象預警能力,及時準確發布極端性、突發性、災害性天氣預測預報信息,是氣象服務的核心。
1.1 氣象預警能力的定義。氣象預警能力應該包括準確的預警信息、全面的氣象信息內容、快捷的發布時效、對預警信息的有效跟蹤監視、對未來預判能力和預警信息發布的覆蓋程度。
1.2 如何提升氣象預警能力。提升預警能力的首要問題,是盡量保證預警信息的準確性。準確的預警信息在氣象服務中至關重要。如何才能提升預警信息的準確性,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2.1 預報員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重視各類預報員培訓、定期輪訓、預報競賽,通過學習新的理論、技術和方法,進一步提高預報員理論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幫助預報員建立科學有效的預報思維、思路;預報技術交流總結要常態化,在總結中凝煉科學問題,做到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在科研中解決問題,然后再應用到業務中,加強預報員自身經驗積累。
1.2.2 熟悉呼和浩特地形、地貌和氣候特點。地形引起的云物理變化和對不同尺度云降水變化,可以導致地形對當地氣候以及天氣尺度系統產生影響。例如大青山和庫布齊沙漠都會對天氣產生影響。預報天氣時還應根據本地氣候特點進行訂正調整,從而提高預報準確率。
1.2.3 合理使用預報工具。根據使用各種預報工具的經驗,選擇偏重參考對本地預報較為準確的預報工具。
1.2.4 借鑒周邊各地區氣象局預報管理和經驗。預報業務人員應該走出去,借鑒他們好的預報工作方法、激勵機制和管理經驗,在積累了基本預報經驗,全面掌握各地天氣預報思路的基礎上,來提高預報準確率。
1.2.5 關注天空狀況及其他氣象要素變化對溫度預報的影響。氣溫是天氣預報中的基本氣象要素之一,其變化受緯度、海拔高度等影響,同時又受天空狀況、天氣現象、日照、風、地表狀況等因子的影響。
1.2.6 攻克預報中的難題,搞課題,找項目。科研與業務相結合,保證預報員每年有一定的時間進行科研和總結,促進其由預報工匠轉為預報科學家,形成以專家型預報員為核心的預報研究團隊。
1.3 信息內容設計。在專業專項氣象服務工作中,要區分氣象要素與行業生產的關系,根據不同預警信息對用戶生產的不同影響來編輯內容,給出必要的提示,增加預警信息的有效性。
1.3.1 提高發布時效。注意各種媒體渠道暢通,保證信息發送速度;要注意預警的時效性,臨近災害性天氣發布預警,可能使用戶猝不及防,影響防災效果。
1.3.2 跟蹤預警信息的發展。預警發布后,還要隨時注意天氣的變化,及時發布未來天氣信息,為用戶恢復生產提供依據。
1.3.3 擴大預警信息的覆蓋面。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發布預警信息,比如電視、廣播、短信、微博、微信等,在有重大天氣時,爭取通過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手機實現全網發布。
2.1 做好氣象服務。嚴密監視天氣變化,分析可能出現的災害性天氣,并盡快做出判斷,及時發布和解除預警信息,幫助用戶迅速恢復生產,最大限度的為企業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
2.2 做好重要天氣總結。災害性天氣過后,分析氣象服務的漏洞和不足之處,明確今后如何改進,從而進一步提升氣象服務的預警能力。
2.3 及時回訪客戶。對用戶的防災情況及時回訪,與用戶面對面交流,了解在防災減災過程中的需求,不斷總結經驗,提升服務效率。
總之,不斷學習、改進、創新,提升天氣預警能力,是每一個氣象預報服務人員必須重視的,只有不斷提升預警能力,及時準確發布極端性、突發性、災害性天氣預測預報信息,才能為社會經濟、人民生活提供更加有效的氣象服務,為大眾生產生活防災減災起到關鍵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