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峰
(河北省河間市財政局 河北 河間 062450)
行政事業單位是非營利性機構,在財務管理問題上與營利性企業不同,核算工作較為輕松,但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部門肩負著當地行政機關所賦予的特殊職責和重任,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應做好內部控制工作,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促進當地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下面筆者就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與風險有效防范措施進行簡要的論述,與讀者共勉。
1.1 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認知較差。目前大多數的行政事業單位相關人員對內部控制工作的認知度較低,對于內部控制的具體工作細則不夠了解,雖然在一些單位設立了內部控制部門,但是工作流程不夠明確,導致該部門并未發揮內控管理作用。
1.2 缺少完善的內控管理體系。諸多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內容側重形式,沒有對單位內部控制內容進行詳細記錄。例如,某單位的內部控制內容包括動態預算項目,但是單位的預算系統卻沒有及時更新維護,或者內部控制要點中關于合同賬目分類的內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并沒有做到有效劃分,導致內控管理體系不完善。
1.3 缺少對單位內部風險評估重要性的認知。多數行政事業單位也缺少財務風險評估機制,對于一些風險問題沒有給予重視,從而無法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
1.4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欠缺,有待提升專業綜合素養。目前單位普遍存在財務人員配備不足的情況,特別是人數較少單位,一人肩負會計、出納、人事等多種崗位,在財務問題上專業知識不足,容易出現處理不當的情況。另外,單位財務人員年齡大,不善于運用計算機等現代技術,導致工作效率不高。
1.5 需要加快信息化內控體系建設。行政事業單位的信息化內控體系建設需要不斷提高,目前的預算編制系統以及采購平臺、政府公務之家等項目建設并不完善,資源整合存在技術難題,不能夠使內控系統發揮重要作用。
2.1 增強單位人員的內部控制認知度,提升單位人員的參與性。單位主要領導要對內控系統的建設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并且要加強員工的內控管理以及風險防范知識的培訓,提升單位財務人員的參與積極性,將單位職務進行合理的規劃,確保工作質量。
2.2 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機制
2.2.1 建立內控部門,監察部門擔任負責人。單位還要建立內部控制部門,確定部門責任制定內控工作細則,定期對單位內控要點進行討論商議,發揮部門職能,進而減少風險。
2.2.2 基層單位由于人員不足,可以考慮引進第三方核查的方式,定期對本單位的財務數據進行審計。
2.2.3 定期優化財務監督機制。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監管系統是單位進行內部控制的基礎,在財務監督制度的制約下,進行行政事業單位的服務工作,保障服務工作的規范性,并且對各個控制要點流程方面進行監督,比如預算編制、采購等。
2.2.4 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評估制度。在完善了內控管理體系后,也要引進第三方評估機構,制定風險評估制度,確定風險評估的時間、流程以及評估標準的相關內容,尤其針對財務相關工作,必須經過科學全面地評估后,制定書面報告。最后由單位班子成員研討關于書面報告的可行性,以此來降低財務相關工作的風險。
2.2.5 加強人員專業能力培訓。財務人員要定期參加各種培訓課程,學習關于發票、采購、一體化平臺的操作等新知識,增強信息化技術能力。單位也要鼓勵員工參加各種技能考試,并不斷地完善相關的培訓方案和制度,有效提升單位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