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俊
(昆明市東川區農村能源環境保護監測站,云南 昆明 654100)
一直以來,黨和政府對農村的發展和建設十分重視,也出臺了很多鄉村振興的政策和措施,使我國農村的建設邁進了新階段和新模式。在農村能源的使用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環境和生態的保護力度,通過采用清潔的種植、生產和加工技術,營造出環境友好型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
農村能源環保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確保村民的身體健康,提升生活品質,促進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避免對能源的浪費,能源環保關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在農村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加以重視。但是,目前在能源環保中依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還需要加以解決和創新,這樣才能夠確保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不被破壞。在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農民的環保意識還相對比較薄弱,很多農戶受到傳統思維和認知的影響,對能源使用和生態的保護不夠重視。我國的農業歷史比較悠久,一些傳統的觀念和習慣等,已經深入到農業生產和種植中,在很大程度上對環境的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造成限制,阻礙生態環保的進程,使得節能環保的農業生產技術在推廣中受到一定影響。
部分農村地區的農村能源使用管理機制還不夠完善,沒有建立全面化的農村能源管理體系,在農村能源的使用中存在鋪張浪費、隨意性等特點。加上在農村能源環保中的資金、技術、設備以及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還不強,對農戶的補助范圍也比較狹窄,部分農業環保項目難以高效化地開展和實施,部分地區的資源浪費比較嚴重,污染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在經濟發展以及新能源應用的過程中,很多農村地區也推廣了一些農村能源項目,如沼氣、天然氣、太陽能熱水器、節柴灶等,但是在能源的使用以及新能源的推廣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之處。對新能源的規劃和布局還不夠科學,新能源的服務體系也不夠健全,新技術的推廣受到一定阻礙。同時在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中,也缺少一定的指導性,新能源推廣的效率不高,影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新時期下,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需要從多個角度和領域中開展,增強生態環境建設的科學性與全面性,讓更多的農戶能夠投入到生態環境建設中,增強我國的農業發展實力。
要積極推廣新能源,創新農業生產模式和技術,并提高農戶的環保意識,使其主動參與到能源環保的生活模式中。同時還要結合當地的特色以及現有的生產條件等,設置出對應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如,推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對動物的糞便進行回收,將其深加工,制作成有機肥或者生態肥,搭建循環農業的生產體系;避免動物養殖中產生的糞便或者廢棄物對土壤或者水源造成破壞。因此,需要加大對農村生態建設的投入力度,充分吸收社會資金以及企業投入到生態建設中,如,建立農村廢棄物回收處理加工基地,對廢棄物進行二次利用。同時,還要對沼氣、天然氣、太陽能等新能源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如,推廣太陽能路燈,代替傳統的路燈和照明方式,也可以采用太陽能或者風能發電裝置,滿足農村地區對電能的需求。在推廣的過程中,也要滲透節約能源、環境保護方面的宣傳與教育內容,讓農戶能夠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并積極采用新能源代替傳統能源。在農村能源保護以及生態環境建設的實踐過程中,積極有效地推廣以及應用新能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依托于新能源的廣泛且科學使用,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傳統能源,進一步夯實以及提升農村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同時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護農村生態環境資源。在新能源的開發以及利用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農村地區的發展實踐以及自然資源特色。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除上述主要的新能源利用方式外,還可以結合農村地區豐富的水能、地熱能等,切實有效地提升新能源的整體應用成效,更好地保障新能源的利用水平。
要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建立綠色農業生產的示范點或者試驗田等,采用綠色生產技術展開種植和生產。如,利用滴灌技術,轉變以往大水漫灌的方式,進而節約水資源,防止對水資源的浪費。一直以來,在農村地區,廣大農戶環保意識淡薄,以及受傳統灌溉技術的影響等,在進行農田灌溉過程中,往往采用傳統的漫灌的方式,不僅造成較大規模的水資源浪費,同時也給土壤帶來一定影響。如,一些農業化肥在漫灌的過程中深入土壤中,極容易造成土壤板結等問題。為此,在農田灌溉的過程中,應該行之有效地創新灌溉的方式,積極采用高效化、節約化的滴灌技術。滴灌技術的應用,能夠將水分精準地傳送到農作物需要的部分,也能夠有效降低水資源浪費與消耗的問題。
還可以采用生物防控技術防治病蟲害,利用害蟲的天敵或者微生物等消滅害蟲,嚴格控制對農藥的使用量。積極研發比較清潔環保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并進行推廣,逐漸創新農業種植和生產方式,促進農村地區能夠綠色化、生態化發展。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實踐過程中,積極高效地應用綠色無污染防治技術措施,不僅能夠有效降低農業化肥對農作物以及土壤的污染,還能夠有效保護農村地區的水資源等。為此,在實踐過程中,應該積極有效地進行科技創新,不斷推廣應用綠色防治技術以及生物防治技術。
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中,生態環境建設還需要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率,可以將農副資源按照類型進行管理再利用。在當前信息技術持續快速發展的進程中,為進一步夯實農村生態環境的整體保護力度,同時也為了更好地提升農村生態環境的質量,應該科學全面地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依托于信息技術手段,行之有效地進行農業生產環節的監控以及把關,更好地提升管理水平。如,在自然災害的監控過程中,借助信息化技術,獲取詳細全面的數據信息,有效地開展監控管理工作,精準全面地研判、分析農業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惡劣天氣、污染超標等。同時,在農業資源的綜合開發過程中,還應該全方位貫徹“變廢為寶”的方針,將農作物秸稈等殘留物,通過技術變革以及優化等方式,將其進行重新開發以及廣泛化的應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率,也能夠真正實現資源的重復高效化利用。如,依托于科學技術手段,將農作物秸稈等開發成為青貯飼料,同時加強農村田園清潔宣傳工作,有效防止農業廢棄物隨意堆放或者丟棄的情況發生。
此外,還應該鼓勵農村地區發展立體農業或者循環農業,打造具有特色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如,建設梯田防止水土流失;推廣稻田養魚,既可獲得魚產品,又可利用魚吃掉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排泄糞肥,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為水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在新時期下,要進一步轉變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打造出集約化與生態友好型的發展體系,就需要從生態平衡的視角出發,堅持退耕還林,穩定農業生產結構,促進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村生態建設在很大程度上要防止人為對自然和環境的破壞,從農戶的環保意識、生產技術以及種植模式等方面出發,搭建出綠色、科學的體系,提高農村地區能源的使用效率,防止浪費,才能建設美麗新農村。
農村生態環境建設中,要加大對新能源應用政策、環境保護理念以及農村發展新模式等方面的宣傳力度。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平臺,將環境保護相關的知識和技術制作成為小視頻或者圖文并茂的形式,方便農戶觀看和學習,也能夠將能源生態保護的推廣范圍進一步拓展和延伸。農戶認識到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并提升自身環保意識,可以在農業生產、種植的過程中自覺保護環境并采用新能源進行發展。同時,政府部門還應該對農村的環境建設進行全面規劃與布局,做好完善的管理工作,提高對農村環境建設的整體水平。生活垃圾作為污染農村生態與環境的一個因素,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對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分類處理工作,為農戶指導垃圾分類的標準,并鼓勵農戶能夠將垃圾分類投放,這樣更有助于對垃圾的二次利用和開發。同時還要加大對垃圾分類處理與回收的監督力度,對部分垃圾處理不科學或者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個人與集體進行處罰;對自覺遵守垃圾分類標準或者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新能源的利用等方面具有突出貢獻的個人與集體進行獎勵。形成示范和帶動效應,提升農戶對環境保護的主動性與自覺性,使得生態環境建設的效率更高。并且還應該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做好合理布局,設定出對應的垃圾投放點或者處理集中點等,遠離河流或者水源,防止在農村垃圾處理中對河流造成污染。在農村能源保護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過程中,廣大農戶是關鍵性的參與主體,只有其充分全面地認知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自覺主動地優化自身的行為,不斷夯實自身的實踐工作,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的過程中,并將環境保護等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才能夠真正提升能源保護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整體力度。為此,在實踐過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宣傳、推廣、教育引導等手段,最大程度武裝農戶的思想,切實提升其環保觀念以及環保意識。
在農村生態建設中要全面落實環保、綠色的發展理念,推動農村經濟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宣傳并使用綠色農業生產技術,構建生態農業。從多個角度發展農村經濟,打造出特色農業,降低農業生產中對環境的污染。如,可以結合生態文明的理念,優化農業發展的結構,避免對農村地區進行盲目建設或者隨意開發。最好依托當地的人文、地理等自然景觀發展新興產業;結合旅游業、特色養殖業等,從多個角度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在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加強能源開發以及保護,實現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是非常重要的立足點,也是非常關鍵的路徑。在實踐過程中,應該充分全面地結合農村地區的發展特色,科學全面地把握好當地優質的自然資源,積極打造復合型農業,科學構建現代化農業,最大程度夯實農業發展的整體成效,更好地提升農業經營發展的水平與成效。在當前階段下,將農業生產以及觀光休閑農業等相結合,在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進程中,持之有效地提升農業生產的整體附加值,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也能夠為農村地區的持續快速發展注入全新的力量。為此,在實踐過程中,應該充分全面地推動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此外,在新能源的使用和開發方面,還應該邀請高校的專家或者教授等,到農村地區進行考察,并為農戶宣傳新能源的使用方式,推廣清潔技術。同時,政府部門還應該定期組織生態環境保護的教育和培訓活動等,邀請專業人士為農戶講解綠色生產技術,并深入到農業生產的一線中。示范并指導新技術,確保農戶能夠掌握和熟練應用,完成農業生產和種植的轉型升級。在此基礎上,還要引進一批具備創新意識以及專業水平的農村生態建設工作者,并投入生態環境建設所需的設備、資金以及技術等,通過帶動和引領,推動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的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與能源環保建設需要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以及農戶的接受程度等,將宣傳和推廣滲透到各個環節中,激發出農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熱情,使得農村生態環境能夠得到極大改善,也避免對能源的浪費。采用新能源和新模式提高農業生產的水平,強化農業經濟的發展效率,推動可持續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在新時期下,農村經濟發展中要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力度,采用新能源代替傳統能源,減少對農村生態和環境的破壞,提高農業種植和生產的效率。同時還要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做出合理的規劃和布局,加強監督和引導,提高農戶的環保意識,并大力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和模式,避免在種植或者養殖中對環境造成影響。積極回收和處理廢棄物,建立統一的垃圾處理基地,全面落實垃圾分類政策。此外,加強對農業生產新技術和新設備的研發力度,投入生態環境建設的設備和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