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妍
(長春市南部新城公園綠地管理中心,吉林 長春 130000)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水平不斷深化,尤其是大量重工業發展,對現階段的環境情況產生了極為嚴重的影響,阻礙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踐行和提升。在園林綠化建設中,園林綠化園林施工管理要素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需要相關企業、工程管理人員正確認識園林綠化建設的各個方面,采用科學有效的施工方式、養護措施,大大提升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質量和水平。當下,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關注程度正在逐漸提升,如何有效降低環境污染、改善生態成為了綠化建設中不容忽視的環節之一。
園林綠化建設中的施工管理、種植技術、養護技術是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進行園林綠化建設不僅能夠提升環境建設質量,還能夠保證園林建設中種植的樹木健康成長,展現出綠化的審美性和藝術性[1]。園林綠化建設工程需要根據植物生長的習性選擇種植與養護方式,保證工程建設的整體質量。植物是園林綠化建設中的主體,其種植和養護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一旦出現特殊的自然情況,或者是工作人員養護方式不正確,便會造成植物感染病蟲害,甚至是植物死亡的現象。鑒于此,在園林綠化建設之前需要做好詳細的土質勘測、植物研究、圖紙設計工作,為后續的建設與養護工作奠定基礎。
在苗木選擇的過程中最好能夠選擇本地品種,在源產地種植能夠提升苗木的成活率,降低運輸和種植過程中對植物的不良影響。在選擇進口、區域引進的植物時,需要對引進地區的土壤、水分、氣候環境進行詳細研究,適當結合本地氣候進行調整,保證植物對本地的氣候能夠有效適應,力求能夠提升植物的耐寒性、耐病蟲害能力等。在園林建設中還需要避免植物運輸的時間、距離過長,尤其是一部分跨地區、跨生境的運輸,“大樹進城、南樹北調”等現象也是如此。雖然外地引進的植物具有新穎的特點,也能夠吸引群眾的目光,但是對本地的環境適應能力較差。因此,應該切記種苗選擇的“十六字方針”,即植保先行、本地為主、注重實效、內外結合[2]。
為了促進園林綠化建設的穩步推進,需要從綠化建設的各個方面進行可行性、可持續性分析,結合植物種植區域的自然環境、生態環境、地理環境等調整種植方式,保證園林綠化建設的有效性。與此同時,園林設計師在進行整體設計的同時還需要保證植物搭配的視覺效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園林建設需要保證良好的審美價值,提升形象建設的質量。在不同品種植物搭配的過程中,需要尊重植物的生長需求和特點,避免植物出現病蟲害和其它異常情況。
園林綠化建設的施工進度直接決定園林綠化的成本,施工進度縮短能夠減少機械設備的租賃時間、減少工作人員的薪資、縮短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等,進而能夠降低園林綠化的一系列費用。反之,一旦施工時間延長,則會增加工作人員薪資、設備租賃費用等,不利于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成本管理。園林綠化在項目正式建設之前,需要進行詳細的計劃和部署,綜合考慮工程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評估工程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及時將工程建設的相關事宜向社會公示。在園林綠化推進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工程建設承包企業與環境保護部門之間的聯系,由環保部門的監督監管人員對工程進行全過程監督,實現園林綠化的“綠色”轉變[3]。
只有技術優良的園林綠化工作人員,才能夠為綠化建設奠定良好基礎。為提升工作人員的能力與職業素養,需要相關企業和部門進行施工前的人員培訓和指導,提升工作人員對工作內容的熟悉程度,避免出現施工疏漏和問題。此外,在施工階段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對既定的工作內容和建設項目進行合理劃分,并且對每一個工作人員的工作項目進行分配,保證在綠化建設中一旦出現問題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實行責任追查,引導工作人員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自身的工作內容和責任,有效提升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和積極性,保證其能夠端正綠化工作態度,提升綠化建設質量[4]。
早期的園林綠化建設,建設單位應全面分析和準備,客觀分析建設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并根據實際施工條件提出解決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園林綠化推進的過程中需要盡量縮短建設時間,盡量降低對環境、居民的影響。同時,按照施工過程有序地將設備布置到現場,減少設備進出的頻率,提高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效率。
園林綠化建設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原材料,其中一些材料的應用對園林綠化周圍的環境影響十分嚴峻。在園林綠化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建設人員、設計人員都能夠具備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選擇綠色建筑原材料,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在園林綠化推進的階段,需要設置專項監管人員,保證原材料質量優良,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消耗。
在園林綠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植物的移植和栽培工作,植物由于更換了生長區域,遠離了熟悉的環境和土壤,自身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為了有效提升植物種植成活率,需要選擇科學的栽植方式,利用專業技術、養護方式奠定植物生長的良好基礎。工作人員在植物栽植前,需要詳細了解不同植物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生長環境,適當調節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在灌溉、施肥等方面盡量符合植物的需求,保證植物所需的水分、養分充足[5]。
在我國提倡綠色建筑發展的背景下,現代化的建筑企業需要將綠色建筑的理念與園林綠化實踐相結合,提升園林綠化中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提升園林綠化的整體水平和使用效果,維護環境質量的穩定發展。在綠色建筑實施的過程中需要盡量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嚴格控制綠化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廢水、廢渣、噪音等。在園林綠化中選定的機械設備也需要進行嚴格控制,選擇能源消耗較少、環境影響較小的設備,降低資源緊張程度。
在堅持種苗篩選“十六字方針”的前提下,設計時要盡量做到植物種類多樣化。種類多樣化的優勢就是可以兼顧不同生態系統、考慮不同生態交互、模擬和諧的自然生態環境。這一理念與植物養護工作相結合,指的是利用生態環境中病蟲害之間的制約效果,選擇不同的昆蟲、動物等提升綠化建設中的生態環境豐富性,能夠有效避免單一病蟲害造成的園林大面積蟲害現象。如,我國北方地區的道路兩端均使用楊樹和柳樹作為行道樹,而鱗翅目毒蛾類害蟲是這類樹木的主要病蟲害,在沒有天敵的制約下,行道樹出現病蟲的現象十分常見。一些地區街路行道樹榶槭的種植,導致光肩星天牛蟲害的發生,造成榶槭葉片枯黃、掉落,影響綠化景觀,而且由于光肩星天牛的危害位置逐年提高,也增大了防治的難度。長春市2015年新建的普陽廣場在盡量做到種苗本土的情況下,將優選的14種落葉喬木、2種常綠喬、7種灌木以及草坪、花卉等交錯栽植,既能夠形成綠化建設的良好視覺效果,還能夠提升綠化建設中的生物種類,阻礙不同病蟲害的影響與傳播,降低植物感染病害的幾率。根據以上園林建設可見,在植物選擇上需要營造穩定且豐富的區域生態環境,借助多樣化物種的幫助,提升園林建設質量。特別是脆弱的城市生態系統受大氣、環境、噪音等影響較大,只有園林生態系統穩定,才能對病蟲害產生較強的抵抗力[6]。
園林綠化建設中植物出現病蟲害或者死亡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缺水。因而,在綠化建設中植物灌溉需要進行詳細設計,在不同的季節給予植物不同的水分補充。在春季、秋季、降水較少的時間段需要增加植物的灌溉量,避免植物出現缺水情況。在夏季光照強度較大的時候,植物自身的生命活動十分旺盛,植物葉面蒸騰作用十分活躍,也會出現缺水情況。而冬季較為干燥,土壤中的含水量也在逐漸下降,在澆灌的過程中更需要加以重視。可見,園林綠化工作中的灌溉環節十分重要,需要結合不同的時間段制定相應的灌溉量,為植物的良性生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害蟲會嚴重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甚至導致植物死亡。在植物感染病蟲害初期,會出現葉片枯黃、萎縮等現象,隨著病蟲害對植物的影響逐漸深化,植物會出現死亡現象,嚴重影響園林綠化建設,造成不必要的資金損失。工作人員在進行病蟲害防治時,需要調查區域內環境中存在的植物病蟲害種類,明確園林建設中選擇植物極易感染的病蟲害種類,充分了解害蟲的分布規律,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提升園林綠化中植物的抗病蟲害能力。
不同植物生長對土壤環境的要求也不同,在開展園林綠化建設的過程中,為了提升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長質量,需要對當地的土壤進行詳細勘察。與此同時,還需要深度調查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營養物質等,建設詳細的植物種植養護機制。如,當植物中缺少磷元素時,則極易出現葉枯萎情況;植物中缺少鎂元素時,則會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發揮,不利于植物健康成長。建立詳細的植物養護機制能夠有效提升園林建設的整體質量。
3.4.1 土壤及容器的選擇與準備
在園林綠化工作開展之前,需要對綠化區域的土壤進行詳細分析,判定其中存在的微量元素是否有利于植物生長。在土質較差的情況下,可對土壤進行消毒、施肥、土壤改良等不同的處理方式,避免土質問題影響后續的植物生長。夏季施工建設可以根據植物的規格準備木箱、藤條筐等容器,包裹植物根莖,避免水分蒸發。
3.4.2 植物的修剪與運輸
針對部分需要移植的植物可以適當修剪植物的根莖,修剪時間在植物移植前7d左右,修剪之后需要消毒、涂抹保護劑,保證植物健康。在運輸的過程中需要使用草繩、麻布包裹植物根莖,避免水分流失。
3.4.3 種植穴及土球的直徑
在夏季進行植物移植,需要保證種植穴的直徑合理,可略大于植物種植標準,給予植物足夠的生長空間。當植物種植穴中存在垃圾時,則需要清除垃圾、更換清潔的土壤,適當添加肥料,給予植物生長良好的環境。
3.5.1 灌溉與排水
適量的灌溉能夠有效提升植物的成活率,對于一些水分需求量不大的植物可以在樹葉上噴灑水,澆水工作應當避免在中午進行。
3.5.2 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能夠有效提升土壤的透氣性,便于水分、養分滲透。在不同季節中松土的頻率也應當加以調整,在溫度較高的時候松土次數應當保證在每2個月1次。除草可以使用化學藥劑和人工除草等方式,在除草之后,及時清除雜草,避免雜草中的病蟲害影響植物生長。
3.5.3 施肥
施肥的時間段有2個,植物的休眠期和種植之前,施肥的頻率需要以植物生長的規律和需求為準,花草應當在開花前期和后期施肥。保證施肥時間能夠與植物需求相吻合,避免出現肥量過多的現象。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逐漸深化,人們生活質量水平與日俱增,對于環境質量的關注程度逐漸增加。為了更好地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需要強化園林建設水平。在園林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在工程設計、施工管理、養護澆灌等方面加以重視,進而能夠提升我國生態環境,并且為相關的綠化工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