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峰 劉 虎 胡春玲
(東光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東光 061600)
辣根又名“西洋山芋”,別名馬蘿卜、西洋山榆菜,為十字花科根菜類的一種,以肉質根為食,肉質根具強辣味。肉質根中富含有特殊辣味物質,辣根耐貯藏,可直接食用,也可作為調味品的原料,加工成調料后,在國外倍受青睞。
近年來,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辣根因其美味、安全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市場行情看好。東光縣根據國際農產品市場需要,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從2004 年開始引種辣根。經過多年試驗研究,總結辣根精準高產栽培技術,目前在東光縣及其周邊已經形成了華北地區最大的辣根種植和加工區,年加工能力超萬噸。辣根抗逆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較其他農作物省工省力,管理簡便,經濟效益高。
辣根的肉質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具有興奮神經、增進食欲之功效,在日本作為食用生魚片的調味品。近年來研究發現,辣根中所含黑芥甙可以抑制胃癌細胞的繁殖。
辣根是十字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肥大肉質根,根須根四列,外皮呈黃白色,根肉白色,有強烈的辛辣味。一年生辣根多數根分布在5 ~40 cm 的土層,最深度可達1.9 m,辣根對土壤適應性強,尤以中壤土為最佳,pH 值以5.7 ~6.8 為宜。辣根喜冷涼而忌濕,可耐受-38 ℃的低溫,在大田無防護可安全越冬。辣根在地溫6 ℃以上時開始生長,人工栽培的辣根多數在4 月中旬出苗。7、8 月份氣溫高、濕度大,辣根以地上部生長為主;當氣溫低于21 ℃時,其地下部分生長加速,是形成產量重要時期,11 月初開始收獲。畝產量1 500 ~1 700 kg。
3.1 精準選種,科學儲藏。辣根自花不育,生產上多用種根繁殖。優良的種根對辣根的質量、產量影響很大,當季辣根收獲后,要及時選留健壯種根。選擇當年生無外傷的側根,適宜長度為14 cm 左右,中間部位粗度0.7 ~1.6 cm,每畝需種根50 ~60 kg。種根在常溫下易失水萎蔫,應及時挖溝儲藏。選背風向陽處,挖深40 cm、寬60 cm 的儲藏溝,長度不限。將種根扎捆,每100 條用繩扎成一捆,直立放入溝內,用含水量10%左右的濕沙填滿間隙,頂部覆土20 cm。儲藏期間要定期查看,及時補充水分,防止發熱腐爛。
3.2 適時整地,精準施用底肥。出口蔬菜要杜絕污染,種植辣根的地塊一定要生態條件良好。有機肥可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辣根品質和產量,作基肥一次性撒施。深耕有利于辣根地下部分生長膨大,可于冬前或早春深翻30 cm,整平耙細。整地前每畝施農家肥3 000 kg 或商品生物有機肥400 kg,氮-磷-鉀含量為20-12-13 的硫基復合肥120kg,或相應含量的單質肥料。
3.3 精準定植,合理密度。辣根耐寒性強,從11 月中旬到翌年4 月中旬都可以定植。河北中南部地區一般在3 月中旬到4 月初定植。
3.3.1 機械栽培。一般采用起壟覆膜鋪滴灌帶一體機作業,起壟、覆膜、噴藥、鋪設滴灌帶、定植一次完成,栽培質量有保障。覆膜采用0.008 mm 黑地膜,保溫保濕防雜草。按照壟高30 cm,壟距80 cm 起壟,按照株距30 cm 定植,畝定植密度2 800 株。
3.3.2 人工栽培。定植費工,有斜栽、平栽、橫栽不同栽培形式,生產上多采用斜栽,斜栽入土較淺,有利于辣根生長。定植時用比種根略粗的木棍,在壟上打18 cm 深的孔,孔與壟面呈45°,然后將種根插入孔中,注意根段頭部向上,不可彎曲或倒栽,定植后覆土3 ~5 cm,栽植完成后膜下滴灌造墑,出苗前壟間噴施40%乙草胺除草劑。
3.4 加強田間管理,精準用水。辣根種植采用黑膜覆蓋和膜下鋪滴灌帶技術,可有效防止雜草生長,澆水方便及時,節水環保,并且可以隨水施用水溶肥,實現水肥一體化,達到節水、省肥、環保的目的。滴灌采用“看苗、按需、分期”的原則。定植后滴灌一次定植水,畝用水15 ~20 m3,澆足澆透,有利于緩苗;5月中旬至6 月上旬,隨氣溫升高及時澆水,每畝用水10 方左右,每隔7 ~10 d 滴灌1 次水,同時結合滴灌隨水用高氮磷低鉀水溶肥5 ~10 kg。7、8 月份進入雨季,不旱不澆水。同時自葉片辣根封壟后,每隔10 d 噴施“天達2116”葉面肥600 倍液2 次,可提高抗旱能力;進入7、8 月份雨季,可噴施磷酸二氫鉀600 倍+天達2116 葉面肥600 倍液,促進根部膨大,增產15%以上。
3.5 合理選用農藥,及時防治病蟲害。辣根抗病能力都較強,其根狀莖散發出辛辣氣味,病蟲害較少。
3.5.1 黑斑病
3.5.1.1 病害癥狀。葉片染病初期,葉片上呈現近圓形褪綠斑點,染病中期斑點擴展至4 ~8 mm,病斑變為暗褐色,周邊具黃色暈圈,后期可穿孔;葉柄染病產生梭形凹陷斑,呈暗褐色,溫度大時可見黑色霉層。
3.5.1.2 發病規律。主要以菌絲體通過土壤、種子傳播,也以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相對濕度高于80%、氣溫20 ℃~24 ℃,利于傳播,潛育期5 ~7 d。
3.5.1.3 防治辦法。①用無病株上留種,播種前用75%百菌清拌種;②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性;③發病初期以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莖葉,連噴2 ~3 次,隔10 d 噴1 次。
3.5.2 菜青蟲。幼蟲咬食辣根葉片,葉片被吃成篩網狀,嚴重時可造成絕產。菜青蟲應以農業防治措施為主,如:避免連作、清除殘株;協調化學、生物防治方法,適當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如:保護天敵,選擇低毒高效農藥,可在蟲害發生早期噴施滅幼脲25%懸浮劑2 000 倍液,或噴施2.5%功夫乳油1 500 倍液。
3.6 適時收獲,精選種根。辣根在11 月初份進行收割。辣根收獲的商品部分去掉須根和雜土,削去葉基,防止失水,及時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