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新棟
(衡水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2016 年11 月30 日,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其中指出,利用地方資源優勢,加強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為中小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具有教育意義的實踐教育場所,推進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的發展。自2017 年起,從國家到地方,都先后評選出了多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作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主陣地,如何加強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實現其教育價值,從而不斷提升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活動品質,增強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2020 年6 月,衡水市教育局公布了首批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包括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衡水濱湖新區)、閭里古鎮、孫敬學堂(衡水濱湖新區)、衡水侯店毛筆廠(衡水濱湖新區)、衡水市質量科普基地(衡水高新區)等多家單位。10 月,將衡水桃城機場(中國航協衡水航空飛行營地)(桃城區)、冀州博覽館(冀州區)、青少年軍事素質拓展教育基地(棗強縣)、衡水野生動物園(武邑縣)等14 個單位作為“衡水市第二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要求各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研學實踐教育活動,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提高中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力求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研學實踐精品線路,開發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學實踐活動課程。
1.1 基地建設基礎深厚
1.1.1 衡水歷史悠久、地位重要。衡水位于河北省東南部,所轄冀州為九州之首,曾涌現出董仲舒、孫敬、孔穎達、高適、孫犁等眾多歷史名人。閭里古鎮孫敬學堂就是以東漢時期儒學大師孫敬命名的,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也在該市。
1.1.2 全國教育高地、師資力量豐富。衡水市是河北省的中等教育強市,中國百強中學名單中衡水中學榜上有名,并在全國8 個省份中有18 所分校;近十年僅到衡水中學進行參觀研學的人數就高達17 萬人。
1.1.3 交通便利、區域功能完善。衡水是貫通南北東西的鐵路交通樞紐,被譽為“黃金十字交叉處”。境內有高速公路5 條,能快速到達各個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可接待多批次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
1.2 涵蓋多種類型。研學實踐基地按課程內容劃分為自然資源類(1 個)、知識科普(9 個)、體驗考察類(4個),其中知識科普類數量最多,占總數的64.3%。
1.2.1 自然資源類。如衡水湖國家自然保護區,通過和大自然的直接接觸,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索,激發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探究欲望,同時讓學生懂得尊重自然、保護自然。
1.2.2 知識科普類。衡水侯店毛筆廠、衡水質量科普基地、河北養元智匯飲品股份有限公司、冀魯豫邊區省委黨校展覽館、中國工農紅軍河北衡水冀州新中國外交官紅軍小學、田園棉文化園、耿長鎖紀念館、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中國馬文化博物館安平展館等知識科普類基地,通過科普研學資源的共建共享,以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質。
1.2.3 體驗考察類。閭里古鎮孫敬學堂、綺苑農莊、河北冠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現代農業培訓基地、三策書院等體驗考察類研學基地,專注學生思想的多維發展。
1.2.4 拓展訓練類。包括水上、海外和場地三種類型,如紅色教育基地、大學校園、國防教育基地、軍營等,主要用來培養學生面對突發情況時良好的心理素質,積累實戰經驗。
1.3 合作單位權威。衡水14 個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在各自領域內,甚至在全國范圍內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和權威。自然資源類基地涵蓋了國家5A 級旅游景區,知識科普類基地囊括博物館等重點單位,體驗考察類的閭里古鎮、孫敬學堂不僅是國家4A 級旅游景區,還是河北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均具有代表性。
2.1 基地基礎設施不完善。目前衡水市各研學基地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各項基礎設施還不完善,拓展訓練類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為空白。
2.2 研學旅行的理論建設亟待加強。因為衡水市研學旅游工作推進較晚,各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尚未從理論層面對研學旅行開設的目的、依據、實踐過程、未來發展等方面進行宏觀建構。
2.3 基地與學校的銜接工作不順暢。研學旅行是豐富學生閱歷、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而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承擔著一定的教育任務,在研學旅行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實際上,基地并不屬于教育系統,對于學生的培養缺乏系統的認識,這也就導致研學教育基地的課程設計可能和學校課程目標不符,不能有效的將“研學”和“旅行”結合起來[1],從而讓研學旅行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基地如何承接本地與外地中小學生的研學旅行、如何與學校有效進行對接,都是各相關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
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應立足實際,保證基礎設施的完善;明確研學內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積極引進人才,保證研學活動的質量和專業性;完善安全保障體系,為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各項工作的開展和基地的穩定運行提供保障。
3.1 基地硬件設施建設。各基地結合學校課程內容要求,一是配備相應的教學實踐器材,二是配備相應的保障設施,如醫療衛生室,或者在一些體驗區設置安全保障設施[2],來保障基地的正常運轉。此外,也要對周圍優秀的教育資源進行開發,保障整體教育資源的豐富性。
3.2 基地軟件設施建設
3.2.1 科學進行課程設計。作為學校教育的一種延伸,基地要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結合當地資源特點,明確任務目標,有效銜接學校教育的內容,制定出最契合學生素質教育的項目方案。
3.2.2 認真規劃研學路線。研學路線也會對研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衡水研學實踐基地統一組合、統一行動,通過了解青少年認知規律[2],熟悉他們的年齡特點和體力情況,將研學路線設計作為重要的內容進行分析和研究,根據研學活動的先后順序對學生連貫性學習認知的影響,并結合路途遠近、季節不同準確設計研學路線。
3.2.3 創新機制,積極聘請和引入人才。實踐基地要積極創新人才聘用機制,充分挖掘社會人才資源,聘請一些具有較強教育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教師,以及專業的講解員和輔導員[3],邀請能工巧匠、非遺傳承人等作為實踐教育基地的兼任教師,對研學旅行實踐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專業指導。
3.2.4 建立研學實踐評估體系,綜合測評研學實踐教育活動效果。建立基地研學成果多元化評估體系,對學生在研學旅行中的知識與技能以及綜合素質表現進行全面考察,了解活動組織是否到位,導師講解與引導表現如何,場地設施、硬件軟件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等[4],為后續基地的建設和完善提供依據。
3.3 構建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要堅持安全性原則,建立基地安全保障機制,制定相關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安全保障責任,落實安全保障措施,確保研學活動的安全開展;組織基地研學工作人員、教師進行安全教育,提升全員安全意識;安全警告和安全標志設置在醒目位置,讓參與實踐教育活動的師生清晰可見,對潛在的安全風險要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
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是研學實踐教育活動有效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從狹義的角度講,研學活動以學生為本,豐富了學生的第二課堂知識,增強了他們的素質能力。從廣義的角度講,研學旅行活動促進了政府高質量整合相關資源,全力提升衡水旅游品質,充分發掘衡水市文化歷史內涵,拓展自然景觀區、農業產業園區、博物館、傳統文化體驗項目,同時帶動了周邊旅游業的發展,農民的就業與收入提高,也為衡水市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提供了更多實習、就業的機會。
在研學實踐基地的建設過程中,衡水市立足實際,努力完善機制,注重教育實踐結合,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空間,在數量、規模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今后的發展中,一是要通過政府及社會各界支持和幫助,從制度層面將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規范化,保障基地的健康可持續發展[5];二是從實踐層面落實制度,建立健全評價機制,把中小學組織學生參加研學實踐的情況和成效作為學校綜合考評體系的重要內容;三是構建完善的合作機制,與全國各地中小學校溝通交流共建研學實踐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