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暉
(甘肅省農業信息中心,甘肅 蘭州 730030)
區塊鏈技術契合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現實需要和內在需求,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5G等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區塊鏈技術的賦能,將推動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深度變革。對農業農村信息化而言,利用信息技術擴大信息化基礎設施覆蓋面,提升農業農村大數據決策力,推進數字鄉村治理服務效能,提高“甘味”農產品知曉率,發展智慧農業,引領農業、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變革。進入新時代,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賦能區塊鏈技術,以信息化推動甘肅省農業農村信息化,繼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近年來,甘肅農業農村信息化在保持穩定中力求發展,在有序推動常規性工作中探索創新,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創造了良好的局面。據走訪調研得知,主要成效表現分為以下幾方面。
據統計,在甘肅省56個縣、60個信息采集點、8個農產品批發市場、5個省級監管機構配置了信息采集設備。利用物聯網技術、遠程視頻監控等對大棚溫濕度進行控制,自動放風、澆水、施肥、二氧化碳發生、自動卷簾及自動喂養等技術得到了較為普遍的應用。
重點圍繞“牛、羊、菜、果、薯、藥”6大產業,以蘋果、馬鈴薯、蔬菜、豬肉等重點農產品為研究方向,通過數字化手段,利用信息系統匯總、分析、研判價格指數,初步形成了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機制,為價格研判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同時,建立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蔬菜、小麥等農業生產管理,畜牧飼養精確管理等自動監測與智能化控制系統。
甘肅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經濟效益突出,社會效益良好,以隴南農產品電子商務為引領的電商模式為經濟社會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甘肅農業信息網”“12316三農信息服務平臺”“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順應信息時代發展潮流,在農業政策宣傳、咨詢,農業、畜牧業技術推廣以及農民、農村輿情動態方面發揮了很好的正向引導作用。據統計,“甘肅農業信息網”累計發布各類信息155.2萬條,在農業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增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316三農信息服務平臺”累計解答農民各類咨詢300多萬例,日咨詢量1 300多個,制作電視節目近310期,播出廣播直播節目8 000余期,網站、微博、微信上傳發布信息10萬余條,發布各類農產品供求信息20多萬條,組織專家出現場超過1 000次,現場培訓農民50多萬人(次)。“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在農業農村輿情動態掌握方面發揮了精準、及時的作用,為服務“三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研判和輿論引導作用。
區塊鏈技術具有分布式賬本、非對稱加密等特點,區塊鏈機制的全程留痕、不可篡改、隨時溯源等功能,可以看作一種由技術約束的智能合約和數據共享機制。區塊鏈技術契合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現實需要和內在需求,區塊鏈技術的推廣應用,將推動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深度變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應用和農業農村信息化的發展工作?!稊底粥l村發展戰略綱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以及中共甘肅省委 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均對農業農村信息化提出了戰略部署和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但是甘肅農業農村信息化還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比如,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技術應用范圍較小,農產品供給端和需求端信息不對稱、數字化水平總體滯后,農業信息化復合型人才不足,農業農村信息化技術培訓較少等。需加強“三農”數據在甘肅省農業農村領域的共建共享,使信息技術尤其是區塊鏈和大數據技術與農業農村信息化有機融合。
面對新時代新發展階段,甘肅農業農村信息化立足農業農村,融入鄉村振興,讓區塊鏈、信息化理念在農業農村信息化各項舉措中凸顯,信息化技術在農業全產業鏈中貫穿始終,信息化手段在農產品市場鏈中延伸拓展,以區塊鏈視域下的信息化推動農業市場化、帶動標準化、提升品牌化,讓“三農”搭上信息化快車,享受信息化帶來的紅利。
利用區塊鏈技術,推動農產品產銷順暢銜接,把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5G等信息技術應用于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基建”領域,加快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推進農村寬帶網絡升級改造,不斷提升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能力,使掌握使用信息技術的農民數量大幅增加。加強互聯網與農業農村深度融合,可促進農產品產銷銜接、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幫助農民增收、促進鄉村振興。
結合甘肅農業農村發展特點與重點工作,深入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資源應用和產業發展,建設全省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瞄準壯大提升“牛、羊、菜、果、薯、藥”6大主導產業,建立集生產、加工、儲運、銷售、消費等環節的全產業鏈數據分析服務模型。開展數據資源普查,摸清底數,梳理在用的信息系統、工作中形成的業務數據,明確數據量、數據更新周期、數據格式標準、數據保密公開性等問題。在“三農”政策文件,農技推廣人員、管理人員、經營主體之間信息實時共享,數據交換追溯,以避免信息閑置、重復等現象發生,達到精準匹配。在不同地域分部門之間、同一地域中不同行政部門之間的“準入式”區塊鏈機制,深化部門內部的縱向和橫向交流與合作,建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內外連貫的甘肅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提高大數據分析預測能力。加強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有關單位、企業、個人重要信息可采用私有鏈技術,將權限寫入智能合約,任何操作必須征得所有參與方的共識,規避通過公開互聯網傳送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問題。進行數據共享時,將現有信息和數據進行聚類、清洗和規范化處理,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進行數據的共享和使用,切實保障信息安全可靠。
立足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地域特征,借助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工程,打造本地區數字農業農村建設特色,鼓勵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探索研究數字化發展、治理、服務模式,推出一批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典型。以“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為契機,加快組建縣級產業化運營主體,進一步發揮“互聯網+”優勢,推動農產品“賣得出、賣得好”,促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產業產銷協會、龍頭企業等多元力量,強化分析師隊伍建設,形成開放、多元、共享、互促的全產業鏈信息監測預警工作格局。注意平衡“技術治理”和“人為治理”之間的關系,應在明確鄉村治理的具體目標、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方式和邊界等前提下,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由各參與主體共同協商探討智能合同的具體條款和架構,借助區塊鏈機制提高鄉村治理精準化和智能化水平。
借助新媒體手段,以“牛、羊、菜、果、薯、藥”6大甘肅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繼續做優做強甘肅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圍繞甘肅省特色產業,聚焦重要農產品品種,開展全產業鏈大數據應用試點,建立覆蓋全產業鏈條的數據采集體系和供應鏈體系,打通產業鏈各環節核心數據的采集、分析和應用。繼續推廣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各農業主體可以通過節點安全可靠地共享與分布式賬本中所有區塊具有同等價值的完整區塊鏈副本,從而實現不同農產品、不同地域和農產品市場的農業數據信息共享。積極主動延伸、拓展甘肅省農產品市場渠道,讓“甘味”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迅速提高。
農業農村領域各主體通過節點共享不同區塊的農產品信息、管理信息、政策信息等,從而使產品鏈、技術鏈、產業鏈形成有機銜接,促進“產、學、研、用”深度合作,推動創新協作和智慧農業發展。結合甘肅區域優勢,在智慧種業方面引領示范,通過區塊鏈技術推動種子品種、質量和市場主體可追溯。完善農情、災情、病蟲情和土壤墑情以及農藥、肥料等生產資料信息化監測管理手段,有序發展智慧種植業。通過環境感知、精準上料、糞污處理等數字化設備,實現牛、羊等畜產品屠宰、交易、流通等環節信息共享、互聯互通,讓智慧畜牧業快速發展。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農機裝備和水產養殖方面推廣應用,發展智慧農機和智慧水產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