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華
(宣化科技職業學院 河北 宣化 075100)
建構主義是一種關于知識和學習的理論,強調學生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加工處理,從而獲得新知。在高職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建構主義原則開展教學活動,既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也不能忽略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是信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教師是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引導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也為學生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1.1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對知識重新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在學習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對知識進行再加工,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實現知識的遷移。建構主義理論和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相一致,是符合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1.2 創設理想的學習環境。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的行為,學生知識的獲得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實現的,因此,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教學,賦予學生在學習中更多的自由,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討論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對所學內容實現意義建構。
1.3 對學生學習進行檢驗。建構主義認為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真正的掌握知識,并在實踐中進行運用,因此,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必須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驗,那么,這種檢驗不能是單純的考試,而是要把學生置于社會背景和真實情境中,查看學生在實際中的運用。以高職數學教學為例,也就是看學生如何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不是能夠真正的學以致用。
2.1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數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尤其是高職數學更側重于對學生應用能力的考查,這是由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決定的。為此,教師要能夠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一個有效的教學情景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設計教學情景時,要考慮將情景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能夠真正的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而體現數學的價值,實現教學目標。
2.2 組織開展協作學習。協作實際上是一種集體智慧的交換和分享,協作學習也是建構主義學習方法的一大要素。眾所周知,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每位學生的數學思維也有差異,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只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去學習,那會遇到很多困難。而開展小組協作學習,使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集體的思考和討論,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對話,彼此之間對數學問題形成統一的意見,能有利地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2.3 重視意義建構。在數學學習中要重視意義建構,通過學習對事物之間的性質、規律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有明確的認識。數學知識其實更側重于邏輯思維,教師要盡可能地幫助學生認識和掌握數學內容的性質和規律,這些都需要學生進行認真的思考,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使數學思維得到拓展。例如,高職數學的微積分知識,教師如果單純的講授理論知識,對于基礎較差的高職學生來說很難接受,會失去學習興趣。相反地,如果教師能夠將微積分與學生學過的函數極限知識聯系起來,就能幫助學生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使微積分知識變得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