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芬,姜大奇,宋文東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農業農村局,山東 煙臺 264100)
花生是牟平區主導產業,牟平區也是山東大花生和出口大花生的主產地之一。良好的氣候、土壤條件和農戶較為豐富的種植經驗,牟平花生產業發展一直比較穩定,常年種植面積1萬hm2,平均產量300 kg/667m2。為實現花生產業的新突破,牟平區爭取到了2018年山東省“第二批糧油(花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該項目于2019年實施,極大促進了牟平花生產業振興,現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取得的主要成效和成功做法總結如下,為牟平花生產業未來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項目實施以綠色高效為目標,以合作社引領、科技入戶為平臺,以提高技術到位率和農機作業率為重點,通過創建百畝攻關區、萬畝示范區,0.27萬hm2輻射帶動區,推動區域內花生產業的發展和全程機械化作業水平的提高。根據牟平區花生生產布局,將項目區落實在莒格莊鎮、水道鎮、高陵鎮、玉林店鎮和武寧街道辦事處5個鎮街,涉及170個村、面積0.33萬hm2。要圓滿完成花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選擇較高的土壤肥力是基礎、綜合應用各項實用技術是手段、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是關鍵。為保證項目的順利開展,牟平區整合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全國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等項目的支持,做到了優勢互補、統籌兼顧。
攻關區面積6.67 hm2,圍繞綠色高質高效開展攻關,集成花生綠色高質高效標準化技術應用,收獲期經煙臺市農業專家測產驗收,在特別干旱年份平均產量532.6 kg/667m2;示范區種植面積666.67 hm2,開展新品種引進篩選試驗18個、示范品種5個。花生配套技術得到全面推廣,平均產量431.5 kg/667m2;輻射區0.27萬hm2,大力推廣實用技術。通過示范區的輻射帶動,引導農民轉變常規種植方式采用新技術,達到增產增效的目的。輻射區平均產量356.0 kg/667m2,比項目區外增產54.2 kg/667m2。
項目區內采用抗旱耕作、全部地膜覆蓋、膜下滴灌等節水灌溉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膜下滴灌技術實施800 hm2,花生整個生長期滴灌比農戶普遍使用的管灌節水40%;采用深耕深松、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等改良土壤措施,提升耕地質量,提高土壤肥力;采用配方施肥、分層施肥等技術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化肥使用量,項目區農戶比普通農戶減少化肥使用量15%,節省成本24元/667m2;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技術,安全、經濟、有效地將有害生物造成的損失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下,同時有效減少農藥用量和殘留。統防統治面積達0.13 萬hm2,減少農藥使用量25%、降低成本11元/667m2。通過以上技術措施實現了節水、減肥、減藥的“一節雙減”目標,降低了化肥和農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
項目實施期間,邀請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煙臺市農業科學院、青島農業大學、煙臺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單位的植保、土肥、育種、栽培、農機專家18人次,進行了5次技術培訓;在花生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現場技術觀摩2次。通過技術培訓、現場觀摩和相互技術交流等方式,培養了300多名鄉村技術人才。這些技術人才來自于“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業合作性負責人、新型職業農民和周邊群眾“看得見、問得著、跟著學”的土專家。人才培養為花生產業的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并打造出“設施全、技術新、輻射強”的花生科技示范基地2處,讓農戶觀摩學習有了固定場所。通過各種培訓提高了廣大農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積極性。
項目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小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綜合協調,明確責任分工,加強組織領導,搞好統籌協調,強化措施落實,加強監督檢查,確保項目順利開展。專家指導小組負責項目具體實施運行,實行專家和技術員責任制,負責制定和落實技術方案,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技術指導和組織測產驗收、總結等工作,量化任務指標,確保關鍵技術落實到位。
一是物資發放到位。所需農用物資和農用機械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進行采購,主要發放給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農業專業合作社、重點村。花生品種重點采購了花育22、青花7號,異丙甲草胺乳油除草劑、可降解地膜和農業機械31臺(套)。所有采購物資全部在大田生產前15 d落實到位。
二是技術指導到位。多次邀請國家、省、市花生體系專家實地指導花生生產;成立了30人的技術指導團隊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實行專家包片負責制。各鎮(街)相應開展了各類技術培訓,共下鄉巡回指導300余人次,累計培訓人員3 000余人次。
三是試驗示范到位。示范區內引進了2個出口大花生品種和3個高油酸花生品種進行示范,篩選出適合本地區種植的有苗頭花生品種。另外,集中展示了膜下滴灌,降解膜應用,節水、減肥、減藥新型農機具,全程機械化作業等技術成果。
四是社會化服務到位。根據區域實際情況制定了機械化作業服務實施方案,經過申報、評審、公示,確定了29家新型經營主體提供相應服務,主要開展機耕、機播、機收和病蟲害統防統治。項目區內機械化統一作業面積共計0.29 萬hm2次;采用無人機等其他機械化統防統治作業面積0.13 萬hm2。
五是宣傳發動到位。示范區設立了項目標識牌,介紹了示范區內種植的主要品種及采用的關鍵技術,讓農戶“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在省、市、區三級媒體宣傳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成效6次,代表煙臺市在全省電視工作會議中典型發言1次,在全市花生工作會議上典型交流1次,召開全市花生綠色高質高效技術觀摩會1次。
一是統一種植品種。普遍選用了增產潛力大、抗逆性強的高產優質出口品種。二是統一肥水管理。在花生生長過程中根據農時季節發布土壤墑情預測預報信息,指導農戶及時進行田間管理。三是統一病蟲防治。區植保站積極做好病蟲預測預報,及時掌握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動態,及時印發病蟲情報,指導群眾開展病蟲害綜合防治。四是統一技術指導。技術指導員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解決群眾在生產中的疑難問題,并將“花生技術規范”明白紙及統一技術要點送到千家萬戶。五是統一機械作業。項目區內旋、耕機械化作業率達100%,播種機械化作業率達98%以上,收獲機械化作業率達70%以上。
在牟平有大成食品和楓林食品兩家花生加工龍頭企業,年加工花生食品4萬t,是項目與企業合作實現共贏的基礎優勢。項目依托兩家龍頭企業,推行“企業+示范區+農戶(合作社)”訂單農業發展模式。同企業共同積極推廣符合出口標準、產量高的花育22、青花7號花生品種,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嚴防農藥殘留超標,合作面積達0.27 萬hm2。企業就近收購合格花生,節省了成本,而農戶由此增收100元/667m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