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秀紅
(云南省紅河州元陽縣新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紅河 662400)
農業生產不僅僅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助力,更是社會穩定的根基。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機械化的應用,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病蟲害同時也在阻礙農業生產進一步發展[1]。與世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生產新技術的推行較為滯后,原因是綜合性的,既有傳統認知上的落后,也與農業生產者綜合素質普遍偏低、居于偏遠地區等有直接關系。為讓我國的農業生產再上一個臺階,農業生產者就要跟上病蟲害防治的發展趨勢,學習病蟲害防治的新技術[2]。
物理防治技術在我國的發展實際上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作為傳統的農耕型國家,與病蟲害的斗爭,就是從物理防治開始的。在千年以前,我國的農業生產者主要利用陽光、溫度、人工捕殺等物理方式進行病蟲害的治理。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對農作物和環境幾乎不會產生傷害,但是缺點在于物理方法的效率相對較低。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前的物理防治已經脫離了傳統的手工捕殺、陽光暴曬等低效的方式,演變出了物理防護、誘殺、高溫紫外滅殺等方式,提升了防治病蟲害的效率,保留了對自然環境傷害較小甚至無害的優勢,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導下,物理防治是值得大力倡導的方式[3]。
農作物的病蟲害化學防治方式的出現,對于農業生產具有顛覆性的意義。相比于傳統物理防治手段,化學防治借助化學制劑,實現廣譜型消殺,對于多類別、大范圍的病蟲害都具有較為有效的防治效果。也正是基于此,自20世紀農作物病蟲害化學防治手段傳入我國以來,直到今天,化學防治仍舊是我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化學防治雖然高效,但是卻容易誘發害蟲向抗藥性進化,使得消殺效果大幅降低。此外,化學制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農作物的農藥殘留、毒素的富集等情況有影響,現如今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人們的生命健康,加之每年因有機磷農藥和其他農藥死亡的人數也不少,都給農作物病蟲害的化學防治打上了巨大的問號,也促進了更多新技術的衍生和發展。實際上,化學防治手段近年來也在不斷發展變化,高效、無害、低殘留是未來化學防治手段的主要發展方向和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正因為物理防治低效、化學防治有害,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手段成為時下更加熱門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手段,實際上,生物防治技術,就是利用害蟲的生物性特征,進行針對性防治和處理,在不影響自然環境的前提下,進行病蟲害防治。傳統的病蟲害防治,包括在農田內投放各種害蟲的天敵,例如于蝗災地區投放“鴨兵”,鴨子不僅能夠吃掉蝗蟲,他們堅硬的喙還能夠吃掉土中的蟲卵,對于病害的防治效果斐然。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當前以及今后的生物防治手段并不止于此,生物農藥技術、轉基因技術、拮抗微生物技術、誘導信息素技術、治病微生物投放技術的出現,推著農作物病蟲害的生物防治向著更加高效的方向發展[4]。
通過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施于農作物之后,激發農作物自主的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是一種介于生物技術和化學技術之間的病蟲害防治技術,該種技術綜合了化學防治的高效和生物防治的無害性。另外,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轉基因農作物都是農業發展的熱門關注點,其不僅高產,而且對于天敵病蟲害也能具有主動的預防作用。不過由于轉基因生物技術目前尚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尚處于發展階段。而當代基因工程應用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一個成功案例,將麝香石竹的自殺基因利用生物工程技術注入到農作物當中,能夠有效地對抗病蟲害。
輻射技術是一種物理防治手段和生物防治技術的結合手段。它利用物理射線照射害蟲的卵和幼蟲,使其發生變異,形成不育個體。當發生病蟲害時,將不育個體投入到病蟲害爆發區域,大量的不育個體獲得交配權后,不會繁育后代,導致了害蟲迭代過程中數量急速降低。該技術在針對一些特定的病蟲害已經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甚至導致了一些病蟲害在某些地區的絕跡,是非常具有應用前景的技術[5]。
土壤添加物技術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農作物病害防治技術。主要應用于各種土傳病害的防治。實際上,土壤添加物技術最早應用于土壤修復,在土壤中添加一些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改善土壤的結構和成分,幫助土壤完成自然修復。而現如今,一些學者嘗試著在農作物病害防治方面借助土壤添加物技術,在土壤中摻入一些有益微生物,改善土壤結構,預防土傳病害,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該項技術并沒有得到普及。
超聲波除蟲技術利用高頻超聲波進行除蟲,人耳能夠接受的聲波頻率有限,而很多害蟲則能夠接收到更加高頻的超聲波。利用這一特質,就能夠使用超聲波進行除蟲。目前來看,特異頻段的超聲波對于某些特定的害蟲種類來講,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微光除蟲技術通過改變光照條件,在不影響農作物的前提下,影響害蟲的生物行為和生長發育,可以達到除蟲的目的。
最后是在日本林業生產當中常用的一種通電除蟲技術,利用微弱的電流,對人體、其他動物、植物都不會產生影響,卻能夠殺死土壤中的蟲卵和幼蟲,起到保護樹木的作用。
這三種技術都是非常典型的物理除蟲技術,對于自然生態環境不會產生過多的影響,而且除蟲效率很高,值得推廣使用。
總而言之,就世界農業生產來講,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手段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每一種新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都有其特點和優勢,但是我國的農業發展,目前還是采用以農藥噴灑為主的化學防治手段,對于環境和人類健康都無益。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有明顯的滯后性。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對于農業發展的依賴程度不言而喻。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農業生產者,應該積極地轉變思維和心態,不斷學習和進步,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提升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水平,進而提升我國農業生產的產能,推動我國的農業生產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