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英
(甘肅省白龍江林業管理局蘭州北山生態建設局,甘肅 白龍江 730046)
林業產業既是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也對我國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加強林業管理,并對林木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病蟲害問題進行有效的治理,降低病蟲害問題對林木健康生長的影響,在提升林業產業發展質量方面意義重大。
人工重建區域以及森林資源濫砍濫伐比較嚴重的林地區出現病蟲害問題的頻率相對較高。究其原因,就是人工重建以及人類的濫砍濫伐對原有的森林生態平衡產生了破壞。森林系統中的物種數量與種類明顯減少,其對于病蟲害的抵御能力也會減弱。
生物物種的豐富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但是,個別林業管理單位為了謀求創新發展,大量的引進了新樹種。殊不知,這些新樹種的引進,雖然可以對原有的森林樹木種類進行豐富,但是也為病蟲害的入侵創造了便利條件。原有的森林系統本沒有形成針對相關病蟲害的防御體系,所以針對這些病蟲害的肆意傳播也沒有任何抵御能力。
害蟲為了生存與發展,會不斷地通過繁衍和變異來適應外界環境。根據業內人士的研究,發現只需要經過幾代的繁衍與變異,害蟲就會對相應的抗蟲害藥物產生抗體。害蟲的變異與繁衍,使得林業管理工作者在治理病蟲害問題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林業管理工作當中,如果林業管理部門的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有限,都會對病蟲害的治理產生影響。另外,針對病蟲害的治理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夠完善,那么也會使病蟲害問題頻繁出現,并對林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在林業管理工作中,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病蟲害治理效果,需要對導致病蟲害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在正確把握病蟲害問題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做好病蟲害問題的日常監測與管理。只有對病蟲害的各種信息進行準確的了解,才能夠制定出針對性的治理措施,降低病蟲害問題對林木生長的影響。另外,還需要對病蟲害的檢驗檢疫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視,完善相應的病蟲害檢疫工作體系,通過對病蟲害問題的預防,來實現病蟲害問題治理效果的最大化[1]。
針對病蟲害問題的基礎性治理工作,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針對樹苗的栽種,要對種植區域的土壤質量、自然條件進行全面的檢查與分析,提前預測樹苗生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病蟲害問題,并制定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其次,先加強病蟲害問題的消毒處理,然后再將樹苗安全、科學地種植到相應區域。再次,針對樹苗的選擇與種植,也需要做好相應的檢查工作,加強樹苗病蟲害誘因的檢測,嚴格按照相關種植要求進行樹苗種植質量的控制。最后,明確每一位林業管理人員的職責,及時做好種植區域的除草清潔工作,將病蟲害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在新時代下,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病蟲害治理工作當中,構建專門的病蟲害監測與預防平臺,在提升病蟲害治理效果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借助這一平臺加強病蟲害問題的預防與檢測,在正確把握病蟲害問題發生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將預防工作落到實處,提升病蟲害預防工作的針對性與準確性。其次,加強研究病蟲害問題的發生規律,加強各種數據的搜集,并將其與當地的地理信息系統進行結合,借助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強化病蟲害問題的治理效果[2]。
在部分地區的林業管理工作中,外來生物入侵是最主要的病蟲害問題發生的原因。針對這種情況,林業管理人員需要對植物檢疫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視,并借助立法手段來降低病蟲害影響因素在林業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傳播概率。同時,組建專業化植物檢疫團隊,加強載植車輛的排查,提高外來植物的檢疫標準。
首先,在林業管理工作中,需要借助無損防治技術的應用來提升病蟲害問題的治理效果,從而既可以對病蟲害問題進行有效的治理,又可以為林木的健康生長提供保證,不會對林木造成任何損害。其次,物理治理和生物治理是兩種既可以保證病蟲害治理效果,又可以滿足生態環保要求的方法。針對物理治理方法的應用,需要借助相應的物理工具,在物理技術理念的指導下,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滅殺。例如,光、電、微波等都是非常有效的物理治理方法。另外,餌木和明火也是非常常見的病蟲害物理治理方法,且不會對其他生物產生損傷。針對生物治理方法的應用,因為不使用任何化學成分,所以不會對林木和生物產生任何損害,具有明顯的生態性與環保性[3]。
綜上所述,在林業管理工作中,很多因素都可能導致病蟲害問題的發生,使林業產業的發展受到制約。要想對病蟲害問題進行有效的治理,就需要對病蟲害問題進行嚴格的監測與檢疫,做好相應的基礎性防治工作,注重物理治理和生物治理方法的應用。與此同時,還要借助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進行病蟲監測與預防平臺的搭建,通過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保證病蟲害問題的有效治理。另外,對外來植物進行嚴格的檢疫,并采取措施加強對外來生物的入侵的控制,才能對病蟲害問題進行有效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