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洪,趙呷龍,俄的科日
(金陽縣農業(yè)農村局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四川涼山 616250)
枇杷不僅口感鮮美,而且有著良好的藥用價值,特別是對于止咳化痰效果顯著。近年來,隨著其經濟價值的提高,很多果農都開始了枇杷的規(guī)模化種植,但受制于種植技術的影響,要想實現(xiàn)高質高產還存在一定的難度。鑒于此,要做好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和推廣,以緩解環(huán)境對于枇杷作物的負面影響。
要想達到枇杷高產的理想效果,科學合理的品種選擇是核心環(huán)節(jié)。只有選擇了特性優(yōu)良的品種,才具備提升枇杷產量的可能性。根據(jù)以往的經驗,我們在進行枇杷品種選擇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嚴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我們常見的枇杷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分別是白沙、大五星以及早鐘等系列,其各自的生長習性以及對環(huán)境特點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所以必須進行綜合考慮,以獲得穩(wěn)定的經濟效益[1]。
這里所強調的綜合性原則指的是從種植成本、收獲周期以及市場需求等多個方面進行評估,從而實現(xiàn)枇杷作物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以早鐘6號為例,其是由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果樹研究所于1981年選用“解放鐘”為母本,以“森尾早生”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的,是福建省和廣東省的主栽品種之一,同時在廣西、四川、云南等省、自治區(qū)也有栽培。從種植效果來看,該品種的樹苗長勢旺盛,樹姿挺拔,并且樹冠呈圓頭形,枝條為粗壯形且中等稀疏。
雖然夏葉的葉緣會出現(xiàn)反卷現(xiàn)象,但沒有“解放鐘”明顯,最重要的是葉斑較少,而且不易發(fā)生早期落葉。其果實的成熟期通常在2月下旬~4月中旬,果實為倒卵形或洋梨形,平均單果重55 g,最大可達120 g以上。果皮為橙紅色,中等厚度,果肉橙紅,厚0.89 cm,果質細膩、甜多酸少,香氣旺盛,可溶性固形物為11.9%,含酸量為0.26%,100 g果肉維生素C含量為6 mg,可食率達70.2%。正是因為該品種早熟、大果、優(yōu)質、早結豐產以及抗性強等特點,所以成為了國內外早熟枇杷中果形最大的一個品種,經濟效益相當高,深受果農和消費者的歡迎,適宜在我國東南和西南枇杷產區(qū)重點推廣。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嫩梢和葉片對敵敵畏、敵百蟲等藥物敏感,所以栽培上應禁止使用這兩種農藥。
枇杷作為一種常綠果樹,多數(shù)情況下生長在我國的南方地區(qū),而且因為沒有休眠期,所以整個樹體的養(yǎng)分消耗也相對較大,長勢相對落葉果樹來說也要慢。為了確保栽植枇杷能夠盡快地投產收益,種植基地的選擇至關重要。
首先,園地可選擇在平地、丘陵或者山地等區(qū)域,但要切記山地坡度不能超過25°。其次,要盡量選擇北面有高山的地方,以便于冷空氣的排除順暢。最后,要注意選擇園區(qū)的避風效果,不能在西北面的風口處建園,應確保周圍有茂密的植被以及大水體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枇杷有很強的忌地性,所以應避免出現(xiàn)連作,通常間隔10年時間再次種植[2]。
在種植基地選址確定之后,要對園區(qū)進行整地工作,主要內容如下:首先,建筑等高梯田或者挖魚鱗坑,同時也要做好排水溝的布設。其次,行間要挖深溝,以便于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積水影響作物生長。魚鱗坑比較適合丘陵地帶,這樣既能夠減少工程量,又能夠很好地保持水土。再次,在挖土的過程中,應盡量將表土和心土分開,并將有機肥、石灰等改土物質與心土一起分層回填至定植穴,用表土覆蓋,形成較高土墩。最后,每年都要進行清耕,例如,選擇在冬季清園階段、春季疏果時期前等進行除草和松土。條件允許時,每年冬季還要進行分次培土,平均每株培土400~600 kg,結合覆蓋地膜等措施,以增強抗寒力。
施肥管理對于枇杷的生長而言至關重要,但要注意施肥頻次和劑量的控制。一般情況下,枇杷的施肥分三個階段進行。
首先,在幼苗時期,施肥次數(shù)要控制在每年7次,將間隔時間控制在2個月左右,肥料種類多為磷肥,切記不宜過多,以免燒傷根部。
其次,結果期時要施氮肥和鉀肥,其施肥方式為撒滿表層,次數(shù)控制在每年4次左右。
最后,收獲之后為養(yǎng)護樹種要多施腐熟的農家肥,為來年的高產建立營養(yǎng)基礎。與此同時,為提高肥料的作用率,還可以科學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并將枇杷的根系修剪,防止出現(xiàn)水肥流失的現(xiàn)象。
枇杷樹在每年的10月下旬時要進行必要的果樹修剪工作,從而做好樹冠的高度控制。首先,根據(jù)經驗,當樹高超過2.5 m時,就可借助打頂技術抑制枝干生長。其次,在進行疏枝時,要將過盛的樹枝清除,并剪短花穗結果過多的部分枝條。最后,對側枝以及徒長枝可采取回縮的方法,然后大規(guī)模剪除病蟲、病弱枝。
與此同時,11月上旬可進行適當疏花,即同1個枝頭保留2朵花即可,多余花朵可全部去除,以使結果枝上的花能夠保留充足營養(yǎng)。如果結果過盛,則容易造成營養(yǎng)供給不足,因此在早果形成前期進行及時疏果至關重要。
常見的枇杷樹病蟲害有炭疽病和葉斑病等,其對于枇杷樹的生長和結果影響十分巨大,因此一定要做好防范。常規(guī)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首先,關注發(fā)病集中期,及時地摘除病枝、病果,并將其轉移出園區(qū)進行集中處理。其次,在冬季,一方面要及時清理病枝,另一方面要補充鉀肥,以有效提高抗逆性。再次,做好開溝排水和抗旱等工作。最后,采用藥物防治。一般使用波爾多液和大生可濕粉劑液等藥劑,每隔2周左右噴灑1次,連續(xù)施用3次左右。要做好藥物濃度的控制,以免病蟲害產生抗藥性。
對優(yōu)質枇杷高產栽培技術要點進行分析,首先要做好種植方案的優(yōu)化,然后充分結合環(huán)境特點和作物長勢,有針對性地調節(jié)枇杷生長過程,為最終的優(yōu)質高產建立基礎保障。與此同時,還要充分發(fā)揮我國農業(yè)體系的系統(tǒng)化作用,做好種植技術的科學創(chuàng)新,最大限度地解決農業(yè)生產問題,為果樹規(guī)模化生產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