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詹曉東
(四川省攀枝花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四川 攀枝花 614000)
攀枝花是全國“南菜北調基地”,隨著蔬菜基地規模化發展,蔬菜土傳病害危險極大,嚴重制約著攀枝花市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蔬菜嫁接育苗栽培能夠成功解決土傳病害的危害,同時能有效增強蔬菜的抗病性、豐產性,減少農藥使用量,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很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不同蔬菜品種嫁接育苗技術有所差異,通過對茄子嫁接育苗試驗研究,總結出適合攀枝花市的茄子嫁接育苗栽培管理技術。
購買育苗專用基質土、白色8米寬棚膜、黑色薄膜、防曬網、營養缽、嫁接刀、夾子等工具。
苗床選擇向陽避風、排灌方便、土質肥沃、無病蟲害,最好兩年以上沒種過同科作物的田塊,攀枝花地區一般采用簡易的塑料中棚或大棚內加小拱棚來進行即可。
方法一:用稻草燒苗床土。
方法二:藥劑消毒,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1∶1混合,混合噴灑在苗床上,并用膜將營養盤(杯)與土壤隔開,不能讓幼苗根系接觸到苗床土壤。
以本地墨茄為接穗,砧木品種宜選擇抗低溫、早熟、抗黃萎病、青枯病的品種。
方法一:溫湯浸種。用55℃~60℃溫水(2份鮮開水兌1份冷水)燙種15分鐘,種子倒入溫水時要不斷攪拌,不斷加入開水維持55℃~60℃的溫度,浸泡15分鐘后讓溫水自然冷卻浸種6~8小時,淘洗瀝干后進行催芽。
方法二:藥劑處理。用1/40000濃度的高錳酸鉀或其他常規殺菌劑浸種10~15分鐘,期間不斷攪拌,洗凈后溫水浸種6~8小時,淘洗瀝干后進行催芽。
方法一:恒溫箱催芽。將處理后的種子置于下鋪濕毛巾的發芽器具,上蓋濕毛巾,放在恒溫箱中,保持溫度27℃~28℃,每天檢查濕度,種子露白70%即可播種。
方法二:電燈催芽。自制簡易發芽箱,箱子四周覆蓋保溫,頂部安裝溫度計。箱內放幾塊濕布以增加濕度。催芽前恒溫后,再放入種子催芽。種子不要離熱源太近,防止濕度不夠和溫度過高而燒壞種子。每天檢查溫濕度,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方法三:人體(或雞窩)催芽。 將處理后的種子拌河沙澆透水,用濕潤棉紗布包好,外套一個塑料袋,不系嚴,然后隨身帶,夜間放在被窩里,或者放在雞窩里,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茄子砧木長得較慢,需要提前30天育苗。在日平均氣溫穩定超過15℃、棚溫升到25℃時播種。攀枝花早春栽培一般在8月~9月播種。播種前將苗床營養缽澆透底水,選擇晴天上午播種,將出芽的種子撒播在營養土上,蓋上1~2 cm細營養土,采用中棚等設施進行育苗,夏季用稻草覆蓋,冬春用地膜覆蓋,幼苗出土立即揭去地膜。茄子砧木3葉1心定植到穴盤或營養缽中,長到5~7片葉時進行嫁接。
嫁接前1~2天灑水,保證苗床濕潤,并噴灑殺菌劑,用多層薄膜覆蓋增溫,減弱光照。早春栽培最好選擇天氣睛朗的上午嫁接,在大棚遮光條件下嫁接最合適。嫁接時苗棚要密閉,溫度過高時應遮陰降溫。目前,嫁接成活較高的方法有劈接法、斜切接法。
切除砧木真葉及生長點,在主莖的一側沿2片子葉之間縱切1刀,切入深度為主莖的1/3~1/2,切口長0.5~0.8 cm;將接穗拔起,用刀在子葉下0.5~0.8 cm處向下削成雙斜面楔形,楔面長0.5~0.8 cm;把接穗插入砧木劈穴內,使砧木劈穴與接穗的削切面對齊,結合緊密,用嫁接夾固定。
當砧木5~7片真葉時,將砧木苗保留2~3片真葉,用刀片將其上部小心切除,隨后用刀片在第3片真葉上面節間斜切1個約30度的斜面,斜面長0.5~0.8 cm,取接穗苗,上面保留2~3片真葉將下部切成與砧木相反的斜面,去掉以下部分,斜面長0.5~0.8 cm。
嫁接苗苗期管理質量直接決定著嫁接苗的優劣,嫁接苗苗床采用小拱棚覆蓋,邊嫁接邊插竹竿蓋小拱棚膜,四周蓋嚴壓實,嚴禁透風、漏氣,做好保溫保濕遮陰工作。
嫁接苗從嫁接到成活期間必須做好保濕、保溫、遮光通風、除萌、撤嫁接夾等工作。嫁接1~2天內不能澆水。嫁接后的3天內,要進行全遮光處理,覆上遮陽網遮光90%(多層遮陽網),以后每天的早晚可以適當為其提供光照(改為雙層遮陽網)。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可適當將遮光物去除,逐漸增加光照時間;7天后僅中午前后遮光,通氣降溫;10天后恢復到普通苗床的管理。注意遮光時間過長會影響嫁接苗的生長。
溫度對茄子嫁接苗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也是保證茄子幼苗嫁接后傷口愈合的關鍵。嫁接后苗床棚內的溫度白天應該保持在25℃~28℃,夜間應保持在15℃~18℃之間。3天后,逐漸將小拱棚開口,白天保持28℃,夜間不低于15℃,超過35℃或低于10℃都會影響成活率。7天后嫁接苗基本愈合,溫度白天25℃~28℃,夜間13℃~14℃。10 天后同普通苗床管理,棚膜要壓實以防降低溫度。
嫁接苗對水分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因此茄子嫁接后應保證棚內濕度控制在95%左右,嫁接完畢后用噴霧器噴水增加苗床內濕度,使濕度飽和。大棚和小棚膜要壓嚴壓實以防濕度降低,最大限度降低接穗水分蒸發是提高嫁接成活率的關鍵,在傷口愈合前,勿往苗上澆水,約10天后嫁接苗長出新葉成活,可直接澆水。
嫁接3天內,每天可揭開薄膜兩頭換氣1~2 次,5天后嫁接苗新葉開始生長,應逐漸增加通風量,通風口由小到大,通氣時間由短到長。
砧木摘除生長點后,仍有側芽陸續萌發,要及時去除;同時注意操作要輕,以免損傷子葉和松動接穗。
茄子苗期主要病害為猝倒病、立枯病以及漚根,可通過加強苗床管理(控溫、降濕、及時拔除病苗)和藥劑處理來進行防治。發病初期在發現少數病苗時及時拔除,噴銅氨合劑,防止病害蔓延,使用時取藥粉1份,溶解在400份水里,7~10天再噴1次。也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噴藥后,為防床內濕度過大,可撒施草木灰或干細土,以降低濕度。苗期如遇到蟲害,可用敵百蟲2000倍液灌根。
對土地進行深翻,同時施入優質有機肥3000~4000 kg/667 m2,在田里撒入石灰進行消毒,茄子0.9~1.0 m包溝開廂,單行定值。
嫁接后15~20天,具有4~5片真葉為定植適期。在栽植時,嫁接的刀口不要靠近地面,應高出地面1.5~2.0 cm,及時去除嫁接架,澆足定根水,定植后發現田間缺苗,應及時補苗,補苗要避免中午高溫期,最好在上午進行補栽。
茄子嫁接苗定植后及時摘去砧木發出的新芽;適當澆水施肥,嫁接苗根系大,吸收水肥能力較強,在沒有結果以前應控制水肥,適當澆水,以避免前期徒長,影響坐果。由于茄子嫁接苗生長過旺,一般第一分叉以下可留1~2枝健壯側枝,第一分叉以上按常規茄子整枝方式進行日常栽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