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玲
(寧夏農墾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寧夏 銀川 750000)
水稻作為我國必不可少的糧食作物,其種植范圍遼闊,年收割量不斷擴大,總產占糧食比重大,占比達一半以上。而且,在水稻對外貿易方面,我國水稻管理不當,影響對外貿易的發展。因此,我國對于水稻的生產和種植方面重視度逐漸提高,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水稻種植技術的問題。如何改進水稻的種植技術成為現在共同探討的話題。隨著稻米需求量的增加以及人們生活質量訴求的提升,水稻產量與稻米品質的提升也日趨緊迫。要完成好這一目標,水稻病蟲害的有效預防和控制的研究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相關種植技術在種植者群體中的廣泛推廣和有效應用也必不可少。同時,以適應中國地理環境為基礎不斷改良水稻品種,對中國農業經濟發展也有促進作用,可以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也是對中國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撐。
水稻種植的選擇需要進行相應調查,其種子的生長與氣候環境等眾多方面都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選擇種子的過程中要進行仔細挑選,盡可能選擇飽滿度高且適應度高的種子以及水量的控制,這樣才能提高整體發芽的概率,是有效解決水稻產量問題的一種方法。另外,在水稻種子挑選過程中要研究和選擇水稻種子的價值,提高經濟發展,促進糧食產量的提高。
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播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當地的天氣變化情況、溫度變化情況以及濕度變化情況相關的水稻種植者要充分地掌握,并詳細記錄相關的信息數據,在正常的情況下,7℃是最適合水稻生長的溫度,因此在播種水稻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的將播種溫度控制在7℃左右,同時離地大概5 cm的地溫要達到8℃左右。開始播種工作是要滿足這些溫度標準才能夠正常進行。在播種工作完成之后,還要在種子上覆蓋一層含有營養成分的軟土成分,以此來有效地進行溫度與營養控制種子生長過程,從而促進水稻種子的生長。
水稻種子的處理過程要遵循以下原則:
(1)篩選種子要選擇飽滿度較高以及健康程度好的顆粒,這樣才能選育出優質的種子。
(2)天氣狀況良好時,應當對水稻種子進行晾曬,去除水分并保持種子使用時有良好的吸水性。
(3)晾曬種子要保持紫外線的照射,有利于與種子進行消毒和滅菌。
這樣處理水稻種子有利于促進種子的生長發育。
水稻育苗應該以東西面向為主,這樣的選擇方式是讓陽光能相對全面地照射水稻的幼苗,以此來保證水稻幼苗穩定的光照,提升水稻幼苗的出苗率。水稻幼苗的生長過程中,還要有足夠的增長空間留給根部,這需要給水稻苗床留出相應的位置,在預留這個位置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且要在表面要覆蓋一層薄膜,這樣做是為了減少天氣對秧苗的影響,提高苗床的整體溫度,來保證秧苗的正常生長。
防治水稻病蟲害一定要遵循相關的原則,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目前農藥的藥效對防治水稻病蟲害方面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過量使用農藥的情況下會嚴重傷害水稻秧苗,影響其正常的生長,所以在使用農藥的時候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來控制藥量,以防發生傷苗。一些物理的防治手段對水稻病蟲害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物理的方法對水稻病蟲害的控制效果要比化學的方法更加有效,但是對物理控制方法也要特別的注意,過當的使用會嚴重影響水稻生長,一定要謹慎使用此方法。在水稻種植階段,要實時注意農藥量的使用,以確保生態環境的可循環利用,在防治水稻病蟲害的時候盡量采取積極的方法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使用無污染措施得當。這些問題都是水稻研究人員和種植者們共同關注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重點工作。
水稻病蟲害種類繁多,各種病害的應對措施也各不相同。根據每種水稻不同病害種類,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以保證水稻相對平穩的度過整個生長過程。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2.2.1 水稻紋枯病
紋枯病是一種常見的水稻蟲害,在紋枯病的防治中,應該以預防為主,而后結合其他的預防方法。在種植的時候水稻種植者要嚴格選擇抗病性好的優質種子,這樣可以減小菌核殘留對水稻的影響,以此降低紋枯病的發生。另外,適當增加磷、鉀肥在栽培種的比例,及時排出稻田中的多余水份,確保稻田干燥,在藥劑噴灑過程中要看好根莖的位置,盡量噴灑在水稻下部。
2.2.2 稻瘟病
對水稻生長影響較嚴重的病害中,最普遍發生的是稻瘟病。稻瘟病的發病會直接影響到水稻的產量,對水稻種植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北方地區經常會發生這樣的蟲害。在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氣候差異過大的情況下,加之地質條件也大有差異,所以南方和北方的病蟲害并不相同。和南方地區比較,北方的氣候相對寒冷,在水稻生長過程中,發生這樣的稻瘟病會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為了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來應對稻瘟病,需要相關的知識,水稻種植者要嚴格遵守水稻葉片和穗的種植標準,發現異常問題及時進行查看治療。
針對這種病害的防范,方法尤其重要,只要處理及時、方法正確就可以有效避免稻瘟病的發生。稻瘟病的發病特征也比較明顯,主要表現在植株的葉片和穗上,所以在水稻生長期間要定期對它的葉和穗進行細致的檢查,避免病害大范圍傳播。一旦發現有植株已經出現了感染稻瘟病的跡象,就需要進行人工干預。現在的技術手段中,最有效的防治稻瘟病的藥物是三環唑和硫磺唑,常用的防治方法是將三環唑稀釋后對水稻進行噴灑,最佳的稀釋濃度應為20%。在施用三環唑的同時,還可以配合使用硫磺唑進行防治,硫磺唑的使用劑量和時間需要嚴格按照標準:硫磺唑稀釋濃度應為50%,總共噴灑兩次,兩次噴灑作業間隔時間應為7天。經過這些手段,水稻受到稻瘟病的大范圍影響可以基本避免。
2.2.3 稻飛虱
對于水稻來說,最主要的蟲害是稻飛虱,就以往數據來看,稻飛虱的發生非常普遍。稻飛虱是水稻蟲害中比較嚴重的一種蟲害,稻飛虱是一種體型微小的昆蟲,它對一般藥物和環境變化的抗性非常強,這樣的害蟲會隨著氣候變化而變化,對傳統防治措施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對這種害蟲的預防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挑選優質品種水稻的工作。此外,根據不同的季節和溫度的變化,也要選相對應的藥理處理,有效降低對水稻稻苗生長的影響。
在針對稻飛虱這種蟲害的時候,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選用相應的抗(蟲)病株,這種基因工程的成果從根本上解決了稻飛虱的難題。或者可以適量地使用合規化學藥劑,對稻飛虱進行驅殺處理。不管是何種方式,都要對田間管理意識和方法有著更高的要求,早期防治工作也能最高效率地防止病害發生,保障農作物的順利生長、保證農作物的產量。
結合以上研究發現,在水稻的規模化種植過程中,為保證水稻產量和稻米質量,主要需要注重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注重水稻種植技術中的選育種、預處理和播種等主要環節,嚴格篩選品質優良的水稻種子,科學處理種子和苗床,按照相關技術要求進行播種;另一方面,要嚴格遵循病蟲害防治實施的操作規范,做好防病防蟲的相關工作,規范科學地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從而切實有效地促進和保障水稻成產流程的正常進行,進而有效地提升水稻產量和稻米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