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張慧,葉鈺
(西秀區植保植檢站,貴州 安順 561000)
基于玉米病蟲害防治實際,綠色防控技術的良好應用對玉米病蟲害有效防治具有積極影響。結合玉米病蟲害防治的特點,采用綠色防控技術,不但極大地提升了農作物的種植水平,同時踐行了綠色種植理念。因此,有效運用綠色防控技術,是玉米病蟲害防治的重要選擇。基于這一特點,在玉米病蟲害防治中,應探討綠色防控技術具體應用和發展,為保障玉米病蟲害防治有效性提供有力支持。
在綠色防控技術中,農業防控方式具有突出的運用優勢,在玉米病蟲害防治中比較常見。農業防控技術的落實主要著重在種植前期和中期。首先,種植人員從選擇玉米品種開始,就應該投入極大的精力,玉米的品種應該符合種植地區實際情況的要求。因為在不同氣候環境和地質條件下,其所面對的生長環境不同,只有種子和環境要求相適合的情況下,才能保障玉米得以健康地成長。以平原地區為例,其氣候主要為亞熱帶和溫帶氣候,特點是冬天和夏天溫差比較大,春天和秋天時間短。那么在選擇玉米種子時,就要對其耐寒和耐熱能力進行相應的考量,從抗病蟲害能力來看,需要結合當地比較容易出現的病蟲害,選擇一些具有針對性的種子。其次,種植人員應該針對玉米開展科學管理工作,管理工作內容主要包括種植環境、種植密度和追肥澆水等,通過進一步優化管理模式,促使玉米的生長環境得到更為科學專業的維護,從而使玉米種植質量得到切實的保障。除此之外,玉米在生長階段,周圍會隨之生長出大量的雜草,種植人員應該及時處理這些雜草,如果不及時清理雜草,對玉米生長將會構成很大的威脅,雜草通過搶奪屬于玉米的營養物質,會增大玉米出現病蟲害的幾率。最后,種植人員應該從玉米品種出發,結合實際情況落實有針對性的管理工作,使農作物種植園品種得到極大的豐富,而農作物品種多樣化,對于增強玉米的抗病蟲害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玉米病蟲害防治中有效落實農業防控技術,需要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作為前提,從而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第一,最為基礎的就是耕作制度,通常情況下種植玉米所落實的種植模式為輪作倒茬,通過為種植區域留下一定的喘息空間,在種植玉米時為其提供充足的養分。同時加強種植環境的管理優化,通過為土壤施加相應的微量元素和有機質,使得玉米生長得到更為充分的營養。第二,所選擇的種子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粒大飽滿、外表光滑。種植人員通過將相應的藥物和種子充分地攪拌到一起,并在日光下進行晾曬,從而使種子質量得到切實的保障,科學地規劃化肥用量,加強對玉米成長的保護。
物理防控技術也是綠色防控技術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物理防控技術具體落實主要體現為誘蟲燈、捕蟲板等。通過物理手段,借助能夠吸引害蟲的物品,將其引誘到一起,一起捕殺。物理防控技術的優勢就在于其不會使用可能會對農作物造成傷害的化學物品。在落實物理防控技術之前,需要針對種植區域病蟲害實際進行相應的調查分析,對其特點和繁殖等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運用物理防控技術要科學規劃相應的時間段。以玉米螟為例,其會在玉米內部進行生長繁殖,隨著逐漸長大,實現對玉米內部結構的進一步破壞,進而使玉米健康生長受到嚴重威脅,產量和質量難以得到切實保障。對此,種植人員需要加強對玉米螟的了解,對其出現和生長進行全面的調研,從而有效采用頻振式殺蟲燈,將玉米螟吸引到一處,實現一次性捕殺,減輕其對于玉米的傷害。
因為化學防控技術會使用到一定的化學物品,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可能會對玉米和土壤造成一定的傷害。很多人會認為其不屬于綠色防控技術,但是事實上,化學防控技術也是綠色防控技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化學物品的使用是現階段維護種植農作物環境必不可少的手段,科學控制化學物品使用量,可保障農作物和土壤在不受損害的情況下,起到有效地防控病蟲害作用。除此之外,在選擇農藥時,需要選擇一些對環境無害的,同時抗毒性強的,從而能夠切實保護農產品的食用安全。以玉米大斑病為例,基于種植區域實際情況考慮,在大斑病高發期,可以有效運用化學防控技術,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其中多菌靈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同時有效結合甲基托布津,促使病蟲害防治功效得到相應的保障。針對玉米圓斑病開展的防治工作,大多會使用粉銹寧可濕性粉劑,用于兌水,對農作物進行噴灑,從而有效提升病蟲害防治效果。通過有效使用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等相關病蟲害都得到了良好的防治。由此可見,科學運用化學防控技術能夠在防治病蟲害中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促使玉米產量和質量得到極大的提高。種植人員在使用化學防控技術之前,應該對其使用的方式、使用程度進行深入了解,并嚴格控制化學物品使用程度,否則不僅會給玉米生長帶來威脅,同時對于周圍環境也會造成不良影響,綠色防控理念難以得到充分體現。
生物防控技術在玉米病蟲害防治中也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其符合綠色防控理念的要求。有很多玉米病蟲害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針對其開展的防控措施也需要具有明確的針對性,符合其生長和繁殖特點,促使玉米得以良好的生長。以玉米螟為例,根據其生物特點,種植人員可以通過赤眼蜂對其進行牽制,從而實現良好防控。根據蚜蟲的生物特點,可以有效利用瓢蟲,實現對其良好控制。在有效落實生物防控技術之前,需要加強對技術落實相關情況的考慮。比如,在病蟲害的多發期,應該合理使用誘劑,在明確使用范圍時,需要考慮到整個種植區域的需求,從而確保誘劑使用的有效性。通過正確使用生物防控技術,不僅充分降低了病蟲害對于玉米種植的威脅,也很好地維護了種植區域的生態環境,切實保障了種植戶所追求的經濟效益。
從現階段我國眾多玉米種植情況來看,仍有很多種植人員以傳統病蟲害防治方式為主,開展相應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綠色防控技術沒有實現全方面覆蓋的原因主要為兩點:第一,種植人員對于綠色防控技術缺乏相應的了解,很多種植人員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接受新事物、新技術的能力也比較低,就會存在固步自封的問題。他們不具備綠色種植理念,同時沒有接觸綠色防控技術,綠色防控技術價值就難以很好地體現在玉米病蟲害防治當中。針對此,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積極踐行自身的責任,有意識地加強對綠色種植理念的宣傳,對于綠色防控技術使用價值進行相應的明確,讓種植人員能夠正確認識綠色防控技術,從而能夠產生主動了解的積極性。政府相關部門應該著力于所處區域實際,深入到種植群體當中,對于綠色防控技術的價值以及落實展開積極的宣傳,引導種植人員正確地使用綠色防控技術,避免病蟲害的入侵。另外,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種植人員的教育,從根本理念上引導其從傳統種植模式中跳出來,以一種更為先進的、符合自然社會發展規律的方式,滿足自身種植的需求。要讓其認識到,綠色防控技術并不只是為了防治病蟲害,更為了減輕生態環境所具有的壓力,大部分農藥中含有危害生態環境成分。第二,如果非大規模的種植,種植人員在落實綠色防控技術需要耗費很大的成本,而所得到的收益也會相應降低,相對于傳統防病蟲害技術的使用,種植人員最后實現的經濟效益要小得多。這讓種植人員對于綠色防控技術的使用,報以猶豫態度。針對這一點,相關部門可以積極推動統防統治模式的落實,使小規模的種植人員也能夠從中有效使用綠色防控技術,同時不必考慮成本的問題。
從當前我國開展玉米種植時所落實的綠色防控理念來看,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綠色防控理念沒有深入到實質,在運用過程中仍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導致技術落實所能達到的效果比較有限。對于農藥的使用沒有把握好度,后續處理工作也沒有良好進行,進而導致玉米種植區仍具有化學物品的殘留,種植區域的生態環境受到了比較嚴重的負面影響。對于這種情況,我國很多地區針對自身特點,建立健全相應的農作物保護政策,積極響應綠色種植理念的號召。通過建設示范性綠色種植田,積極踐行先進的農作物種植理念,為農戶呈現綠色種植田所具有的價值,以及其能夠實現的產量和質量,都是普通種植田難以比較的。相關部門在建立綠色種植田過程中,應安排相應的技術人員進行隨行指導,讓其將綠色防控技術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傳達給種植人員,讓種植人員加深對綠色防控技術的了解,從而有意識地參與進來,運用綠色防控技術有效降低玉米病蟲害的入侵,促使玉米得以健康的生長,產量和質量都得到切實的保障,種植人員的經濟效益追求實現相應的滿足。
通過對玉米病蟲害防治的了解,在防治過程中,采取綠色防控技術,對提升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結合當前玉米病蟲害防治實際,在運行過程中,綠色防控技術的良好應用,對維護玉米健康成長具有直接影響。因此,相關部門應立足于玉米病蟲害防治實際,深入分析綠色防控技術落實情況,加強綠色防控技術的落實,為玉米病蟲害防治良好開展奠定基礎,滿足種植人員經濟效益的要求,進而推動我國種植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