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瓊
(新疆烏蘇市百泉鎮獸醫站,新疆 烏蘇 833000)
由于巴氏桿菌具有極強的傳播性,所以每年都會在一定范圍的家禽中傳播,該病癥的危害性極大,致使牲畜死亡的概率極高,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如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現狀,通過有效防治手段能將該病癥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巴氏桿菌是一種傳染性極強,致死率高的病癥。按感染病的輕重種類可以分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該病多見于羔羊中,往往剛患病就身亡。患病羊的性狀表現為虛弱不能正常奔跑與行走,臥倒寒顫且伴有呼吸困難等癥狀,如若是最急性會在發病后幾分鐘至數小時內死亡,而患有急性巴氏桿菌病癥的羊會出現厭食、體溫飆升、咳嗽、鼻孔出血等,該病周期為2~5天,后期會因為便血水,虛脫而死。慢性病狀多常見于成年羊中,羊患巴氏桿菌后會出現眼角膜炎癥、腹瀉、厭食、呼吸困難、氣喘咳嗽、個別患病羊脖頸和胸部會出現水腫現象。由于飽受病魔折磨,患病羊死前會極其痛苦。
正確的養殖管理方式才有利于羊群正常生長,而烏蘇市在對羊群做防控管理時優先考慮的應是改變原有的養殖模式。做好圈舍內外的清潔工作,圈舍內的排泄物及時清理,圈舍周圍要每天定時殺菌,還要對圈舍內定期消毒處理,以防細菌滋生引發其他疾病。要對進廠的車輛與人員進行消毒,并制定養殖場的相關管理制度,內容應包含:每日定期消毒;器具消毒;工作人員進出場消毒;場地清理規章制度;輪班視察羊圈舍情況,勤加通風換氣等。同時還要保障圈舍內的溫度恒定,由于北方四季分明,夏季悶熱冬季寒冷,而新疆又有“早穿棉午穿紗”的特點,所以該地區的四季變化不易被很好地控制,在對羊圈舍做保暖與通風工作時要考慮到這點。對羊圈舍內外、周邊區域、各種器具定期消毒可有效減少致病因素。養殖戶在飼養羊群時還要注意一片區域內羊群的密度不宜過大,控制區域內羊群的數量將有效降低傳染病的傳播范圍[1]。
飼養員根據相關管理條例每天視察圈舍情況,可適當驅趕羊群讓其奔跑,由此可觀察出是否有個別羊患病,一旦發現患病羊應立即將其隔離,還要對與病羊同處一室的羊群做相應的檢查,預防傳染病散播開來。與此同時要對病羊給予治療,可將復方新諾明片碾碎溶于水中讓病羊服下,病羊的治療應遵守2次/日的治療方式,病羊的的藥物使用劑量為10 mg/kg,直至病羊精神活躍起來能正常飲食,且體溫也為正常溫度為止。在將病羊隔離的同時也要采取相關的防治措施,將病羊生活區域做消毒處理。將5%的漂白粉與10%的石灰乳按照一定比例與水混合制成渾濁液,或是采取1∶400的新申抗毒威溶液對羊圈舍及其周邊、公共用具和羊群主要活動場所做消毒處理。同時還要對羊群的排泄物做消毒殺菌處理,可選用20%的漂白粉覆蓋消毒。要對與病羊接觸最頻繁的羊群注射緊急疫苗,以此提高羊群的抵抗力;還要對非直接與病羊接觸的羊群注射相關抗生素疫苗,防止該群體出現異樣。養殖戶要對病死羊做消毒深埋處理,以此降低傳染的概率。
作為羊群養殖大戶的新疆,羊群發病的幾率普遍存在,當發現病羊時及時處理,有效控制傳播范圍可以降低財產損失。病羊發病初期可以選用出血性敗血癥多價血清治療,成年羊由于擁有較強的抵抗力,使用劑量可控制在40~60 mL范圍內,而羔羊由于處于成長期各項指標還不穩定應將劑量控制在30~40 mL范圍內,既能促進它們健康生長,又能保證羊群的質量。一般情況下病羊需要進行兩次藥物注射才可保證治療時效是有效的,對病羊進行第二次注射的時間多選為第一次注射后的8~12小時,通常采用靜脈注射或是肌肉注射。由于羊巴氏桿菌極易被殺滅,該病原體與青霉素、鏈霉素、氯霉素等藥物相遇有極強的反應,所以烏蘇市在治療病羊時可選擇此類藥物,可實現更好的防治效果。肌肉注射的有青霉素與鏈霉素,使用劑量一般為4~8 mL/kg與25 mL/kg。而氯霉素是采取靜脈注射法,劑量一般為8~10 mL/kg。除了注射法還可以采取內服法,常見的藥物有磺胺二甲嘧啶或磺胺嘧啶,該類型藥物對病羊的體重也有要求,即25 mg/kg,2次/日,且需要連續5天服用。檢查并確診病羊的病因,對癥下藥是極為重要的[2]。
當羊圈舍中出現病羊時應及時采取有效手段,封鎖該區域以此切斷其傳播途徑。可以采取就地治療以此降低傳染概率,并派遣專人管制該區域,讓其做好自我消毒防控合作。應對健康的羊群接種牛巴氏桿菌苗1~2 mL/只羊治療處理,此后再定期對該區域的羊群注射幾次,以防傳染病回訪,從源頭處杜絕病原體可降低發病幾率。或是將健康的羊群遷徙到另一片區域,在病原體較遠地方對羊群進行防治,并經由專業消毒人員調配一定的消毒比例來對圈舍消毒,消毒液可選取配比為10%的石灰乳、3%的甲醛溶液和3%的火堿溶液,以噴灑或是潑灑的方式消毒,消毒人員在處理病羊圈舍時要明令禁止其他人員進入,也要囑咐飼養人員切莫接近羊群。之后還要將病死羊與病羊圈舍內部的污染物做填埋處理,以此杜絕病原體從空氣中傳播擴散。
羊巴氏桿菌病癥的存在極其不利于羊群的正常生長發育,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可以將巴氏菌病癥控制在小范圍之內。無論是采取藥物殺菌處理還是物理防治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在空氣中傳播擴散的速度,控制其傳播途徑可有效防止該病癥傳染其他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