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興,黃建英,吳章強
(江西省新余市氣象局,江西 新余 338000)
“新余蜜桔”為20世紀70年代于渝水區姚圩鎮彭家村委桔園內發現的柑桔優質品種,其果形整齊、皮薄汁多、肉質細膩且酸甜可口,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新余蜜桔自身具有較強的抗寒性、耐寒性,結果早、產量多。但從以往的新余蜜桔種植栽培經驗來看,因部分果園疏于管理,凍害后撫育不到位,導致新余蜜桔在遭遇凍害后抗寒性能降低,產量波動幅度加大,果實的口感、外形等均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影響新余蜜桔的銷量。為此,應深入分析新余蜜桔的農業氣象指標,以此為依據選擇適宜的凍害防御措施,加強災后管理,以提升新余蜜桔產量及品質。
農業氣象指標是指能夠反映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產影響的特征量,其中包括適宜農業生產、不利于農業生產的關鍵性指標及其影響程度,并且涉及農作物災害的防御措施[1]。
新余蜜桔花期處于3月上旬~5月中旬,至5月上旬開始第一次生理落果,該階段新余蜜桔的生產主要受到溫度的影響,如果期間出現寒潮等低溫氣象條件,或低溫時間持續較長,便會導致新余蜜桔產量降低甚至是絕產。
從新余蜜桔農業氣象指標層面來看,適宜新余蜜桔生產的農業氣象指標如下表1所示:
新余蜜桔的生產對于溫度的要求較為嚴格,當其生長溫度低于10℃時,新余蜜桔將進入冬眠區。如果在新余蜜桔的開花期出現寒潮、霜凍等極端氣象條件,將會影響新余蜜桔的坐果。雖然新余市溫度總體上滿足新余蜜桔的生產需求,但近幾年我國各地區氣候異常情況較多,2016年江西渝水區便遭遇極端寒冷天氣,最低氣溫達到-5℃,部分山區低至-7攝氏度,導致新余蜜桔普遍受災,特別是2021年1月渝水區山區氣溫低至-9℃,新余蜜桔樹苗直接凍死,再加上部分農戶缺乏災后管理的意識與能力,導致凍害發生后新余蜜桔產量急劇降低,影響其經濟創收。因此應高度重視對新余蜜桔凍害農業氣象指標的分析,具體如下:
凍害會影響新余蜜桔的正常生長、發育,凍害發生的時間一般為12月1日~次年2月末。主要原因在于新余蜜桔主要種植地——新余市為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四季分明且秋季開始氣溫降低,冬季溫度最低,1月份為新余市全年最冷的時期,極端最低氣溫低至-7.2℃。新余蜜桔凍害的農業氣象指標分為三個等級。輕度凍害指標為:日極端最低氣溫低于-7℃,或日降溫幅度超過10℃且日極端最低氣溫低于-5℃;重度凍害指標為:日極端最低氣溫低至-9℃,或日降溫幅度超過10℃且日極端最低氣溫低至-7℃;特重度凍害指標為:日極端最低氣溫低至-11℃,或日降溫幅度超過10℃且日極端最低氣溫低至-9℃。
新余蜜桔凍害形成原因較為復雜,除直接受到溫度及溫差變化幅度的影響之外,低溫持續時間、空氣濕度、風向與風速等氣象因素也會影響新余蜜桔的產量與品質。
1991年,新余市遭遇凍害,超過80%以上的溫州蜜桔因凍害影響減產乃至絕產,而新余蜜桔以其優質的抗旱性能保證產量[2]。2016年,江西渝水區再次遭受極寒天氣,新余蜜桔普遍受害。由此可見,優質新余蜜桔品種能夠有效抵御凍害。為此,建議以品種改良與良種培育為著力點,構建純母樹及無毒害樹苗培育基地,適當提升生產標準,采用綠色栽培種植技術,提升新余蜜桔的適應性、抗寒性。同時,要引入標準化生產,加強田間管理,積極引入先進、科學的培育技術與方法,盡量選擇農家肥與綠色有機肥料,不僅可以增強樹勢,提升新余蜜桔對凍害的防御能力,還可以提升新余蜜桔果實的果品外觀與內在品質。
當新余蜜桔栽種園地溫度低于10℃時,新余蜜桔將進入休眠期。而當溫度超過12.5℃時新余蜜桔才開始生長,且適宜的發育溫度為23℃~29℃。因此,在新余蜜桔培育前,需要根據新余市及渝水區小氣候條件、土壤肥力等精心選地,保證園地年平均氣溫處于17℃~20℃,1月份最低氣溫不可低于-4℃,日平均氣溫不低于12.5℃,以此避免新余蜜桔花、果實受凍。與此同時,要借助氣象條件凍害流行預測法,分析推斷凍害的開始發生期與發生程度,盡量選擇在有利的氣象條件下開展新余蜜桔的生產及貯藏。如果預測新余蜜桔生長過程中可能遭遇凍害,則可采用覆蓋防御措施,將秸稈、廄肥等材料覆蓋在新余蜜桔樹盤下,能夠起到御寒的效果。實踐研究表明,采用覆蓋措施后,冬季新余蜜桔園地溫度會提升1℃~3℃,能夠縮小降溫幅度。
調查結果顯示,樹勢弱的新余蜜桔樹葉片較少且葉面較小,導致葉片對于果實的保溫能力降低。同時,樹勢弱的新余蜜桔樹花期較短,花穗細弱,不利于抵御極端嚴寒天氣。因此,培養健壯樹勢是防御新余蜜桔凍害的有效措施。其一,在入冬前,對新余蜜桔樹干刷白,在樹基位置覆蓋廄肥、樹葉等材料。針對晴凍及雪后霜型凍害,可采取搭棚覆蓋的防御措施。同時,針對輻射型凍害,可以將抑制保溫劑噴布在新余蜜桔樹冠上,在葉面形成一層保護膜,當凍害發生時,新余蜜桔葉片不會因失水過多導致其枯萎、凋落,可減緩凍害對其生長發育的影響。其二,經過氣象條件災害預測法精準預測凍害發生期,在凍害前10天對新余蜜桔進行澆灌,澆灌后要切實做好排水措施,防治對新余蜜桔造成二次傷害;其三,在新余蜜桔采摘后,應及時施肥,增強樹勢及防寒能力。針對已經遭受凍害的新余蜜桔,應做好災后的管理,主要原因在于受災后新余蜜桔易感染樹脂病、炭疽病等,加強病蟲害防治可以保證新梢與嫩芽的正常生長。同時,及時剪出受凍害的枝干,將凡士林與多菌靈涂抹在枝條傷口處,以使受凍害的新余蜜桔盡快恢復樹勢。
正常情況下,新余蜜桔開花期溫度較低,且3月~5月溫度變化幅度較大,有發生極寒災害天氣的風險。如果在開花期遭遇凍害,則將降低新余蜜桔的結果率。因此可以采取人工措施延長開花時間與開花期,使新余蜜桔幼果避過低溫凍害期。具體措施為:①晾根。在新余蜜桔開花前,撥開樹基部分土壤,露出根部約1 cm,晾根7~10天后,在樹基位置覆蓋好土壤并施加肥料,能夠將新余蜜桔的開花時間延長15天左右;②疏花穗,即保留副稍結果枝,并且結果枝的保留應保證每年不一致,可對結果枝、營養枝的比例進行合理調整;③施足采前肥,保證采果枝營養與肥力充足,促使新余蜜桔采果枝的第一、第二側芽快速發育為夏梢,能夠延長開花期。與此同時,在施肥后要注意培土,避免新余蜜桔因無法吸收有機肥與微量元素而導致其樹勢弱。
凍害是影響新余蜜桔產量及品質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新余蜜桔凍害的農業氣象指標主要為低溫、降溫幅度、低溫持續時間、風速及風向、空氣濕度等。遭受凍害的新余蜜桔不僅產量降低,且凍害后樹勢弱,抗寒性、抗病性等都有所降低。因此應以預防為主,災后管理為輔,在凍害發生之前采取搭棚覆蓋、噴布抑制保溫劑、排水等措施降低凍害對新余蜜桔生長、發育的影響程度。同時,應加強對新余蜜桔適應性強、抗寒性好的品種的培育與改良,提升新余蜜桔的品質與產量。此外,可以采用人工方式延長新余蜜桔的開花時間與開花期,盡量使幼果避過低溫凍害期。此外要注重凍前預防與凍后管理,使新余蜜桔快速恢復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