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德林
(奉新縣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江西 宜春 330700)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有機蔬菜種植模式與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有利于推進“五位一體”建設,必須嚴格把關,加強推廣。
有機蔬菜在種植的過程中不存在噴灑化學農藥的情況,利用生物基因科學技術和綠色無公害無污染栽培技術,不僅比傳統種植模式生產出的蔬菜更安全、健康,而且還有利于促進我國生態農業發展戰略。在以往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管理粗放,生產規模以家庭為單位,經營銷售的水平和經驗不足,而且耗能高、效度低,不能精準控制農藥化肥的劑量等情況,在產生食品安全問題的同時還破壞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因此,采取綠色有機蔬菜種植模式不單單是當下發展的需要,更關系到未來農業的可持續化發展。
考慮到有機蔬菜種植的重要性,必須要選擇適合蔬菜生長的良好種植環境。首先,在選擇種植培育基地時,要注意附近區域的水源質量,還要密切關注種植土壤的情況,確保所選區域遠離制造工廠和交通要道,避免產生污染影響有機蔬菜的生長。其次,為了確保有機蔬菜種植的品質,一片區域應只種植一類植物,同時還要劃分好有機種植區和其他區,防止混雜,相應地還要增設緩沖區,以提高有機蔬菜的營養。最后,在種植過程中還要嚴格遵守相應轉換期,做好標記檢查后才能上市,以便于消費者判斷。
在確定了種植基地后,種植人員還應該根據當地氣候、溫度、降水和土壤情況、適合的蔬菜品種,選擇具有良好性狀,產量有保證,且有較好的抗病蟲害能力的非轉基因品種。對種子進行嚴格檢查把關,避免病菌在種子內部的潛伏,確保種子有良好的生長勢能。此外,要注意審查有機蔬菜的品種,選擇有備案的可靠品牌,為有機蔬菜的良好長勢提供良好條件。
在有機蔬菜的種植過程中,選擇合適的培植施肥方式也是極為重要的。在進行科學合理的施肥前,先要做好土壤的深耕清理,將雜草清除,以確保土壤疏松讓肥料能夠充分發揮效果,提高有機蔬菜種植產量。不同于普通蔬菜種植的化肥施加,有機蔬菜的種植需要施加含氮量高的綠肥,還應施加適量的生物有機肥和磷鉀肥,以確保理想的種植土壤肥力,通常情況下,為了有更好的保氧固氮效果,每667 m2的施肥量應控制在3000~3900 kg,底肥的施用量為2200~2900 kg,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肥力。在收獲后,為了確保下一季度的有機蔬菜種植產量,要及時整理土地,將雜草、病株和蟲卵的殘留清除。
傳統蔬菜種植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依靠施加化學農藥試劑的手段,該手段對土壤環境有一定的破壞性,而在有機蔬菜的種植中不會使用有污染的化學藥劑,通過采用綠色防治技術以滿足保質增產的需要。目前常用的綠色防治技術主要有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一般是利用一些害蟲和致病菌的弱點,選擇針對強的天敵或微生物菌群減少病蟲害數量,避免病蟲害蔓延,進而達到蟲害防治的目的;物理防治技術和措施主要是通過在種植區域內設置防蟲屏障、黑光燈、農業無人機等高科技農業防治病蟲害設備,在預防并治理病蟲害的同時,對有機植物種植的各個環節起到一定監控作用。此外,還要及時清除田間雜草,避免害蟲的藏匿和細菌的滋生,從而收獲高品質的有機蔬菜,提高有機蔬菜在種植基礎上的經濟附加價值,避免化學藥劑的施用對生態環境和土壤的破壞。
為了提高有機蔬菜種植和栽培過程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確保整體高質高產,不僅要做好上述的幾點具體細則,落實種植細節把控的同時,還要高屋建瓴,做好整體種植和栽培管理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從前期準備工作入手,做好每一環節的管理并進行細致的觀察,并記錄各個時期有機蔬菜生長情況,為下一年的種植計劃的制定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記錄和信息參考,促進有機蔬菜種植栽培技術與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優化和完善。
生態農業技術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設,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體現在日常三餐中的新追求而發展的,在推廣綠色有機蔬菜生態農業種植技術的過程中,還應該繼續加強對這項技術的探索。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強對生態農業種植技術的整體設計,通過設立專項扶持資金,不斷優化創新技術,加大相關人才的培養力度,切實提高生態農業技術科研人員的相關福利待遇,吸引更多農業技術人才,全面提升有機蔬菜農業種植技術。建立以農村、農業、農民為根據的生態農業技術應用單位,結合不同地區農業發展情況、生產力數量和特色發展方向等因素,制定科學的生態農業技術發展規劃,建立有效推廣機制,細化分工,提高生態農業的質量和有機蔬菜種植的效率,通過構建良好的生態農業發展平臺,加強各地生態農業技術交流。
就現階段的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情況分析,很明顯有機蔬菜種植的技術普及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雖然一些農業研究機構對有機蔬菜技術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應用分析,但采用該技術的種植戶還比較少。這一情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數農民對綠色種植技術優勢的了解不全面,對綠色生產的理念沒有充分認識。基于這一情況,必須加大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宣傳力度,改善推廣方法,首先要確保資金的支持,相關部門可以根據不同區域生態農業技術的發展情況設置專門的技術推廣資金,通過升級推廣設備,增設宣傳欄,組成專項宣傳隊伍的方式,使更多種植戶了解有機蔬菜種植技術的優勢。其次,為了確保不同地區的農民更直接地感受到生態種植技術和傳統種植技術的顯著差別,還可以建立綠色有機蔬菜種植示范基地,并面向廣大農民開放,提升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宣傳效果。此外,為了解決農民在采用綠色種植技術上的后顧之憂,相關部門還應該加強對當地農民的引導,為其提供更多技術上的支持和幫助,只有讓農民獲得實際種植上的好處,才能樹立在農民之間的好口碑,確保綠色生態農業技術宣傳的良好效果。
為了確保生態種植技術推廣的長效性,還應該加強對不同農業種植地區推廣人員的整合,采取就近發展的原則,通過建立專門的技術推廣小組,不斷規范推廣方法,針對不同階段的推廣效果進行有計劃、有方向地調控和管理。還應該加大對專業推廣人才的招聘力度,制定一系列招聘制度,提高生態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整體水平,確保高素質推廣人員能夠深入到農村基層,明確推廣方向和目標,將推廣工作落實到每家種植戶。相應地,還要加強對生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通過系統的理論培訓和推廣實踐經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展線下或線上培訓,還要和相關高校建立合作關系,聘請專業的生態農業技術教授給予推廣人員更多幫助,并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激勵相關推廣人員,更好地提高有機蔬菜種植技術推廣效果。
綜上所述,有機蔬菜種植模式符合廣大消費者對安全、健康、高質量蔬菜產品的需要,必須加強對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做好層層質量把控,提高推廣效果,促進我國生態農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