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成都 610100)
書 名:高校學生工作思考與探索(2019)
主 編:劉超
出版單位:鄭州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5月
定 價:68.00元
ISBN:9787564569488
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大學生接觸外來文化提供了便利,由于大學生缺乏對文化內容的辨識能力,從而極易受到不良文化內容的影響,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就成為提升大學生綜合政治素養的重要手段,其中就包括基于自媒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新。《高校學生工作思考與探索(2019)》以新時期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為研究內容,針對近年來具有針對性和代表性的論文進行討論,從而為高校學生工作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該書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思想引領,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深入研究;第二部分為人才培養,以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就不同人才培養路徑進行分析;第三部分為心理健康,是在傳統高校學生工作的基礎上,以學生心理健康為切入點,創新多元化的研究視角,促進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是新時期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并且,立德樹人作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中心環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要求和價值訴求。因此,為實現大學生綜合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以及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體系,則需要發揮自媒體平臺的優勢,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上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體如下:
首先,基于自媒體平臺的資源優勢,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早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其內容多來自于教材,由于教材內容無法與學生的實際認知相匹配,從而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利用自媒體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的搜集,以社會熱點事件為線索,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具有時代特征,由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陡咝W生工作思考與探索(2019)》中《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中指出了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認知的來源從課堂向新媒體平臺轉變,新媒體所提供的“快餐式”信息符合學生碎片化時間的特點,同時,新媒體資源多為大學生廣泛關注的社會熱點信息,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新媒體平臺帶來的問題也較為明顯,由于缺乏內容的有效監督,導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偏離了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大學生正確思想政治素養的形成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嚴格篩選其內容,并使大學生具備分辨自媒體文化優劣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向大學生推薦自媒體平臺的方式進行課外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并根據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搜集相關自媒體資源,并將其融入到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之中。
其次,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突出自媒體平臺的技術優勢。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下,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積極性相對較低,思政教育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提高。自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將打破傳統課堂的空間約束,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之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基于自媒體平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賦予了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習中的主動權,學生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對應的思想政治課程,并在學習過程中就相關問題與教師與學生進行討論,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陡咝W生工作思考與探索(2019)》中《基于“微時代”的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路徑研究》一文就明確指出了網絡教育的優勢與不足,對于自媒體平臺的應用,不僅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要強調個體差異的學習效果監督,例如,思政教師在利用自媒體平臺進行在線直播教學的過程中,應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了解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并嚴格落實考核評價機制,從而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同時,也能夠對教師和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