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凡 林禧
摘?要:竹編油紙燈籠于400多年前傳入潮汕地區,歷經歲月洗禮流傳至今,是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與想象力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代表著祖先智慧結晶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產物的文化瑰寶。而今由于時代的不斷發展,竹編油紙燈籠逐漸被新興產品替代,慢慢淡出了人們的生活,發展一度式微。本文研究竹編油紙燈籠這一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和發展中所受到的阻礙和面臨的困境,探討讓竹編油紙燈籠更好地發揮其價值與效用的方法,讓傳統的手工藝品得以彌久歷新,再創輝煌。
關鍵詞:潮汕竹編油紙燈籠;手工藝制品;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5.016
1?潮汕竹編油紙燈籠的文化寓意和制作過程
竹編油紙燈籠造型精巧,寓意深遠,用大詩人陸游的詩句“燈籠一樣薄臘紙,瑩如云母含清光”來形容最貼切不過了。每逢過年,潮汕鄉村人家就在自家門前及一些祠堂廟宇內高高懸掛起油紙燈籠,以此寄托德澤綿長的愿望。竹編油紙燈籠在潮汕地區新年的游神隊伍和祭拜活動中也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潮汕人民通過舉辦這一活動,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吉祥美滿。
潮汕竹編油紙燈籠起源于戰國時期,傳入潮汕地區已有400年歷史。棉湖鎮現有的許多手工藝人都是從清朝開始,就世世代代從事了竹編油紙燈籠這一手工藝制作的工作。平日里,手工藝人就在小小的店面里根據訂購者的要求制作竹編油紙燈籠,每逢年節期間,潮汕地區用于祭祀游行的竹編油紙燈籠更是供不應求,一盞盞古樸美觀的竹編油紙燈籠或是掛滿村社廟宇,或是頻頻出現在游神隊伍之中,營造出一片喜慶祥和的團圓氛圍,傳遞著人們樸素而又美好的愿景。
潮汕竹編油紙燈籠根據寓意不同,可大致分為以下幾個種類:一是天地燈用于過年辭舊迎新;二是元宵燈用于元宵期間游神隊伍里的游燈祈福;三是戲前燈專門用于潮汕地區年節期間“唱大戲”;四是官燈有“紅燈高掛照,謂之仕途光明也”之寓意;五是祠前燈、廟前燈、家門燈分別用于懸掛在祠堂門前、廟宇前以及家門前,還有一種白燈籠,這種燈籠白底藍字不刷油,專門用于喪禮祭拜。潮汕竹編油紙燈籠如果用于懸掛在廟宇前,則要書寫上供奉的神靈或美好愿景,如“天后圣母”“風調雨順”等。懸掛在不同場合的竹編油紙燈籠尺寸有所不同,大致分為:大何、二何、三何、四何;大柿、二柿、三柿;大布;八寸;尺足等。除尺寸不同之外,懸掛在不同場合的竹編油紙燈籠的圖案也有所不同,例如,石榴因顏色鮮艷、籽多而飽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賦予了生活紅火、多福安康的美好含義。以多籽石榴入畫制作燈籠,寄托人們對于家族闔家平安的美好愿景。除了石榴花紋,我們還了解到蘋果象征平安,芙蓉意為花開富貴,桃子取長壽豐年之意等。
竹編油紙燈籠的制作過程十分復雜,需要用到的工具有刀、鋸、筆、刷子、朱砂及其他顏料等。手工藝人首先要挑選出樹齡在兩到三年之間的竹子,經過砍竹、浸竹之后,將竹子削成長度以及厚度一樣的竹篾條,再加以編織、收口等一系列工序,制作出一個初步的網格狀燈籠胚。編制燈籠過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有自己的講究與技巧,不論哪個環節做得不到位,都會導致最后得到的燈籠胚不美觀。燈籠胚制作完成之后需要再進行精細修剪,才可以用棉塵紙,即用米漿熬成的漿糊貼在其表面。貼上棉塵紙的燈籠胚晾曬至完全干透之后,制作竹編油紙燈籠過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注意力集中的一道工序——“寫燈籠”就可以開始了。“寫燈籠”需要一定的書法和美術功底,還要熟悉一些帶有美好愿景的祝語。在“寫燈籠”時,手工藝人左手握住燈籠胚的尾部,右手提筆蘸上顏料,配合著左手的不斷輕微轉動揮灑自如,燈籠逆轉筆順行,兩相配合之下帶有美好愿景的“闔境平安”“風調雨順”等字樣就躍然紙上了,再配以各種各樣的精美圖案,一個個竹編油紙燈籠就算“寫”好了。“寫”上的字樣與團,或是蘊含著手工藝人的巧妙構思,或是傳遞著人們對于生活的美好愿景。在“寫燈籠”的過程中,一定要聚精會神于手中的筆,手穩筆快,如果下筆時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導致字寫出來沒有力度。“寫”好了之后的燈籠,還需要一遍一遍地刷上一種干性植物油——桐油,以此來增強燈籠的耐受力以及增加光澤度。在通風環境下晾曬至干透之后,手工藝人為竹編油紙燈籠安裝上燈籠腳,再加適當的配飾,竹編油紙燈籠的制作才最終完成。
2?潮汕竹編油紙燈籠的現狀
2.1?知名程度較小
潮汕竹編油紙燈籠在潮汕地區傳承歷史悠久,在老一輩人中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但現在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一代不知道或者不太了解竹編油紙燈籠的相關信息。作為潮汕文明中一顆璀璨的珠寶,竹編油紙燈籠應在年輕一代中擴大知名度及使用范圍,更好地流傳下去。
2.2?由于時代不斷進步,逐漸被電燈等產品替代
當下,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竹編油紙燈籠逐漸被電燈等產品替代。許多當地人也因竹編油紙燈籠不及新興產品美觀或實用,逐漸減少了購買竹編油紙燈籠的次數。與電燈這一類產品相比較,傳統竹編油紙燈籠的短板在于沒有更加精美多樣的外觀,如何在美觀等方面加以建設,是當前竹編油紙燈籠手工藝人值得思考的問題之一。
2.3?傳承人寥寥無幾
潮汕竹編油紙燈籠是中國傳統的手工編織燈籠的派系之一,如今只剩下幾戶人在堅守這門手藝,懂這門手藝的人越來越少,想學習這門手藝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如今年輕一代大多向新興產業進軍,加上油紙燈籠制作上的繁瑣費時,拜師學藝的人數寥寥無幾。現有的竹編油紙燈籠手工藝人將逐漸老去,如果傳承這門手藝的人少之又少,那么竹編油紙燈籠這一優秀文化產物或許會面臨失傳的困境。
3?潮汕竹編油紙燈籠的傳承與保護的意義
傳統文化是祖祖輩輩通過日常生活的運用而留存到現代的文化財富。竹編油紙燈籠這一手工藝制品承載著潮汕地區鮮活而豐富的歷史,是潮汕民族文化的生動體現,同時也是潮汕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保護和傳承油紙燈籠這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是守護當地百姓心愿的重要舉措,同時它也承載著當地百姓的對歷史歲月的美好期盼,對潮汕人而言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傳承竹編油紙燈籠的內在精神,保護竹編油紙燈籠的可持續發展,不論是從前還是現在,都有著至為重要的作用。傳統是世代相傳的東西,即任何從過去延傳至今的東西。而竹編油紙燈籠的傳承與保護,無論是從保護民間文化藝術資源的角度還是從發展經濟的角度,竹編油紙燈籠在當今的傳承與保護不僅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更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竹編油紙燈籠的傳承與保護,有利于傳承工藝文化和工藝精神,有利于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同時也有利于大眾感受獨特的思想文化的魅力。在智能化和工業化流行的社會,手工藝品相較于工業制品而言,多了歷史的溫度和情感的靈性。竹編油紙燈籠從歷史發展到現在,是經過手工藝者的層層制造,傾注了手工藝人的真心。傳承與保護竹編油紙燈籠,就是傳承與保護傳統文化,這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去弘揚傳統工藝所包容的思想文化精神,涵養文化生態,滋養當下的文化建設。
4?潮汕竹編油紙燈籠的創新發展途徑
潮汕竹編油紙燈籠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保護和利用好物質文化遺產,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經濟、文化全面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和現代化的推進,物質文化遺產正在遭到致命打擊。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加入,潮汕竹編油紙燈籠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因此,學會發掘物質文化遺產,激發其內在活力,是保存和傳承物質文化遺產的重中之重。
4.1?打造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將潮汕竹編油紙燈籠文化引入學校課堂
潮汕竹編油紙燈籠興起于潮汕地區,在潮汕當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潮汕當地的學校可適當開設相關講座,為學校的各年級學生科普竹編油紙燈籠的各款各式的寓意,重視培養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協副主席廖華曾經強調:“堅定文化自信,要從青少年時期抓起。”打造校園文化品牌活動,讓學生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找到動力,進一步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美。真正將“物質文化遺產引入學校”貫徹落實。
4.2?高校提供智力支持,讓文化傳承人輕裝前行
如今,潮汕竹編油紙燈籠因市場需求狹窄,傳承后繼無人等種種問題正瀕臨失傳。文化傳承絕不是圈個柵欄起來保護就可以解決的,而是需要從技術質量、市場需求等方面入手。因此,我們需要為傳承注入新鮮血液。除了增加傳承人數數量,還要讓他們徹底地從興趣變為職業,并且讓他們在從業道路上安心、放心。要學會從市場出發,精準定位,讓傳承也做到“有利可圖”。
我們可以從高校出發,適當增添與其相關的專業,高校發揮其專業教學、科學研究的重要職能,同時,邀請竹編油紙燈籠手工藝傳承人進行美術書法培訓和技術培訓。并且,通過采用“校企合作”、考查實訓、申報課題研究、教學創新實踐等新型培養方式,讓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環環相扣,緊密銜接,為傳承人提供技藝,增長知識提供系統培訓。通過這種畢業后可以直接就業的方式,來為潮汕竹編油紙燈籠的傳承發展解決后顧之憂。
4.3?增加手工藝人的福利,適當給予相關的政府補貼
隨著工業化市場化的發展,現下人心浮躁,很多人被利益所驅使,不愿靜下心來“微火慢工”,很多人更是對此現狀漠不關心。那么,面對潮汕竹編油紙燈籠這種技術瀕臨失傳,后繼無人的尷尬處境。政府在與時俱進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更應該給這些民間工藝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出臺相關的政策和制度,以從事手工藝的年齡階段為劃分,適當給予補貼和獎勵,同時還可以通過舉辦一年一度的手工藝頒獎會、“最美手工藝人”獎項、傳統文化手工藝制品展覽會等來激勵手工藝人的傳承決心和信心。
4.4?嘗試利用多種平臺,推廣潮汕竹編油紙燈籠文化
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潮汕竹編油紙燈籠文化的推廣可以有多種多樣的方式。首先,媒體可以創新傳統文化節目,潮汕地方電視臺可以為竹編油紙燈籠打造相關紀錄片,在地方臺的黃金檔進行滾動播出;其次,短視頻平臺“社交化+電商+流量+內容”的傳播特征,也可以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在平臺內,以潮汕竹編油紙燈籠為話題、開展線上教學課堂和講授知識,通過這種制作門檻低,傳播速度快的方式來進一步宣傳其內在價值。最后,還可以打造當地特色的微信公眾號,開展潮汕竹編油紙燈籠的相關欄目,定期不定量地宣傳竹編油紙燈籠的特色和采訪介紹竹編油紙燈籠手工藝制作者,通過這些方式來推廣竹編油紙燈籠的文化價值。
4.5?鼓勵潮汕竹編油紙燈籠走出國門,打開市場新天地
要想潮汕竹編油紙燈籠得到穩健發展,我們要學會與國際接軌,不可故步自封。鼓勵潮汕竹編油紙燈籠的手藝傳承人多參與國際比賽,如“新加坡潮州節”。將潮汕竹編油紙燈籠的形狀美和寓意美展現給世界各國的人民看,讓他們進一步體味和感受潮汕竹編油紙燈籠之美,體驗地道的潮汕文化藝術。這也可以增添我們自身的文化自信,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同時也可以由此來打開國內外市場經濟的大門,真正達到宣傳的作用。
5?結語
潮汕竹編油紙燈籠作為民間藝術手工藝品,是經過祖祖輩輩認真編制和打磨流傳下來的。傳承和發展潮汕竹編油紙燈籠,需要我們年輕一輩的認真付出和不懈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我們的奮斗下,一定可以讓潮汕油紙燈籠在物質文化遺產的行列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搜狐網.油紙燈籠,承載了多少潮汕人的美好期盼[J].2018-12-28.
[2]孫佳麗.民間藝術手工藝品德傳承與保護——杭州西湖西興燈籠的盛衰與反思[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4).
[3]陸泉,徐燕.長三角染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特征[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