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雨芹 劉陽
一、在線教育
在線教育(E-learning),是一種以網絡為介質,通過應用信息科技和互聯網技術,進行內容傳播和快速學習的教學方法[2]。現如今,在線教育的平類型多種多樣,如慕課、雨課堂、學習通、智慧樹、優課在線等等,也包括但不限于技能教學領域、語言學習領域、中小學在線網校等等。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輕易的整合優質資源,甚至班闊海外的教育資源,學習不受地點限制,這在疫情下的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傳統課堂與在線教育中具有代表性的直播教學有著許多不同,具體來說:在板書方面,傳統課堂采用黑板板書,直播教學用電子白板板書;在考勤方面,傳統課堂通常采用口頭點到,直播教學是二維碼簽到;互動方面,傳統課堂主要是口頭討論互動,直播教學中常用的互動方式有視音頻連線、投票、彈幕、投稿等;在協作方式上的差異表現為,面對面小組協作變為文檔協作編輯、圖形協作設計;傳統的教材多為實體教材和紙質講義,直播教學通常使用電子課本、數字化學習資源;教學評價方式的差異,傳統課堂常用點評和展示,直播教學則是課件投屏和桌面投屏等;在課堂管理方面,傳統課堂的紀律維護在直播教學中也變為了關麥或禁言。
二、在線教育對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實現
(一)對學生的影響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模式的改變首先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影響。
1.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近年來在“互聯網+”背景下,國家大力支持和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研究及建設,比如北京科技大學提供的云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了“云”上的軟件應用、下載服務等,多數高校自行開發教學課件教學資源庫等[1]。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也作用于教育領域,通過對學生的喜好點擊數據分析,可以推薦更合適的符合其興趣的優質教育資源給學生,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提升學習興趣
在線教學、直播授課等形式新穎,老師和同學的交流互動更多了,在直播授課中同學們可以通過彈幕留言等形式發表自己的見解,相對“隨意”的發言方式更能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能拉近師生的距離鴻溝,讓學生加深對學習的興趣;學習資料的多樣性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作業形式上也可以用圖片、ppt、小視頻等方式來完成,讓學生有學習的動力。
3.助力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的提高
在線教育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教學等,甚至有闖關式、游戲式的教學成果檢測方式,這樣相對寬松有趣的學習氛圍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探究式討論式的教學方式也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也更能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升自我管理意識
在線教育與傳統課堂的一大區別就是時間觀念的提升要求,不像傳統課堂有上下課鈴聲警示,需要學習者自己把握上課時間進入到學習課堂中,沒有教師在身邊實時督促,也沒有同學在一旁提醒,這針對中小學生來說也可以很好的鍛煉他們的時間管理能力。
5.碎片化時間學習
在線教育的特點之一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給這樣的學習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可以根據自主需求安排學習時間。現在有許多在線教育平臺將一個教學視頻分片段呈現,每一個小的知識點就是一個視頻,讓大家可以在長則半小時,短則三五分鐘的碎片化時間里更好的提升自己,這就使得優質教育資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更大范圍的傳播。
(二)對教師的影響
1.在線教育可以促進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教師之間交流,通過開授直播課和優秀教學視頻分享學習等方式,可以使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借鑒優秀課堂提升教學能力,特別是對新教師提供大量的學習機會和榜樣。
2.在線教育模式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手段,準確把握了解學生,分析出每個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和班級成績波動等,有助于教師準確及時的發現問題,提高教學效率,拿出相應解決對策,及時改變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3.傳統課堂上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中,學生只能機械的復制課件不會去結合自身的經驗將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中,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教師授課壓力大見效慢。
(三)對學校的影響
本來相隔千里的學校,通過在線教育平臺可以分享自己的校園文化和優質教育資源,也可以分享自己地區的獨特文化,促進文化傳播,從而促進校本課程的發展。在“聯網+”背景下網絡資料共享,學校之間教育質量的提升促進發展,通過互聯網就可以簡單迅速的進行教學交流,每個學校都可以分享自己的優質教育資源,教師優秀的教案、精品課件、成功教育管理經驗等等,促進學校之間的相互學習交流。
(四)對社會的影響
“互聯網+”背景下的在線教育有助于實現教育公平,縮小城鄉教育鴻溝;“互聯網+”背景下的在線教育還可以為社會創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發展;“互聯網+”背景下的在線教育對終身學習的影響首先體現在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前提下,許多已經進入社會,離開學校的人可以有機會接觸到優質教育資源,有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其次在線教育的形式使人們即使沒有在教室里也可以學習,沒有固定時間和地點的要求,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的就可以進行學習,給終身學習帶來了極大的資源便利,在線教育使任何有學習意愿的人都可以成為學習者。
三、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存在的一些問題
基礎網絡及終端設施設備的完善是實現在線教育的前提,特別是在偏遠鄉村地區,要選通過在線教育促進教育公平,首先要保證這一前提;在線教育也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師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能,形成新時代必備的信息素養;當前市場上除了著名的學而思、新東方、100教育等在線教育機構,還有許多教學質量良莠不齊的學習類app與課程資源,學生如何篩選? 在線教育不利于師生的情感交流,失去了傳統同學師生之間的直接交往,群體意識也就逐漸淡薄。
四、結語
在線教育有其優點也有其弊端,那未來教育方向是傳統課堂還是在線教育?對此我的看法是:其實傳統課堂與在線教育不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將是線上線下教育相結合。那哪些知識放在線上?哪些放在線下?根據清華大學的人才培養理念的三個方面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來看,用慕課、直播授課等線上教育進行知識傳授這一方面的教學,例如各學科的基礎原理等內容,在線下就更加注重高強度的與學生互動,來進行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方面的教育,這樣老師不需要在線下推公式等教學,學生在網絡上可以更為生動直觀的學習這些知識,在線下課堂中更為重要的則是“育”。總的來說,在線教育的興起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讓優質的教育資源得以更廣泛的傳播利用,教師、學生、學校、社會都因此受益,應該準確把握未來教育發展方向,大力促進在線教育的發展與線下教育的結合。
參考文獻:
[1] 李淑玲.基于云服務的高等教育優質信息資源共享研究[J].信息通信.2015.12.(156-157)
[2] 馬雪梅.“互聯網+”背景下在線教育與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實現[J].計算機教學與教育信息化.2020.(130-131)
[3] 王嫄,劉力華,史艷翠,蘇靜.在線教育驅動的主動學習實踐研究[J].教育研究.2018.(44-45)
作者簡介:
蔣雨芹,性別:女,籍貫:四川,集美大學教育碩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單位:集美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