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摘要: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突飛猛進,全民生活也隨之得到了提升。城市道路上,車多于人,交通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從目前社會發展形式來看,城市道路規劃已經是大勢所趨,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治理政策,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還要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本文主要探析城市道路網規劃布局的重要性,并進一步分析城市道路網規劃布局的策略和優化建設具體實施方法。
關鍵詞:城市道路網;規劃布局;優化分析
引言
近年來,私家車數量逐年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私人汽車保有量增加1758萬輛總量超2.4億。對于城市道路網的承載能力和疏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時代對于城市道路網進行合理的規劃布局,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城市道路網作為交通樞紐,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城市的發展。所以當前城市道路網的優化是國家相關部門放在首位研究的課題,在傳統的規劃布局上按照城市交通現狀制定科學的優化方案,接下來淺析城市道路網規劃布局的重要性。
一、城市道路網規劃布局的重要性
(一)滿足運輸需求
城市道路網合理的規劃布局有助于運輸業的發展,而運輸業是城市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運輸涉及范圍較廣,如藥品運輸、建筑材料、商業物資、家居設施、快遞物流等,運輸每天都在各個城市上演,為城市的發展夯實了基礎。隨著城市交通的擁擠,對于運輸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降低了客運與貨運的工作實效性。而城市道路規劃就能避免這一現象,解決交通問題,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交通運輸的需求。
(二)利于規劃城市用地
我國國土資源極其豐富,城市規劃建設每年都會出臺新的政策,在國家政府部門的扶持下,城市建設逐年增長[1]。例如市政工程企業下的地鐵建設、輕軌建設等,對于城市面積并沒有大范圍占用,反而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捷,促進了城市的經濟發展。而城市道路網的規劃布局就在朝著這一目標邁進,利用最小的土地資源發揮最大的使用價值。合理的規劃城市用地,為城市建設創造優質環境,進而提升土地使用功能,挖掘城市發展潛力。
(三)增加城市美感
合理規劃城市道路網對于環境建設也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將城市綠化帶、草坪、城市建筑等有機結合,產生城市發展中不一樣的美。不僅為道路規劃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還為市容風貌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質量,增強了市民對于城市親切感。
二、城市道路網規劃布局的方式
城市道路網規劃布局與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隨著科技不斷地發展,人們對城市道路規劃展開了大規模的研究,并在城市規劃管理上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就目前道路形勢來看,主要有以下五種規劃布局方式,道路建設各有利弊,接下來分析五種布局方式的優勢和缺點:
(一)方格網式道路網
方格網式城市道路建設靈感來源于棋盤,又被多數人稱之為棋盤式道路網,如圖1所示。主要分布于我國的南方城市、北方地勢較為平坦的城市,是我國較常用的城市道路網布局模式[2]。這種方式對于道路建設的優勢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能有效疏通城市車流,避免交通擁堵的情況,提升車輛的通行效率。同時有利于城市的主干道系統中形成生活化的道路網。方格網式最顯著的優勢是具有較強的靈活性,能從本質上解決道路上的交通問題;接下來是缺點:棋盤式道路網,顧名思義交叉路口較多,道路網運行起來密度較大,不利于集散功能的有效發揮。再者,對角線來往車輛缺乏安全性,影響方格網式道路建設對車流量的疏散程度。為規避這一問題,必須利用主干道的間距削減這一缺點對于整體道路的影響,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在道路間距建設上投入了研究分析,最終敲定主干道間距處于800至1200米范圍內。
(二)放射環式道路網
放射環式城市道路建設多處于大城市,在我國目前較少,主要是連接城市和郊區的交通模式。如圖2就是放射環式道路網簡圖。類似于西安地鐵9號線,從市區通向了周邊的臨潼縣,但這遠遠達不到放射環式的定義。我國大多數城市道路建設目前還沒有達到,雖然可以從市區去郊區,但不符合環式道路建設,因此這一觀點是不成立的。放射環式的優勢是可以促進郊區的經濟發展,有利于對外開放,與周邊城市密切相連。缺點是沒有方格式道路規劃那么強的靈活性,由于開放性強,極易造成市區內部擁堵的現象。為改善這一現象,可以將二者分開利用,擁堵的道路地段可以加強建設放射式路面,稀疏地段可以建設環式道路,通過二者各自的優勢結合利用,從本質上解決交通問題。
(三)自由式道路網
自由式城市道路對于地理位置沒有過于高的要求,在城市道路建設上,若預算成本有限,可以適當利用這種道路網建設模式進行施工。自由式道路網規劃布局的優勢是不受地形限制,并且在道路兩側還能形成一定的景觀,這種道路規劃方式時常用在山區道路建設上[3]。因山區受地形影響,過于繁瑣的道路建設施展不開,也可以使用在郊區地理位置起伏較大的地段。其缺點是難以核算城市道路占地面積,不利于城市道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四)混合式道路網
混合式道路網是在方格式道路網的基礎上演變而來,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性。混合式道路適用于大面積平坦的城市,郊區也必須大范圍平坦,此道路網的優勢是根據城市的面積與地理位置可以適當發生變動,在布局上沒有過多的規矩,可靈活使用,可揚長避短,有利于城市道路網健康發展,發揮其最大建設意義。
(五)組團式道路網
組團式道路網規劃布局極其靈活,可以為以上四種城市道路規劃建設方式提供輔助建設的作用,也可以以丘陵、山地為主展開城市道路網的建設。組團式道路網規劃建設優勢是:不同道路建設之間的路面缺口可以通過其進行銜接,除此之外,對于不同區域的阻隔或者分割可以通過綠化帶建設的方式帶來視覺沖擊力,這一建設理念符合國家環保部門的政策,為建設綠色城市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三、城市道路網的優化
(一)城市道路網優化原則
隨著城市道路規劃布局的發展取得一定的成效之后,城市道路網優化已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目前道路規劃現狀分析,優化原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城市道路網的優化要以未來的發展趨勢為基礎,確保道路規劃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是不能出現建筑物阻擋的情況,尤其是交通樞紐中心、地鐵口、長途汽車站、火車站等,對于周邊的道路規劃建設一定的宏觀的展望、微觀的調控,確保未來不會受到建筑阻礙城市道路網規劃建設;第二,城市道路網的規劃布局是為了城市經濟發展服務的,道路網規劃建設的目的是通過交通的便捷來開發城市,并不是為了利用土地資源而建設;第三,城市道路網的流向要根據城市交通的實際情況和城市的地理位置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首先,在以山地地形為主的城市展開布局的過程中,對于道路的方向要進行衡量,通過測量的大數據分析考核,利用平行線或踏步式的布局方案進行設計山地形式的道路網建設。其次,沿河城市的道路網建設規劃布局要嚴格按照水利知識進行考察,確保路面的安全性。在規劃布局的過程中,河道兩岸的道路網要保持水平線一致。最后,在進行環路設計的過程中,要認識環路設計的目的,這種路面多是依山而建,主要用于保護車流安全。以上三點是城市道路網優化的主要原則,也是促進城市道路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優化方向。
(二)城市道路網優化方案
城市道路網優化方案首先要對城市道路交叉口進行合理的規劃布局。交叉口看起來是一項小工程,但卻是交通事故的頻發地,所以對于這一方面的優化要極其重視,避免出現交叉路口畸形、錯位、急拐彎等現象,同時要避免和十字路口交叉現象,這樣的設計對于大貨車行駛是不利的,因此在交叉路口的銜接與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大貨車的盲區,減少交通事故;其次要提高路面面積利用率。當前城市路面主要包括兩條上行道、兩條下行道、左右各兩條輔道、綠化帶、路面防護欄阻隔等,輔道主要是公交專用和自行車專用,人行道,盲道等。在路面優化上主要以加寬城市主干道為主,盡可能將面積都利用在路面上,公交必須走專用道,避免阻擋小車視線和引起交通堵塞[4]。優化方案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措施,上述兩點主要站在城市交通的角度提出的道路網優化策略。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城市道路網規劃對于城市的經濟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原有的城市道路網規劃布局都應順應時代優化政策。新時代在進行城市道路網規劃建設中,必須根據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進行制定優化策略,并確定道路建設網在未來的發展中不受到建筑物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吳劍.基于土地利用與交通關系分析的城市公交線網規劃優化研究.吉林大學.
[2]魏職賓.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對道路降雨徑流污染影響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6.
[3]樂杉楠.淺析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劃[J].全文版:工程技術,2016,000 (005):P.67-67,70.
[4]趙鑫.多約束條件下的城市交通微循環路網優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