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代君
京劇作為中國戲曲的集大成者,也應該算是較具藝術代表性的傳統戲曲劇團之一,其表演講究"唱、念、做、打"樣樣都精通,在演出上帶有載歌載舞的藝術形式。京戲包括四個行當:生、旦、凈、丑,其中武生屬"生"的行當,主要是利用武藝表現來刻畫人物的角色。
一、武生的基本分類及特點
(一)長靠武生
長靠武生演員穿著長靠與厚底靴是武生人物形象的首要特征,在開始演出時以人的架勢和武打表演動作是最突出的特征,人的大氣和莊重也能夠很好地反映于演出過程之中,故長靠武生人物形象尚有"墩子武生"、"大武生"等稱謂。長靠武生,對藝人的武功、演技、唱念的功力,均有很大的需要。在京劇中,長靠武生主要飾演名將、蓋世英雄,在演出時要把角色的精神風貌展示起來。長靠武生的大部分經典劇目,均有著較為宏偉的戰斗環節和場景宏偉的戰斗場景,可由此得出,同其他傳統武生表現形態一樣,長靠武生的特色也不僅僅表現在獨特的服裝上,還含有特殊的大打出對手表演動作。豪杰與武將等古代的著名角色都適合用長靠武生來表現,因此在《長坂坡》當中飾演趙云的長武生們在完成演出時,也需要把趙云的忠勇、無所畏懼的大將氣度給展示起來。
(二)短打武生
短打武生以干凈瀟灑、輕盈利落的武打動作和短衣衫、薄底靴的穿著為主要特點,他們一般手執短兵器,身手敏捷,行動迅速,在表演中強調“沖、帥、美”。短打武生主要對應長靠武生,短打武生重視武打特技,在進行京劇表演時,有比較威猛的氣勢。短打武生的表演應該是沖擊人們的眼球的,給人們帶來強烈的視覺感受。整體的動作應該是豪邁、具有美感的。京劇在表演時,一種特點就像是歌舞劇。所以短打武生在進行表演時,動作應該具有舞蹈的美感,扮演者應該是英俊帥氣的,白玉堂、武松、任堂惠等都是短打武生的經典形象。
二、武生的表演技巧以及運用
(一)長靠武生
長靠武生的表現藝術在武生中長靠武生的藝人通常充當的大多是名帥、名將、豪杰,或胸襟開闊、領導才能卓越的重要角色,所以,針對演員必須具備大將風范的重要氣質。長靠武生的表演場景都必須是十分宏大、壯麗、規模較大的氣勢,要表現的動作都是十分流暢和自然的,所有演員的搭配也是非常協調,要伴有唱、念的功底,綜合演員本身所具備的各種素養,才能最后展現所要刻畫的英雄形象,使觀者記住最深。
(二)短打武生
短打武生的表演藝術在京劇演出中,短打武生一般飾演的人物不但具有豪邁的氣魄,同時也必須具備著一種很重要的藝術特征那便是動作美感,而這個美感就像是觀者正在視聽和享受著歌舞劇所給予他們的那種快樂與愜意。所以,演員必須提高自我審美的提高,其在武生演出過程中所做出的動作應富有藝術美感,最大限度的沖擊了觀眾的眼睛,為觀者留下了極為強烈的視覺體驗。比如在《大破銅網陣》當中的白展堂,其角色所刻畫的也就是翩翩公子的人物形象,在這里也需要扮演著要英俊瀟灑,精力旺盛的年輕人,才能夠更加真實的表達白展堂。
三、武生表演的境界
武生在演繹流程中,必須仔細做到"準"、"美"、"情韻"三個標準。而"準"則是規定武生表演藝術家唱得準、打得準、走得準,毫無絲毫瑕疵;"美"則是京劇藝術表演的高境界,武生演員若想把這個境地全方位的表現表達出來,不僅僅必須演繹者外在的俊俏和秀麗,而且更必須扮演者內在思想情感和內心活動的完全吻合,唯有如此才能真實表現得出"美"的感受;"神韻"則規定武生要文武融合,將刻畫的人物表現"精氣神"。唯有把三者有機的融為一體,并適時釋放力量,方可最好地詮釋戲劇中的人物。京劇武生在演出當中往往會有不少武打的場面,這就需要武生在京劇演出當中并不是只是掌握扮演的演員基本功與技法,而且還要更需要通過每天的刻苦練習,通過多年的磨練,靜下心來認真思考自己心中的真切體會,從而讓自己深入到戲曲舞臺中角色的內心世界。再加上演員的語言渲染、表現技法等增強了整個話劇舞臺的藝術效果,進而營造一個完整的武生形象,也促進了武生在演出過程中將自身的藝術才華與情感力量發揮到最大,從而獲得了聽眾的贊賞與掌聲。與此同時,武生表演也必須將堅實的基本功、完整的外部形體、以及京劇演出中的表演技藝與方法三方面有機融合在一起,才可以進一步增強舞臺的表演韻味,從而帶給觀眾一種嶄新的視覺體驗,并引導觀眾直接進入劇目當中來,親自感受這種感覺,進而達到武生所表演角色的活靈活現,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真正使觀眾認為武生表演正是在劇目當中所塑造的經典角色。
四、結語
武生是京劇文藝中的主要行當,京劇的很多文藝特點都必須由武生來表現。舞臺表現是藝人藝術造詣的主要表現之一,在舞臺表現過程中,演員不管長靠武生或短打武生,均必須在臺下進行長期的努力練功。武生文藝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繼續的傳承與弘揚前輩武生藝人的美學精華,尤其在于主動地表演技藝的革新,以及對于武生的各類人物反復地探討,以便最后才能產生經得起廣大觀眾考核的武生文藝表現形式,正由于有了這些出色的武生藝人,才能更加彰顯了武生表演藝術的獨特魅力。